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出自晋宋时期大画家宗炳之口,他说: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走。”

“澄怀”是说要让自已的心境、情怀、意念变得非常清澄,没有丝毫的杂念。进入到这样的状态下去体会山水之中所蕴藏的自然之道。

而他所说的“观道”是指细观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变化和规律。

宗炳的艺术思想成熟于两晋时期,他的言行深受庄学思想所影响,他的画风也在庄学的熏陶下呈现出独有的风貌。宗炳认为山川等自然景物实与道相通,此处之道,就是庄学之道,而庄学之道也是一种高深的艺术精神。中国画中的山水画受益于这种艺术精神的影响,在晋末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1)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政局混乱,传统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渐打破。学士文人们纷纷从两汉经学的陈腐教条思想中解放出来,开始重视人本身的自然性情和人格本身所具有的独立特性。人们这种从经学束缚到自我意识的转化过程催生了人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催生了人们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逐步的转向玄学命题。

玄学起源于东汉时期,至魏晋之时渐呈兴盛之势,玄学是老庄道家思想的一种拓展,它是一种幽深玄远的本体之学,它所探究的都是“本未”、“有无”等终极性问题。而玄学中“道”的概念的建立对魏晋时期艺术家的影响极为深刻。在玄学中,老、庄的“道”是一种高妙的艺术精神,这种“道”强调精神的自由解放,主张艺术思想的自由表达。著名学者徐复观认为:

“老、庄,尤其是庄子的艺术精神,是要成就艺术地人生,使人生得到“至乐”、“天乐”,而“至乐”、“天乐”的真实内容,乃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

在强调解放艺术创作者的精神世界这一点上,庄子与西方的许多美学家们有着极为一致的看法。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2)

玄学在魏晋时期的兴起,使当时的文人墨客们的自我意识得到觉醒,两晋时期,文人墨客士大夫们极为热衷于讨论老庄哲学思想中“自然”这一命题。而庄子的“顺应世间自然,感受自然,自能心无嘈杂”的思想观点也被晋代的文人学者们所广泛认同和接受。近代著名经学家刘师培,对魏晋玄学带给当时人们思想上的积极影响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

“两晋六朝之学,不滞于拘墟,宅心高远,崇尚自然,独标远致,学贵自得…故一时学士大夫,其自视既高,超然有出尘之想,不为浮荣所束,不为尘网所樱,由放旷而为高尚,由厌世而为乐天。”

晋代的文人墨客艺术家们在玄学中老庄思想的影响下,亲近山水,亲近自然,追求将生活、艺术与精神融为一体,追求庄子所说的“体道”的超然境界,在“遊”中求“艺”。

于是我们看到,晋宋人眼中的山水,由实入虚,又由虚而生实,亦虚亦实,似入玄境之中。晋宋时期的大画家宗炳曾说:“山水质有而趣灵”,而他所作的山水画亦被近代美学大师宗白华称作是“意境中的山水”。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3)

魏晋玄学对当时的人物画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使画家在创作时更注重对人物神采和气韵的把握,使画家在创作时将情感带入到画作之中。这种创作思想的转变,完全是受到庄子所认为的,一切伟大的艺术家所追求的,应该是可以将个人安放进去的艺术世界的观点所影响。但尽管庄子的艺术思想使当时的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发生了转变,但庄子的艺术精神却在当时的人物画作中,并未得到完全的体现。因为人物画本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带给创作者精神上巨大的满足感,画家创作的自由精神也受到了限制。庄子艺术思想中所强调的“艺”要能扩展作者的胸怀的观点在人物画上也不能尽情展现。

清代山水画家唐志契曾将这种限制类比为书法中写草书和行书的感觉,他在《绘事微言》中说:

“山水原是风流潇洒之事,与写草书行书相同,不是拘挛用工之物。如画山水者与画工人物花鸟一样,描勒界画妆色,那得有一毫趣致。”

在这种状况下,描绘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山川秀水就颇能体现庄子的艺术精神,山水画中拥有展现作者精神和情感世界更宽广的空间。而魏晋时期所开始的对自然,对山水在绘画艺术上的自觉表达,也完全是受玄学中老庄思想的影响所致。

“静照忘求”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首诗中,这首诗的原句为:“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深沉静默的观照中,忘记存在于尘世间的一切欲求。王羲之想通过“静照”来达到的那种无欲无求的境界,即是玄学中道家所说的“空灵”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庄子的道家思想对王羲之影响之深刻。

在道家“崇尚自然”、要达到人生“至乐”、“天乐”的思想影响下,以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为代表的晋代书法家们开创出了“风神潇洒、不滞于物”的书法艺术风格。他们的书法笔法自然,点画生趣,于一笔一画中展现出晋人自由潇洒的风韵。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4)

魏晋时期玄学的兴盛,使晋人的精神得到空前绝后的彻底解放,而晋人的书法艺术风格正是这自由精神在艺术家身上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

在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的风气之下,还诞生了《兰亭序》这样的千古经典书法艺术作品。西晋以后,文人士大夫们非常热衷于聚在一起清谈玄理,在这种聚会清谈的高潮气氛中,写下了不少以山水体道为主题的的玄言诗。永和九年,在会稽山阴兰亭文人雅士的一次聚会中,王羲之手书了一篇序文,这篇序文就是流传千古的书法经典大作《兰亭序》。王羲之的这篇书法不激不躁,韵高千古,用笔结体都自然大方,堪称是晋人追求神韵之美的代表之作。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5)

而在王羲之所作的《兰亭诗》中也表达了个人要顺应自然之理,不要被世俗的利害和烦恼所纠缠的超然的,玄学中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处世态度。

魏晋时期,文人墨客在玄学的影响下,对人世间的一切自然规律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人们可以以轻松的心情投入到山水自然中去,去欣赏,去感受自然之美。在文人墨客山水体道的过程中,他们由追求心理上的逍遥放松,升华到对山水审美表达上的自觉,于是山水诗也就应运而生。

东晋时期的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他的“浮欢昧眼前,沉照贯终始”、“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佳句中,都体现了玄学中道家崇尚自然,推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

魏晋时期文人画(澄怀观道静照忘求)(6)

而魏晋时期另一位深受玄学思想所影响的著名诗人当属阮籍,阮籍将玄学作为他诗歌创作的思想灵魂。他蔑视陈腐的礼法,崇尚庄子所提倡的精神自由,他尝试用诗歌去批判卑贱功利的现实主义,他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他的诗中往往充满了残酷的现实与心灵追求所产生的反差。他在诗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飞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对当时的诗书画等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它使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挣脱了两汉经学的种种束缚,解放了他们的精神,使他们能以自由萧散的心态,以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来进行创作。在亲近山水,亲近自然,追求将生活、艺术与精神融为一体,追求庄子所说的“体道”的超然境界的艺术思想的影响下,魏晋时期的艺术家们创作出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最富有气质风韵的艺术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极富时代烙印的艺术经典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