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关于梦的电影,梦为主题的电影有不少,希区柯克的老电影《爱德华大夫》也是其中的一部。梦的主题,在任何领域内都有人痴迷,这些人仿佛天生就对梦有不同的感悟。
画家里,艺术大师达利当属是对梦最情有独钟的了。梦,永远与意识和潜意识挂钩,《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中有一幕梦境中充满眼睛的绘画就是达利的杰作。
《盗梦空间》算是一部科幻电影,这世界上没有凭空的幻想,科幻电影来源于科幻小说,科幻小说的灵感大都来自于人类科学界尖端的研究成果。
对于梦的研究,心理学家佛洛依德是当仁不让的鼻祖。作为心理学家,他是触及人类心灵最深层面的专家。他把人的思维层面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几层。
世界的规律,是任何人都可以发现的,不同的人对世界有不同层次的认知,就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观。但是,万物一定有一个最彻底的实相,最彻底的实相必须能够解释一切事物。
进入梦境
本片虽然是科幻片,但其中穿插着对人类心灵的各类探索,我们就从电影和实相的角度来分别解读一下这部电影。
影片首先提出一个概念,那就是他人可以进入到某人的梦境中,盗取他的意识。影片一开始,是主人公柯布Cobb与同事阿瑟Arthur以及纳什Nash受科博尔工程公司所托,针对日本能源大亨斋藤Saito的盗梦行动。
随之引出“盗梦”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唯物论世界观里是一个科学幻想,但是,在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所谓的不通过任何仪器而进入人的梦境中,是可以实现的。
佛洛依德曾说:“梦是白天思想的延续” ,既然是思想的延续,心就是造梦的主体。电影中认为,意识一旦存在,就会留在心里。人在梦境中,自我的防备抵抗最弱,所以,这时候就是盗梦的好时机。
当然这是人类心理学的认知,实相是什么样的呢?心感知外境产生思想的路径分为不同的“识”。眼耳鼻舌身是前五识,是我们与外境接触的感官,之后的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叫末那识、第八识叫阿赖耶识,可以理解为心的不同深度。
他心通,既是知道他人内心的想法或者是念头,这在实相中不是什么玄妙的事。为何能如此呢?因为“心”有一种我们未发现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修行既可以打开。
其实,心的能量即使在普通人身上也会有所体现,只是,大多数人不懂而已。比如,你正在想一个人,过了一会这个人就和你联系了。
很多人把这个称为心有灵犀或者是巧合,但是心为什么会有灵犀呢?国外曾经有很多预感灾难、感知到遥远距离声音的案例,其实,这都是心的能量的一种体现而已。
近些年随着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人类科学界又发展了很多领域的理论,其中有一个理论可以贴近这类事件,那就是“量子纠缠”,在非常遥远空间跨度的量子可以相互作用。
这说明,用心进入心,只有具备了世界观实相的认知后才能发生,但是作为唯物论的世界观认知,才刚刚认识到梦境是进入深层心灵最佳途径这一阶段。
从盗梦到植梦
电影开始梦中盗取斋藤意识的情节,是一个梦中梦,也就是说,梦里面还有梦,用来进入到更深的意识层面。现实中的几个人是在一辆火车上,在仪器作用下进入到梦的状态。而在梦中,盗梦者是知道这是梦境的,被盗者是不知道的。
斋藤知道其中一层是梦境的情况,但是第二层梦境斋藤本是不知道的,不过,办公室地板上的地毯却漏了馅,因为斋藤非常讨厌那块脏不拉叽、破破烂烂的羊毛地毯,所以印象很深。结果,在斋藤被推倒在地的时候却发现那块地毯是“聚酯纤维”的,斋藤笑了。
