广告塑造的女性:亲爱的小女孩,听话孝顺的女儿;性感火辣、衣着暴露的女青年;勾魂摄魄的艳妇;完美的母亲;家庭的CEO;有高度责任感的洗衣、扫地、做饭的女人;身兼数职的女同事;已然拥有一切却仍面面俱到的女人……

如果女性不符合上述任一一项,男性主导的产品品牌主张和广告作品,就会严厉予以规训……

肤白貌美的女明星拍摄的内衣广告,却宛如代言床品。广告传递的信息显然就体现为女性是男性的依附,取悦男性。

也有人说,上述广告本身就面向存在依附和取悦男性的部分女性消费者。因为并无依附和取悦男性必要的另外一部分女性消费者,并不是相关内衣品牌的客群。

吸引人的广告征服人(大男子主义如何通过广告来曲解和矮化女性)(1)

回溯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再对照当下,刊载广告的媒体和植入广告的影视作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没有改变的是,一贯的男性品味主导。这种主导不仅塑造了广告形式,而且还深深地影响媒体、影视作品的生产内容,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社会规训,也就是告诉女性应当如何如何,以及男性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女性。

英国市场营销研究专家简·坎宁安和菲莉帕·罗伯茨合著的《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一书谈到,2000年时,美国六大媒体集团的掌舵者都是男性——在这些媒体集团中,男性也占据了多数的管理岗位。不仅如此,好莱坞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的电影工业体系中,导演、制片人、作家、编剧、摄影师中的男性比例也占据了压倒性多数。在当时的欧美国家,其他行业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创意阶层,也以男性为主。

毫无疑问,哪怕前溯至19世纪,家庭用品、健康、服饰等商品的主要购买者都是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商品所属的行业、企业的主宰者也属于女性。这些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商品的设计、制造,以及广告的运作,也由男性决定。《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书中说,欧美国家广告行业中,女性一般只能扮演“好女孩”角色,也就是服侍男性客户或是公司领导,承担琐事。

所以,不光是“维多利亚的XX”这样的内衣品牌,就连科技企业、金融企业的广告,在制作中也难以抑制内生的大男子主义。这些广告中,正面角色的女性大多是性感火辣、眼神散发着柔媚的年轻女性。

吸引人的广告征服人(大男子主义如何通过广告来曲解和矮化女性)(2)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女性主义作为社会思潮、社会运动的兴起,许多原本不存在性别之分的产品被单列出女性款,但很多企业却离奇地仅仅采用减少产品分量、改变产品外观设计然后提高定价的方式(类似的“诡计”思路也被应用于儿童款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正如《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书中所说,在2000年左右的欧美,广告、营销行业对于女性供职人员的内在要求就是所谓的“好女孩”(不要有太大的野心,不要总想着挤入公司上层,成为所谓的“女魔头”),而广告行业制作出的广告作品中,对于优质女性的塑造也按照这样的要求,概言之,就是“镜头几乎总是用男性凝视的方式注视着这一切:通过男性的视角来看待女性,他们看到的不是女性本身,而是男性喜欢看到的样子”。

直白而言,如《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书中所说,在1983年,欧美国家约有三成的广告在描绘女性的方式带有直白的性描写,而在2003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上升到了78%。

时至今日,各类广告在描绘女性时,除非要凸显中青年女性的母亲角色,否则一般情况下会想尽办法以所谓巧妙的方式来展现“最瘦、最性感”,还有“看起来最不会顶嘴的那个”。

如《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书中所言,产品品牌的主张、广告表现经常显现“否定式的叙事”,也就是将女性卫生、女性行为定义为问题,认为是羞耻和尴尬的来源,而男性主导的产品以及营销和广告叙事,本质上是帮助女性解决羞耻和尴尬的。广告普遍将女性定义为“傻瓜或小孩——空洞、被动、轻信的接受者,就像欧莱雅广告中的詹妮弗·安妮斯顿——一头金发,笑容可人,秀发飘逸,任何事物都能轻易地打动她”。中国市场上,无论通过电视、报纸,还是网站、社交网络刊载的诸如潘T、海飞S、欧莱Y等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群体的产品广告中,光彩照人的女明星其实也不过是詹妮弗·安妮斯顿的复制体。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书中指出,产品品牌主张、广告还竭力塑造女性的被动人格,强调女性总是时刻准备、渴望倾听,展现家庭、朋友、家人等场景,内在潜台词是“安全、舒适、和谐”,逆反了这些特征的女性一概成为反面角色;诡异的是,男性产品的广告潜台词却是“力量、果敢、个性、行动与冒险”,展现男性作为世界主宰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类汽车的广告,这类广告中的男性体现英雄主义、冒险、赢得比赛,而女性则是赢家应得的奖赏)。奢侈品广告中,女性并不是购买者,而是接受者,当然她可以发一点无伤大雅的小脾气,嗔怒。

时至今日,相当多的广告仍在沿用舶自欧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所谓的女性营销指南,比如将“可以被接受的女性”限定为“亲爱的小女孩,听话孝顺的女儿;性感火辣、衣着暴露的女青年;勾魂摄魄的艳妇;完美的母亲;家庭的CEO;有高度责任感的洗衣、扫地、做饭的女人;身兼数职的女同事;已然拥有一切却仍面面俱到的女人”以及比较少见的年迈女性(衬托儿子的孝顺);又如规训女性应当调整自己的行为,给出明确目标要求她们迈进;再如强调品牌要比受众更懂行,规训女性消费者要按照厂家宣示的那样生活,而在男性受众为对象的广告中,画外音一般是风趣的或小心翼翼的,很少出现规训的声音。

所评图书:

书名:《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作者:(英)简·坎宁安、菲莉帕·罗伯茨

译者:柴卓佳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吸引人的广告征服人(大男子主义如何通过广告来曲解和矮化女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