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早已立秋,天气依旧炎热。小农买了许多水果,打算在天气转凉之前美美地吃上一顿水果大餐。当小农正准备大快朵颐之际,身边的小伙伴突然叫道:桃子别跟西瓜一起吃!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1)

这可着实把小农吓了一大跳,桃子和西瓜都是当季水果,桃子的香,西瓜的甜,配在一起吃十分美味,小伙伴为何说它们不能一起吃呢?

#1

桃子和西瓜究竟能不能同吃?

小伙伴说,最近总有人给她转这样的消息: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2)

最讨厌的就是这种造谣传谣的

小农这下可纳了闷,《西游记》中,大圣一口一个桃子,不仅吃出了健康,更是吃出了长寿,吃桃子怎么可能会引起中毒呢?

本着不把疑问随着美食一起吃进肚子里的想法,小农找了专家求证,专家说:“没问题,可以放心吃”。

桃子和西瓜一起吃不会中毒!

西瓜和桃子是“好朋友”,过去是,现在也是,一起吃,不会中毒!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3)

西瓜果肉中含量最高的是水,含量在90%左右,其次就是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包括葡萄糖、果糖等。桃子果肉中含量最高的也是水,含量在85%左右。

西瓜和桃子的营养素成分比较重合,比如都含有较多胡萝卜素、维生素A等。如果两者一起吃,而且吃的量过多的话,人体一下子吸收不了那么多一样的营养素,会被排出体外。但“中毒”一说显然是夸大其词。

在中医上认为,桃子还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健脾养胃等功效,是夏季人们消暑的理想水果

#2

桃子全身都是宝:

小农翻了翻古籍,发现跟桃相关的记载大多带有美好的寓意: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4)

曹植的《杂诗其三》中用“桃李”来形容佳人的美丽容颜:“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神异经》中记载:“东方有树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七中转引《神农经》将桃子描述成了“仙品”:“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临死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5)

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中,更是把桃子描述成了人人想要的“仙桃”:那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凡人食后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六千年一熟的可以令人“霞举飞升,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人吃了可以“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门,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门以压邪,此仙木也。”在《典术》一书中,桃木化身为仙木,具有特殊功效,佩戴可有吉祥寓意。

在古人眼中,不仅仅桃花、桃子果实吸引人,就连桃木都是宝。

桃子不会讲话,无法用语言来向人们推销自己,那桃子是如何吸引人们的目光,从野生的“毛桃”发展成为“仙桃”的呢?

小农先跟大家分享个小故事: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6)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论》中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称赞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将领,为汉王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他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

李广虽然身居高位,战功显赫,却从来不居功自傲。他待人和气,与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行军打仗时,若是军粮不足,他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士兵们都非常爱戴他,愿意听他的指挥。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4

桃高质量基因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7)

不知您有没有发现,不同品种的桃子香气,味道差别较大。有的香气浓郁,一口爆汁;有的口感甜脆,十分爽口,究竟是什么使桃子之间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破译了桃高质量新基因组及果实香气遗传进化机制,为寻找浓郁“桃味”、桃风味改良奠定了基础。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8)

“早上海水蜜”与参考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分布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二代、三代和Hi-C测序技术绘制了我国重要地方品种“早上海水蜜”的高质量基因组,其组装质量显著优于已发表的基因组,为深度解析桃基因组变异规律、分子育种、优异基因发掘提供了重要参考,阐明了香气物质含量在桃驯化中的变化规律。

该团队开展了256份桃种质资源的香气物质分析,发现与野生种群相比,5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在育成品种群中降低了18.3%~90.7%,使得育成品种香气显著下降,桃味不足;利用新组装的“早上海水蜜”高质量基因组,鉴定到与果实香气物质关联的基因组位点214个,发现其中25个位点受到人工选择,导致控制香气的部分基因组位点丢失,从基因组水平上解释了桃驯化和育种中的果实香气下降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是郑果所在“千份桃种质测序计划”和“蔷薇科种质测序计划”方面取得又一重要进展,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成果已于7月26日发表于《植物学杂志(The Plant Journal)》

“桃味浓郁”的桃子,

安排上!

你可能认识的桃子(桃子为何如此香)(9)

关注小农,和小农边吃边追溯果蔬的人文历史,探寻植物文化,从植物界中寻求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