斋藤因此识破了梦境,行动失败了。
区分梦境和现实的不同,即在于这种道具,如果道具中的某一点让对方清醒过来,那么对方就能意识到自己在梦中。那个陀螺,即是柯布提醒自己在现实中的道具之一。
斋藤说:“在我的梦里游戏规则我说了算”,但是纳什却说:“这不是在你的梦里,而是在我的梦里”。第二层梦,其实是在设计者纳什的梦中。
可见,恰恰因为在盗梦者的梦境中,所以才会漏了馅,因为地毯就是纳什设计的。行动失败后,柯布和阿瑟准备跑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躲避一段时间,但在上飞机的时候发现斋藤已经坐在飞机里,另一边坐着被劫持的倒霉蛋纳什。由于计划失败,科博尔公司反让斋藤杀死纳什。
斋藤随后向柯布和阿瑟提出了他的想法:“既然你们会进入他人的梦境盗取别人的想法,那么也一定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植入一个想法。”
日本大亨斋藤提出让柯布等人为他拆分竞争对手的公司而干一票,条件是帮助他回到孩子身边。斋藤的竞争对手非常强大,即将垄断全世界一半的能源行业,而公司的老板行将就木,唯一的继承人他的儿子费希尔Fischer就成了主要的突破点。
梦中的世界很真实
坦白的讲,植入一个想法,在现实生活中比盗取还容易。西方,对人类心智研究最早,除了心理学以外,营销学和广告学,无不以“心智的占领”理论为基础。
“定位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里斯(Al Ries)与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它的核心理念建立在对于人类心智特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既是——人的心智会吸收与自己固有观念相同的信息,自动排斥屏蔽与自己固有认知不同的信息。
所以,西方的传媒学、广告学,都是这一精髓下的产物,换句话讲,广告制作者或者信息制造者不会费力气改变受众的认知,而是巧妙引导操控受众的认知。
广告要干的事就是投你所好,你潜意识里希望什么,广告就给你什么。而在传媒上,这个理论运用的范围更广,某类印象操控的媒体人就是巧妙利用一些关键的信息点给你巧妙地植入一个观念或者认知的。
所以,植入的核心用“激发”这个词更为恰当些,因为它并没有植入一个新的信息,而是激发了你固有的观念而已。
电影中也揭示了这一点,阿瑟说:“我不让你想大象,你想到的是什么?”斋藤说:“大象”。
这又引申出另一个心智的特点,那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区分不出真实发生的还是想象发生的,区分不出否定还是肯定,它只会按照指令行事。
心理学家说:“这就是要用正向词汇的原因,假如一个人对自己说——我要戒烟,那他基本上是戒不了烟的,因为他给自己潜意识下达的命令依然是——烟,如果换成——我想给自己一个清新的肺,就会好很多。”
心理学家发现了规律,但是深层的机理,佛教却能诠释,因为我们的心的底层的阿赖耶识,种下一个个心念的种子,包括看到的他人的恶也会留存一个种子。
电影中柯布等人要做的,是要改变对象的潜意识,所以,这个工程量就大得多也艰巨得多了。从心智的特点而言,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是你说服不了任何人一样难。
阿瑟和柯布第一反应也是这事不可能,看来他们是深知人类心智特点的,他们也认为改变一个人的心,植入一个对方没有的观念,基本上不可能。
但是斋藤却觉得有可能,他用利诱的方式,几句话击中了柯布的软肋,这些话打动了柯布,他决定干。
随后,在法国巴黎,柯布通过他的岳父,找到了一个替代纳什的“梦境设计师”——他岳父最优秀的学生——美女艾里阿德妮,女一号出现了,电影怎么可能没有女一号?
