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被扎了,补好之后能上高速吗?多年经验总结:补胎要慎重,有的情况可以补,有的情况只能换不能补,切勿因小失大,这里分享一下补胎的方式方法、补胎注意事项、常见轮胎功能以及高速路上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等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轮胎被钉子扎了补了能用多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轮胎被钉子扎了补了能用多久(轮胎被钉子扎破)

轮胎被钉子扎了补了能用多久

汽车轮胎被扎了,补好之后能上高速吗?多年经验总结:补胎要慎重,有的情况可以补,有的情况只能换不能补,切勿因小失大,这里分享一下补胎的方式方法、补胎注意事项、常见轮胎功能以及高速路上爆胎该如何正确处理等问题。

一、哪些情况可以补胎,哪些情况下不能补?

如果轮胎正面胎面被扎破,且只有一个地方被扎破,创口面积小于6毫米,这种情况下可以补胎。

如果车胎侧壁或者胎肩所处的区域被扎破,那就不推荐补胎了,最好直接更换新轮胎,原因如下。

汽车轮胎由多个部分紧密组成,外观能看到的主要是胎面、胎肩、胎壁、胎圈,里面从外到内依次由尼龙冠带层、钢丝带束层、帘布层、气密层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都是独一无二的。

1、胎壁是轮胎外表最脆弱的区域,主要是支撑轮胎以及避震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胎壁受力很大,但是胎壁一般较薄,缺少尼龙冠带、钢丝带束等保护。

因此,如果胎壁被扎破,虽然可以补,但补好后,一旦受到较大负荷时,很容易引发原创口面破裂,出现漏气。

这种侧壁被扎,不建议补胎

负荷过大,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因为驻波变形,继而发生爆胎,这是非常危险的。

2、胎肩是连接胎面与胎壁的部分,也就是我们说的轮胎胎面边缘区域,汽车在过弯、极限驾驶等场景下,胎肩需要接触地面,它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汽车的操控性能,这一部分也是受力区域,他和胎面类似的道理,被扎破不推荐补胎。

3、轮胎出现鼓包情况,不要补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时,冲击物与轮圈挤压轮胎后很容易造成胎侧帘纱断裂,轮胎里面的气压就会从断纱处顶起胎面,这个过程不可逆,也就是轮胎无法恢复正常,从而形成鼓包,鼓包是爆胎的潜在隐患。

鼓包容易爆胎

4、轮胎寿命到达极限需要更换新轮胎

轮胎随着时间和行驶路程的不断增加,胎面橡胶逐步老化,胎面也因为磨损越来越薄,如果轮胎花纹或者胎面出现裂痕或者到了“耐磨标记”处,这时候就该换新轮胎了。

备注:“耐磨极限标记”一般在胎面花纹的沟底,里面凸起来的部分即为耐磨标记,一般来说,正常用车环境下,新轮胎可以使用4-6年或者行驶4-7万公里左右,具体还是需要根据轮胎质量、性能、驾驶习惯、用车环境等来定。

二、补胎常用的方式方法

1、胶条补胎

这种方式不需要拆卸汽车轮胎,先找到被戳破的地方,取出坚硬物体,用锥形锉将补胎胶条插入创口里面,使其与胎面紧密结合在一起。

然后抽出锥形锉,多余的胶条清不清理都可以,快捷方便省时,日常车主都可以事先准备一套快补简易式工具应急使用。

但是,这是一种简易式快速补胎方式,比如,轮胎被细小钉子扎破,可以临时应急使用,如果创口面积略大的情况下就不建议使用这种方式了,在较大挤压力作用下,时间久容易再次漏气,也可能进水,并不耐用。

2、冷补胎

冷补轮胎需要先拆卸轮胎,然后适当打磨轮胎内壁的气密层,这样气密层稍微粗糙一点,然后往打磨好的气密层涂上专用冷补胶水,之后贴上冷补胶片,使用工具让冷补胶片与轮胎气密层紧密粘贴在一起即可。

胶条快补

冷补方式相对快捷且便宜,日常使用均没问题,但创伤面积略大就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了, 其耐久性没有热补以及蘑菇钉这两种方式好。

3、热补胎

热补方式和冷补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使用专用的热补胶片,工序略多,需要打磨到钢丝层,使用热补工具对胶片进行加热使其与轮胎气密层、钢丝层紧密融合在一起。

