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应纳税额通过计税依据乘以税率计算得出,其中计税依据包括合同金额、产权转移金额等,税率包括比率税率和定额税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印花税通俗一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印花税通俗一点(一文带你了解我国的印花税)

印花税通俗一点

印花税是对在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应纳税额通过计税依据乘以税率计算得出,其中计税依据包括合同金额、产权转移金额等,税率包括比率税率和定额税率。

一、印花说在我国的发展

印花税发源于17世纪的荷兰,我国开征印花税较晚,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印花税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具体如下:

1.清朝时期

随着晚清财政危机的加剧,开始仿效西方开征印花税。

例如:李鸿章提出开征印花税以筹措海军经费,伍廷芳等提议开征印花税用于支付向列强的赔款。1902 年,袁世凯奉旨在直隶尝试通过征收印花税以筹措练兵经费,不过以从缓办理而告终。

2.民国时期

民国政府仿照清政府实行的印花税制,于1912年制订《印花税法》,征税范围包括各类商事凭证和产权凭证,共26个税目。

3.新中国时期

自1950年至1958年,印花税征税范围不断缩减。

1958 年,我国进行工商税制改革,在“简化税制”的指导方针下,印花税被并入工商统一税,不再单独征收。

直至 1988年《印花税暂行条例》及《施行细则》的颁布,才重新开始征收印花税。

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印花税的应纳税额按照计税依据乘以适用税率计算。

1.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结合我国税法设置的13个印花税税目,印花税的计税依据具体如下:

(1)经济合同(借款、购销、建筑安装工程承包、技术、加工承揽、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货物运输、财产租赁、仓储保管、财产保险)

经济合同的计税依据为合同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2)产权转移书据

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为产权转移书据所列的金额,不包括列明的增值税税款。

(3)营业账簿(营业账簿中记载资金的账簿和其他账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