随后,柯布用画迷宫的考试方法测试了女一号的工作能力,结果令他满意。正式录取之后,就是讲解工作,导演利用柯布的嘴,给观众讲解了一些心理学领域的概念以及他们的植梦与此的关系。
结果,这一切竟然也是在梦中,随着柯布告诉艾里阿德妮这一切是在做梦,梦境崩塌了,外境如爆炸一般开始破碎。
随后,柯布和阿瑟继续给醒来的艾里阿德妮面授机宜:梦中的感觉完全不像是做梦,碎玻璃扎在脸上很疼,如果你在梦中,感觉都很真实........美国军方研发出梦境分享系统,用于美军训练真实的搏杀。
这里道出几个实情,那就是:人类科学的成果会第一运用于军事或对抗。这就是中国古代国学不发展人类科学的原因,科学是人类欲望的产物,而欲望是无止境的,对于世界和人类自身而言就是毁灭性的。
在梦中,一切都很真实,因为你感觉到的真实是建立在六识感受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真实是一种你的感觉而已。换句话讲,我们现在认为真实的世界,你也无法证实它的虚幻,因为你串习它实有的时间太长了。
梦,大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梦中的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当时正在梦中,如果醒来,梦境即会坍塌。现实中的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所认为实有的这个世界,都是我们感官和心感受到、思维能理解的世界,我们又怎么证明它不是一场梦呢?
时空也是感受
艾里阿德妮发现梦中的一小时在现实中却只过了五分钟,柯布回答说:梦中你的头脑运转得更快,因此时间似乎就感觉变慢了。
发现了吗?时间其实也是一种人的感觉,它不是恒定不变的。时间、空间,其实都是我们能理解的世界,它是我们感官和思想的产物,它是观待一些事物而安立的。
时间、空间都是可以变化的,空间是可以扭曲的,时间是可以倒流的,它们观待速度会产生变化,这是爱因斯坦发现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改变了人类的 “常识性”观念,这只是揭示了宇宙实相的一角而已。既然颠覆了人类的常识性观念,那说明“实相”一定会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
引申着说一下什么叫实相,比如,我们现在已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声波震动传到耳朵内鼓膜继而传达给听小骨从而传达到听神经再传输到大脑后产生的感受,眼睛看到物体也是同样的原理,颜色其实是不同频率的光波产生于我们视神经后的感受。
声音是波、色彩是波,这才算是实相(当然还不是最究竟的实相)。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其实是一种外境和我们六识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感受。把这种感受说成是一种幻觉,这你同意吗?
爱因斯坦是凭空突然明白这一切的么?不是,据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在树林里观察阳光,就像顿悟,爱因斯坦可以通过阳光发现相对论,牛顿可以通过苹果坠落发现万有引力,而我们同样经历过这些却懵懂无知。
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但缺乏深入思维。
境由心生
回到电影中,接着柯布建议再进入梦中五分钟,梦中柯布带着艾里阿德妮在一个街道上行走,梦中的街道上有书店、有咖啡店,似乎应有尽有。
艾里阿德妮看到街道上的人问柯布,那些人是谁?柯布回答:那是我潜意识的投影,我是梦的主体,这里充斥着我的精神,你可以和我的潜意识对话,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从主体那里提取出信息。
艾里阿德妮继续说:我原以为梦境和视觉有关,但我发现更多的是和感觉有关。我的问题是,如果我想违反物理规律的话会发生什么?
正说着,对面远处的街道开始立起翻转,一直翻转到头顶,街道上的人和汽车都像是在天花板上一样继续行驶。他们继续走到了路尽头的九十度翻转处,这里就像是墙壁一般,两人随后继续走,走上了竖立的墙壁,两旁到处都有垂直上下的汽车。
电影用这个来揭示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相信什么,在梦中就可以实现什么!
心灵没有触动,其实就是没懂!就像是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玻尔所说:“那些在第一次接触量子理论时没有被震撼的人,不可能真正理解它。” 也就是说,如果你真的懂得了量子物理学的理论,你一定会被震撼到。
为什么会被震撼到呢?因为你懂了!因为坚信!因为颠覆!因为你觉得和你切实有关!
