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都听说过免死金牌。

这么多年来,很多电影和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会有一块免死金牌。

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皇上要杀一名官员,大臣们千方百计地从家中拿出一块“免死金牌”,告诉皇上,这是先皇赐给他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保住性命。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1)

不过,有没有真正的“不死金牌”?

免死金牌真的这么管用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

怎么会这样说?在以往的历史中,很多官员都会被免死金牌,而被授予免死的人,往往最终的结局也是难逃一死,而杀他的人,往往就是发给他免死金牌的皇帝。

所以说“免死”,只是以前拉拢群臣的一种手段而已。

刘邦:“免死金牌”的创造者

“免死金牌”实际上起源于汉代。汉皇帝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就是为了奖赏那些和他并肩作战的兄弟。该如何奖赏?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2)

给钱,那也太粗鲁了太普通了,大家都是兄弟,兄弟在一起,怎么会缺钱花呢?

给封地?太没有创意了,而且自然是要赏赐的。

汉高祖刘邦建国以后,曾有八位异姓的国王被封为诸侯。说白了,他并不姓刘的人,这八位王爷是齐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赵王张耳,燕王臧屠。

八大王侯的领地,差不多相当于汉朝的一半。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3)

分封完土地后,刘邦觉得还不够,要搞点“创意”

这种方法叫做——“剖符”就像是虎符一样。在“符”上刻下了对有功之人的爵位、优待条件,一分为二,一是由朝廷保管,一是“藏于祠堂”;其中一半赏赐给了有功之人,以示对他们和子孙后代的特殊待遇。

剖符上面写着“使黄河如带,泰山如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我大汉王朝,若能长盛不衰,泰山黄河,那我之前赐下的封地,也可以世世代代传承,造福于子孙后代。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要努力,如果做的好,不但你有福,你的子孙也会有无穷无尽的福气。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4)

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刘邦册封的八个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都被他迅速剿灭,刘邦在世时,长沙王吴芮是唯一一个实力最弱的人最后活了下来。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5)

有句老话说得好:“兔死狐悲;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贴切了。

说白了,无论是丹书铁券,还是免死令,都没有任何作用。只要你不听,或者是皇帝要你的命,你可以随意的找一个借口。

唐昭宗:送你九条命,不过保质期很短

到了数百年后,南北朝的时候,各个政权为了拉拢群臣,都会在铁券上加上许许多多的许诺。此外,此时期的铁票刻上了金粉,故亦称为“金书铁券”;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6)

到了隋唐,给开国功臣发“金书铁券”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还会有一定的豁免条款,比如可以免除一次死亡,也可以免除三次死亡。而且,不但受恩人可以免于死亡,甚至他的后代也可以免于一到三次死亡;

乾宁四年,钱镠的旧主准备造反,钱镠对大唐忠心耿耿,第一时间向唐昭宗禀报,之后又率兵镇压。

当年,节度使们对大唐并不怎么重视,像钱镠这样的朝臣,实在是太罕见了,唐昭宗兴奋之下,立刻将这张“金书铁券”交给了钱镠,上面用黄金书写了三百多个字,除了表明了他的来意之外,还提到了钱镠可以凭借这张铁券免于九次死刑,他的子孙后代也可以免去三次死刑。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7)

卿恕九死,三个子嗣被杀,或者是普通的刑罚,都不会受到出发。

然后,这张“金书铁券”的保质期太短,钱镠得到这张铁券后,没多久唐朝就覆灭了,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五代十国,钱镠成为吴越王。

朱元璋:发给“免死铁券”你就基本一定会死

朱元璋在淮西的几个兄弟的支持下,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开国以来,忠厚老实的朱元璋,对这些患难与共的兄弟,也是感恩戴德,感激不尽,感激涕零。在感恩的同时,他也学着汉朝皇帝刘邦一样,对自己的功劳进行了奖励。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8)

这一次的奖励,足足有三百多人。

相传,朱元璋于1370年颁布了“免死券”。

在38位英雄面前,皇上以白水为誓言,要把“免死券”的权利延续到他们的后代身上。

可是,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免死令,真的能免于死亡?

肯定不行。

朱元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下令大开杀戒。

胡惟庸暂且不提,李善长,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费聚,赵庸,黄彬,陆聚,冯胜,周德兴,朱亮祖,傅友德,胡美,蓝玉,都被杀死了。

活生生的例子就是:不管你的身份有多高,不管你是谁,就是有个“免死券”,都是不安全的。

为什么免死金牌不能免死(免死金牌能免死几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