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逃学、抽烟、打架、放火等某个字眼一旦与孩子联系上,他们会被统一贴上“问题儿童的”的标签。

在众人眼里,这样的“问题儿童”若屡错屡犯的话简直无可救药,但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14年前的经典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群:家长、老师、青少年儿童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1)

内容简介: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9年法国乡村,一所名叫“池塘底”的学校,代课老师马修打破哈校长“犯错,处罚”的教育方式,与一群难缠的“问题儿童”之间的故事。

马修老师真正影响并改变了他们,譬如其中的莫翰奇、贝比诺、盖贺克,尤其是莫翰奇。

马修老师发现并欣赏莫翰奇的音乐天分

他走上了音乐之路成长为一名杰出的音乐家

听到孩子们在宿舍里唱歌,马修老师凭着自己的乐感,注意到几个不错的嗓音,他反问自己“难道他们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在莫翰奇的母亲来探视的时候,即使她一开始只回应莫翰奇“专做蠢事的天分”,对其音乐之路表示质疑;马修老师仍然一再叮嘱她一定要帮助莫翰奇,带莫翰奇离开“池塘底”学校去里昂上音乐学院。

抛掉夹杂的对莫翰奇母亲的倾慕之情,马修老师更多的是对莫翰奇音乐天分的打心底的欣赏。这表示在了他真正对莫翰奇关心并悉心指导。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2)

马修老师对盖贺克的包容与信任

让他行为偏差的轨道重新走回正轨

马修老师刚到“池塘底”学校的第一天,就遇上校工麦神父被学生恶作剧弄伤眼睛。哈校长使用处罚恐吓仍未揪出凶手。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3)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4)

但通过即将离开的何老师,马修老师了解到弄伤麦神父的真正凶手是盖贺克,同时被提醒注意另一位“天使面孔,魔鬼心肠”的莫翰奇。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5)

马修老师找到了盖贺克,承诺不向哈校长举报他,但要求他下课后去照顾重伤的麦神父直至其痊愈。同时,马修老师跟麦神父说,是盖贺克自愿举手照顾。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6)

在照顾麦神父的过程中,盖贺克亲眼看到了恶作剧对麦神父的严重伤害,尤其一周后麦神父病情恶化被抬走,他羞愧难当。

马修老师真正理解并关爱贝比诺

他的坚持和等待换来了一个新的人生

贝比诺是马修老师到“池塘底”学校第一天遇到的第一个孩子,得知贝比诺在被告知父母双亡不会来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周六在校门口等爸爸来接。马修老师对贝比诺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7)

当哈院长提问“奈元帅怎么死的”贝比诺不知如何作答时,马修老师作手势帮助贝比诺;当孟丹欺负贝比诺付10元才能去睡觉时,马修老师找到孟丹警告他不许欺负贝比诺;当贝比诺晚上睡觉被子踢开时,马修老师为他轻轻的盖上。

马修老师如同父亲一样关爱贝比诺。当因为出游当日学校发生失火事件,被立即开除在星期六离开时,马修老师无法拒绝贝比诺的请求,最终带走他。

放牛娃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说他们是问题儿童)(8)

单单看完马修老师与上述孩子的故事,你就会发现,理解、信任、关爱、欣赏,才是孩子们心灵健康成长所需的阳光与雨露。

写在后面: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所谓的问题孩子。当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家长首先要反思自身:平时是否给孩子做正面积极的引导,有没有细心观察到孩子的每一个心理行为变化,有没有与老师及时沟通孩子的在校表现,听取老师的建议,配合老师的工作?

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比我们想象的重要。想要孩子能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行走,长大后有所建树,给予孩子的心灵足够的阳光和雨露,才是最最重要的。北斗学园相关的心理健康动画课程非常适合家长陪伴孩子观看学习,大家可以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