为什么我们看不出这个世界虚幻呢?那是因为你的心已经坚信这个世界实有,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实有的,那么你就会和剧中的柯布和艾里阿德妮一样,随意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可以这么说,这个世界就是我们心的投射,它永远证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是对的。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心的投影。这一点,人类的心理学家和成功学家也同样发现了这一规律。
成功学中常说,你看到的别人的优点或者缺点,其实就是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厌恶的,你喜欢的人,都是你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最关心的就是自己,最熟悉的也是自己,你自己最常有的动机和情感你就最容易发现,最容易理解。别人的动机,我们无一例外都需要猜测,我们自己不具备的内心特点就无法判断别人。
换句话说,你遇到的都是你应该遇到的,你认知的都是你应该认知的,你的世界观不代表别人的世界观。
可以这样理解,我们虽然活在同一个世界中,但是每个人的感受和所见所闻完全不同,假如打一个比方那就是,我们的心就像是一个磁铁,吸引所有和你有缘的事物到你的身边,让你感受快乐和痛苦。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就是这个规律的一种总结,很多人可能觉得有趣,为什么有的夫妻,天南海北却能最终相遇到结合,之前完全没有交集。
所以,电影揭示的,也是这一规律,灵感的来源,也是如此。我们的心有一种能力,越是认为什么是“事实”,那么外境越反馈回给你你很正确的假相,因为外境就是你的心造的。
心智喜欢简单
电影中的柯布,内心深处有一个结,那就是他死去的妻子,这个妻子常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所以,这也是他自己不设计梦境的原因。电影有一个情节,就是他把妻子锁在了内心深处的一个监狱。
实相是,不用你刻意建保险柜,那些沉睡的记忆都在你心底藏着,无论你愿意不愿意。甚至,你越想忘记的,恰恰越有力量,因为,那是你恐惧的!
曾经有一个美国刽子手的忏悔录在网上被摘录,他是美国监狱给死刑犯行刑的人。他并不想杀人,曾试图忘记所有被他杀死过的人的面孔,但是过了很多年以后,他发现所有被他杀死过的人的面孔,都清晰地沉睡在他的记忆深处,一刻也没有被忘记过。
这是人心的特点,我们接触到的信息,无一不被内心记住,它遇到了合适的外缘,就会变得清晰。
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有限,大多数人不会记住细节,但是最容易记住的是一种感觉。所谓的感觉既是情感,我们看到外境,所有的信息都会被心智巧妙加工,成为一种掺杂着感情的认知。
这种认知,往往带有好坏、是非、喜恶等二元对立的情感,而最容易被记住的,是负面的情感,最容易产生的也是这类。所以,影片中艾里阿德妮会说,潜意识更多的是感觉。
随后,艾里阿德妮边走边验证自己创造外境的能力,她只要是意念一想,就能出现外境中的变化。其实,我们真实的世界中,如果你坚信,你的心一样可以改变外境。关键是,你是否坚信?
艾里阿德妮从梦中惊醒后,问阿瑟为什么自己在梦中想醒却醒不过来,阿瑟说设定的时间没到,阿瑟说你有必要有一个图腾。
随后阿瑟给了艾里阿德妮一个注了铅的骰子,并说,只有你自己知道它的受力和平衡方式,提醒你这不是在别人的梦中。这时,柯布正在转他的那个陀螺。
柯布随后去肯尼亚科博尔公司的地盘去寻找伊姆斯Eames——一个伪装高手,在赌场里,柯布见到了伊姆斯。伊姆斯说“植入思想”他以前做过,但是不成功,原因是植入了但没有巩固住。
柯布反问是不是因为植入的不够深,对方说,不仅不够深,而且植入的意念需要“简单”(言外之意是上次的复杂了)。注意,这个很重要,道出了人类心理学对心智的理解。
心智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所以,迅速影响他人就需要简单化、直接化。定位就是要找到一个点,广告就是迅速而单一地、不同频次地、反复地给受众灌输这个点。到了最后,你一定会自然而然就接受了这个点。
舒肤佳香皂杀菌、高露洁牙膏固齿,都是这么给你灌输的!这就叫洗脑!但是,你心甘情愿让人洗的,因为,你希望香皂杀菌、牙膏固齿,别人只是利用了你这个心理再加上不厌其烦反复投你所好罢了,你不信才怪!