这种补胎方式较为彻底,很耐用,基本不用担心漏气问题,这是很多汽车维修店常用的补胎方式之一,但是对补胎师傅技术、经验有一定要求,时间和费用自然也会略贵一些。

4、蘑菇钉补胎

听到这个叫法也大概知道它的用材,就是使用蘑菇状的专用补丁,这种补胎方式需要建立在冷补基础上,先打磨气密层,但不需要打磨到钢丝层,然后先使用冷补胶水。

之后再由内往外安装蘑菇钉,使蘑菇钉钢针穿过整个轮胎复合层,在轮胎胎面外侧使用钳子夹住拉出使其与轮胎紧密贴合,之后使用工具磨合好即可。

这种补胎方式达到内外兼修,它对轮胎的气密层到胎面整个复合层都有修复的效果,整体耐用性较好,当然了,费用也比其他方式高。

总结来说,胶条补胎仅仅适用于应急补胎,一般情况下不推荐,冷补方式耗时短,效率高,但是耐用性不及热补和蘑菇钉补胎,而后两种是常用的两种补胎方式。

最后需要注意,如果是前驱车,前轮补胎,那么补胎后,尽量把补过的轮胎换到后轮上,同理,如果是后驱车,就把补过的轮胎换到前面,同时为了保证日常行驶稳定性,最好再对车辆进行动平衡校准。

三、家用轮胎该怎么选?

轮胎分类比较多,常见的有性能胎、静音胎、雪地胎、越野胎等等,家用汽车的轮胎主要考虑安全性能、耐磨性、舒适性、经济性,一般市面口碑较好的轮胎基本都可以满足,比如倍耐力、米其林、马牌、普利司通、固特异、邓禄普等等。

如果日常城市代步用车偏多,路面环境较好,或者经常跑高速,需要舒适、静音性能偏好的轮胎,那可以考虑米其林、马牌,但是他们的价位略贵;

而倍耐力、普利司通在耐磨性方面略微明显,固特异抓地力、耐磨均不错,如果考虑经济性,讲究综合性,可以考虑邓禄普、普利司通等等,它们耐磨、静音、舒适等综合性能适中。

橡胶轮胎都有时间寿命,考虑用车安全,一条新轮胎行驶4-7万公里或者4-6年就需要更换了。一般新轮胎3年以后都会不同程度老化,寿命不断下降。

普遍寿命在4-5年左右,而家用车一年行驶里程平均在1-1.5万公里左右,也就是说4年总行驶里程已经达到五六万公里,耐磨性基本可以忽略。

四、高速路上爆胎如何应急处理?

首先想说,爆胎这种情况非常少,只有一些特定情况下才可能导致爆胎,比如说,轮胎本身老化变形、鼓包,轮胎受到强烈的撞击。

正常情况下,轮胎不会轻易爆胎的,日常行驶中,轮胎被路面钉子、坚硬物扎破,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不会爆胎的,轮胎里面的气体会慢慢泄漏,漏气这有一个时间过程,轮胎并不会立马变瘪,当然也需要根据扎破的面积等情况来看。

所以说,日常驾驶完全不用担心爆胎,特殊情况下遇到爆胎,首先不要慌,双手掌握好方向,适当踩刹车减速,切记不要猛打方向,也不要重踩刹车。

现在的汽车普遍都带有ESP以及ABS系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适度修正方向,然后观察道路情况,打开双闪,开向应急车道停车。

高速路上,在不影响其他车辆又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停在应急车道上给车辆加气或者更换备胎,但需要做好安全措施,以免被扣分、处罚。

比如车辆停在应急车道内,尽量靠近护栏,打开双闪,在车辆后方150米外的适当位置放置三角警示牌,其他人员撤离到护栏外安全地带。

更换备胎时,人和物体不能超出应急车道线,更不能影响后方来车,更换左侧车轮,因为靠近行车道,风险较大,一定要多注意,尽量找视野较为宽阔、路况良好的地方更换备胎。

爆胎后方向会受到影响,车辆跑偏,现在的汽车普遍都有ESP等车身稳定功能,这时候车辆行车电脑会自动启用ESP,根据车速、方向力等数据自动修正方向,稳定车身,如果朝反方向猛打方向,方向修正不当,适得其反,反而危险。

同样的道理,车辆普遍都有ABS系统,在紧急情况下会自动启用,这时候车辆会根据情况自动进行刹车制动,如果重踩刹车,很容易导致车轮抱死,加之车辆倾斜,方向跑偏,很容易发生侧翻等危险。

总之,汽车轮胎属于易耗品,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日常需要经常关注胎压或者人为检查轮胎情况,排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