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73周年,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奋进者的姿态,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国庆七天,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栏目——一日一“字”总关情。请奋斗者们用浓缩的一个字抒发情感,讲述背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精彩故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师教育的经典句子(一日一字总关情⑥)(1)

今年,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从9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式开设劳动课程,“劳”字也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关键字。

如何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让学生“劳”起来,“动”起来,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何义田有着自己的理解,通过提前开展积极探索,由一个“劳”字延伸出了让、教、议、领、换、评这“六字诀”,让孩子们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让是一种理念,能让则让。” 何义田表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可能地让给他们。让是为了“长”,放手才能成长,放手才有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长能力,长本事;让是为了“担”,让孩子明白无论在什么群体中都要有任务担当、劳动担当;让是为了“立”,靠自己,作贡献,你在家庭里、集体中才能有立身之地,才会有归属感,有价值感。

“我们成人总是埋怨孩子这个不想做,那个不会做,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否认真指导过孩子们该怎么把类似于‘扫地’‘洗碗’这样的小事做好吗?”何义田表示,家长、老师要从“常埋怨,常怪罪”,走向“多教导,少责备”,老师教,家长教,同伴教,劳动教育指导师教。

当然,还需要“议”,学校里召开班会,到家了也可以召开家庭会议,用思维发散工具图,自由平等地进行头脑风暴:把家里、教室里、校园里有多少每日必做的,每周、每月必做的劳动任务,列出清单来,劳动课程开发的主体是多元的,课程内容共同建构,家长、孩子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

同时,在“领”方面,让孩子自主选择,主动认领。“大家共同讨论,哪些是自己能做的,想做的,大家一起来认领任务。”何义田表示,课程建设,给孩子们选择权,让课程内容有选择性,选择性就是适宜性,解决的是力所能及的问题。选择权的背后附加的就是责任感,解决的是劳动教育过程中自觉自愿、有始有终的问题。

何义田表示,一切教育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不要让学生长期做一件事,容易产生厌倦,也不利于全面的劳动素养的形成,要及时调换劳动项目,保持新鲜感和挑战性。此外,家长、老师多捕捉学生劳动中精彩的瞬间,多记录一起劳动其乐融融的场景,多留意劳动过程中有趣的、难忘的细节,多创造机会彼此交流感受,分享成果,讲述故事,及时给予正向积极的反馈,让孩子们在爱与鼓励中成长。

监制:潘青松 田梅

统筹:范杰逊

文字:季燃冰

美编:曹家瑞

编辑: 严红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