所以,任何心智的开关都是——愿望!
不过,电影中植入的意识可是违背愿望的,所以就非常难!电影不止一次在表达这一点了。谈话中,伊姆斯直截了当地点出了重点,那就是要找到对方的成见(注意,还是要利用原固有认知入手),从和他父亲的关系入手。
最后,伊姆斯推荐了药剂师尤素福·皮埃罗给柯布,因为他觉的这事需要一个药剂师。
潜意识不经意间被影响
斋藤带着柯布和伊姆斯找到了药剂师,他们让药剂师配制一个能建立三层梦境的镇定剂,并且,斋藤也加入到这场游戏中。
现在人凑齐了,一共六个人,植梦者柯布、阿瑟、设计师艾里阿德妮、伪装者伊姆斯、药剂师尤素福、大老板斋藤。
接下来就是设计方案,最终,突破口建立在费希尔的教父布朗宁身上,由伪装者伊姆斯在梦中伪装成布朗宁,通过长期观察模仿布朗宁的行为习惯,在第一层梦里,伊姆斯伪装的布朗宁向费希尔的头脑中暗示一些概念。
在第二层,第一层中的假布朗宁暗示给他的一些概念被当成了费希尔自己的意识。这一点很重要,现实中,所有的影响都是如此的。
因为人天生排斥说教类的信息,抗拒违背自己意愿的言教,任何有效影响都是潜移默化间被受众的潜意识吸收的,所有的受众最终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是自己独立建立的,而不是他人影响的结果。
西方的影响术,即是如此!政治符号被巧妙植入艺术、绘画、电影等,顺其自然,其实,所有的这些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我要拆掉我父亲辛苦建立起来的产业”是一个费希尔绝对会抗拒的意念,所以,把它植入费希尔最深层的潜意识,就是这次植梦行动的目的。
探讨行动计划的桥段,是最佳的心智理论梳理的过程。首先,潜意识是感性而不理性的,需要把一个负面行为的动机包装上正向思维的动机,这样就变得理直气壮了(当今网络中充斥着这样的人,给自己的恶找到合理的道德制高点的伟大动机的借口)。
伊姆斯根据这一目的提出了一个概念——“我父亲认可我自己创业,而不是随着他的足迹。”,冠冕堂皇而伟大崇高。
随后,一层层的方案出炉:
第一层:我不想追随我父亲的足印。
下一层:我要为我自己创业。
第三层:我父亲不想让我成为另一个他。(致命武器)
可见,谬论,也是有逻辑的!所以,正确与否是看是否和最高的实相相符,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顺应天道,而并不是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就相信,你会觉得人人都有道理!
设计了如此多层的梦中梦,稳定性就尤为关键了,尤素福的镇定剂就是干这个用的,他们需要保证在第一层梦里呆上十个小时。
而完成任务后唤醒的方式,不再是在梦中死去,而是更文明一些的“反冲”——就是梦中突然翻转摔倒的方式,因为人大脑中的平衡感应器即使在梦中也会感到突然的失衡而迅速觉醒。
最关键的是,三层梦境中的反冲要同步,并且能穿透所有的三层梦境,这样才能唤醒。如何同步呢?用音乐倒数计时器来同步不同层的反冲。
万事俱备,只欠找一个让费希尔做十个小时梦的时间和地点了,费希尔每两周都要从悉尼飞洛杉矶一趟,如果让他的私人飞机维修,他就只能乘坐航空公司的飞机,包下飞机的头等舱,就可以实施这一行动了。
但是财大气粗的斋藤却说,买下整个航空公司,就更方便了。
一切都安排好了,剩下的,就是具体实施了。只是,后面的具体实施过程,还是留给观众自己慢慢品味吧,因为那是影片的高潮,也是电影最重要的娱乐看点。我们最重要的理念理解了,剩下的就是放松心情娱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