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到一个新知识的时候,我们的脑子告诉我们已经学会了,等到真正上手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是“学废了”。

而又有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表达一件事物的时候,总觉得有一丝灵感就在嘴边,可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丝灵感只有一点朦朦胧胧的感觉,想去查都觉得无从下手。

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写出来的想法,其实是被浪费的才华。其实写作并不难,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就能让你事半功倍。

德国有一名研究法律的学者,37岁才投身学术界,并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在德国很难获得的博士学位。在39岁那年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始研究社会学,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出版了58本著作和上百篇论文。

他就是德国当代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尼克拉斯·卢曼。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此期间还独自抚养了三个孩子。

德国作家申克·阿伦斯将卢曼的成功法则总结出了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从三个部分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帮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用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记笔记怎么记又实用又美观 你会记笔记吗掌握这3个方法(1)

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的教育哲学讲师,致力于教授学生、学者和专业人士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著有获奖作品《实验与探索》。

一、你会记笔记吗?

很多人会觉得记笔记还不简单吗?我们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了,哪天上课不是将笔记记得满满的?上课的时候要是手里没拿着一支笔奋笔疾书,那简直就是老师眼里的活靶子。

是啊,记笔记确实很简单,可是你记得笔记有效率吗?当你想要查询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很快从你的笔记中找到答案?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翻阅查询最后却徒劳无功?

作者在书中提到:“具有优秀结构的笔记是你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这样你就不必记住或记挂着每一件事,从而可以把你的大脑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脱出来。”

大多数人通过将笔记拆分成堆、成叠或放入单独的文件夹来降低其复杂性,还会按主题、子主题对笔记进行分类,使笔记看起来不那么复杂,但这也只是一时的,而且这样的整理过程会降低我们发现笔记间潜在联系的可能性,造成笔记的可用性和实用性难以兼顾。

而我们只需要用一个简单的小盒子,就能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依旧思维固化,那么即使是最好的工具也不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就像如果没有合适的道路来驾驶汽车,就算最快的汽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记笔记怎么记又实用又美观 你会记笔记吗掌握这3个方法(2)

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2001)一书中强调了“总体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艾伦的这套理论简称为GTD,所以大部分知识工作者都知道“GTD”,因为它行之有效。GTD的原则是把所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收集到一起,并以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

可惜的是,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我们常常要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不断地切换。所以写作并不是一件可以用标准化来衡量的任务,但是,我们可以从艾伦身上得到的重要启示,也就是一个成功组织的秘诀在于整体观。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像GTD一样全面的笔记系统,但它又要适合开放式的写作、学习和思考过程,正如卢曼卡片盒这样的笔记系统。

二、如何记笔记

上面提到的卢曼,也曾像大多数人那样记笔记,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者按主题收集手写笔记,但过了一段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笔记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是把笔记积累在一个地方,除了产生大量的文字,不会再有其他的成果。

于是,他改变了记笔记的方式。没有再将笔记添加到现有的类别或相应的文本中,而是将它们全部写在小纸片上,并在纸片的角上编号,然后将它们收集到卡片盒中。

他很快就发展出了这些笔记的新类别。并意识到,一条笔记、一个想法只有在它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有价值,而上下文并不一定就是它的出处。所以,他开始思考一个想法,那就是如何让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相联系并起到相应的作用。

于是,他用一个小的卡片盒收集笔记,使收集的笔记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各部分的总和。而这个小小的卡片盒成了他的对话伙伴、主要的创意来源和生产力引擎,对他组织和发展他的思想大有裨益。

卢曼也在这个卡片盒的帮助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得以跻身学术界。

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对卢曼的工作流程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结论:他的庞大产出只能用他独特的工作方法来解释。这个方法从来都不是秘密,卢曼对此一直是公开的,他经常提到他的生产力源于他的卡片盒。

早在1985年,别人问他如何能够实现高产的问题时,他都是这样回答:“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所以,记笔记关键在于怎样让笔记形成效率。正如苦吟诗人贾岛,他在马背上都不忘推敲诗句并记下灵感,如果他的笔记都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那么想必他早就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很多诗句典故也不复存在了。

记笔记怎么记又实用又美观 你会记笔记吗掌握这3个方法(3)

三、如何让笔记发挥效益?

看到这里,我们更好奇了,一个小小的卡片盒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严格来说,卢曼有两类卡片盒:一类是文献卡片盒,里面有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另一类是主卡片盒,主要是他针对所阅读的内容收集和产生的想法。这些笔记都写在索引卡片上,存放在木质卡片盒里。

当卢曼读到值得记录的内容时,就会在卡片的一面写上书目信息,在另一面对内容做简要的笔记,这些笔记最终会被放入文献卡片盒里。

隔一段时间,他便会查看简要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自己的思考和写作的相关性。然后,他将转向主卡片盒,在新的索引卡片上写下他的想法、评论和思想,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并只写在卡片的一面上,以便以后不必把它们从盒子里拿出来就可以阅读。

他在记笔记时通常会注意卡片盒中已有的笔记。而关于文献的笔记虽然简短,但他写得非常认真,与他在最后手稿中笔记的风格并无太大差别:都是用完整的句子,并明确地引用他从哪些文献中获取材料。

卢曼笔记的诀窍在于,他并不是按主题来组织他的笔记,而是以相当抽象的方式给它们编上数字。这些数字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为了永久地标识每条笔记。如果一条新的笔记可以直接指向一条已经存在的笔记,比如评论、更正或补充,或与之相关,他就直接把新笔记加在已有笔记后面。

每当卢曼添加一条笔记时,他都会检查他的卡片盒中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笔记,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直接在一条笔记后面添加新笔记只是方法之一,另一种方法是在这条笔记和(或)其他笔记之间添加一个链接,另一条笔记可以在系统中的任何地方。

通过添加这些笔记之间的链接,卢曼能够将同一条笔记添加到不同的上下文中。不同于其他系统一开始就有一个预设的主题顺序,卢曼笔记法是自下而上地开发主题,然后在卡片盒中不断地添加笔记,基于这个卡片盒,通过排序相关笔记的链接,来对一个主题进行整理。、

卢曼笔记系统的最后一个元素是索引,他会从这个索引中引用一两条笔记,作为进入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而带有分类收集链接的笔记是很好的切入点。

记笔记怎么记又实用又美观 你会记笔记吗掌握这3个方法(4)

现在我们比卢曼更加幸运,就是我们现在有软件的帮助,不再需要像卢曼那样,在笔记上手动添加数字或剪裁纸张了。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通常很简短,因为这些只是他庞大繁杂研究中的索引,等需要时,他会借由这些线头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链接知识要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树。

这个方法很简单,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尝试的,把我们的思路整理并记下来,形成终身学习、提高自我的习惯。

那么,快快行动起来吧,正如克雷洛夫所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