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27岁随刘备出山,54岁病亡,为刘家打江山共计27年。从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诸葛亮受命辅佐刘禅,到公元234年,共计11年全面掌握蜀国军政大权。有成功,有失误,总的评价来说功大于过,但蜀汉的灭亡,于诸葛亮有直接的责任。

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演义中诸葛亮近乎人神)(1)

从诸葛亮一生来看,有两大贡献,一是制定联昊抗曹,三分天下,以荆襄为家,以益州为业,然后等待“天下有变”之机,一路兵出荆襄攻宛洛,一路兵出益州经秦川攻魏的战略方针;二是治理蜀国有方,在他未死前保住了蜀国不亡。诸葛亮的政治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存在三个方面的重大失误。

一、战略失误

《孙子兵法》中强调,发动战争,用兵打仗,要耗费大量的军用物资,因而要速胜,时间长了部队疲惫,国家会因战争的远距离输送军用物资而贫困,百姓的财物,十分耗去七分,公家的财物,战车破损,战马疲病,盔甲、弓箭、矛戟、盾牌和辎重车辆,也都是十分耗去了六分,所以,用兵打仗拖延很久而对国家有利的事,是没有的。

诸葛亮五次北伐,恰恰犯了作为一政治家、军事家不该犯的错误,在三国时期,生产力还很低下,像蜀国这样的小国家的经济力量难以支持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攻坚战。诸葛亮多次北伐,劳师远征,要远距离运输粮草,又偏偏与魏军相持,违反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因而导致国力日益减弱。

魏延曾提出经过子午谷去攻打长安的计策,诸葛亮没有采用。《魏略》记载延曰:‘闻夏侯少,主媚也(曹操的女婿),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愬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毂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日许。而以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魏延的分析是符合实际的,若魏延占取了长安,夏侯愬与东方的魏军会合需二十天,这时间足够孔明从斜谷到达长安。何况此时司马懿被罢兵权呢?此计不用,可见孔明用军之短。《三国志》作者陈寿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语十分正确。

二、事必躬亲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魏氏春秋》记载:“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事必躬亲,从眼前来看对国家有利,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与蜀国后期人才凋零有直接关系。

三、用人不当

使用马谡、杨仪是只看到了二人好的一面并没有看到二人不足的一面。刘备临死时明确告诉诸葛亮,“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宣深察之。”孔明不听良言地把马谡派到街亭这个军事要地,结果马谡一败导致了全面的失败,由引可见诸葛亮用人乏术,在大的战争中把一个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作战经验的人放在战略要地,不能不算个大失误。

不敢重用魏延是只看到魏延的骄傲,而未看到他具有大将之才的一面。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在历次大战中均未打过败仗。刘备占益州后,令关羽守荆州,令张飞守巴西,令魏延守汉中,刘备把魏延放在同关羽,张飞同等重要地位,建兴八年魏延深入姜中,大破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升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候,诸葛亮也只封武乡侯,由此可见魏延的才能和地位。

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蜀兵退,在退回途中魏延与杨仪发生了一场混战,战斗的地点在南谷口,由于魏延带的是先锋部队,杨仪带领主力,杨仪打败了魏延,于是反叛的罪名就落到了魏延的头上。《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用锦囊妙计令马岱杀魏延,纯属虎构。

选拔姜维做他的接班人,是只看到了他的军事才能,而忽视了他的政治素质,忽视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应变能力。从人才使用上看,魏国曹操之后有曹真、司马懿,再之后有钟会、邓艾等大将,东吴、周瑜之后有鲁肃、吕蒙,再之后有陆逊等。而蜀国诸葛亮之后再无将才。蒋琬、费祎循规有余进取不足,姜维只能打仗,无政治头脑。蜀国之亡就亡在无人才上。蜀无人才与诸葛亮用人不当关系甚大,假若蜀国内有良才,智士,在邓艾渡过阴平之后,能迅速出兵击败邓艾,蜀国也不至于亡得那么快。

然而诸葛亮的政治功绩是无论如何不能抹杀的,宋朝武庙十哲:管仲,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郭子仪,田穰苴,孙武,范蠡,乐毅,后世对诸葛亮的历史评价:

王安石: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

范仲淹:留侯武侯者,将相俱能任。

王阳明:八阵风云布时雨,七擒牛马壮秋风。

苏轼: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辛弃疾: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文天祥: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李白: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李商隐:管乐有才真不忝,梁父吟成恨有余。

杜牧:子夜星才落,鸿毛鼎便移。

刘禹锡: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白居易: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孟浩然: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陈子昂:犹悲坠泪碣,尚想卧龙图。

岑参: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