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伍尔夫


当我到刚高考完的儿子房间,正在玩游戏的他慌忙拿了书来掩盖。我说不用掩盖了,你现在可以玩一会儿了。他怔了怔说,啊,是啊,这习惯已经刻进我的DNA了。

这到底属于条件反射还是习惯呢?强迫症如我,点开网络求证。先查习惯,是指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且经常重复的,进而需要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反应倾向或行为方式。那这么说的话我们常年的日常生活,交往、工作都是不断重复后固化下来的行为了。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路过核酸小屋,马上就会想自己的核酸是否在48小时内。出入各场所,自觉扫码。像每天都要吃饭、洗脸一样列入日常。连不会走路的婴儿看到棉签都会自觉张开嘴。

一幼儿园老师分享的视频,老师往小朋友眉心点红点时用了棉签,棉签伸向小朋友眉心时小朋友不自觉地张开了嘴。

分不清这些行为是条件反射还是习惯时,确认条件反射是要有刺激物存在的。按照条件反射的定义,小孩儿看见我就拿书遮挡游戏屏幕这个动作中,“我”就算是刺激物了吧。

可小孩儿说他这是习惯,一旦有大人靠近就知道不能玩游戏这一反应行为已形成了习惯,按照习惯的定义,经过长期重复养成后身体固化的行为,这么说好像也对。

那么,做核酸这个行为是习惯,做核酸时的棉签算是刺激物,这么说又觉得做核酸又归类到条件反射里面了。

这样一来习惯和条件反射还是分得不是很清楚。

凡事弄的太清楚就钻牛角尖了,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习惯就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成为习惯的一些行为起初也是因为条件反射。比如小时候大人对我们说“不写完作业不许出去玩!”“考了第一就给你买新衣服,带你吃XX。”这些许诺应该算是刺激物吧,虽然这个刺激物看不到摸不着,还可以不承认,但有这个刺激物的存在就会在小孩儿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暗示,必须达到害长要求才能实现,努力学习就成了习惯。直到后来“好好工作就有奖金,有钱才可以提升生活品质。”“好的习惯才能更高效地学习工作,才能更多地挣钱,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都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每个阶段不同或者更复杂一些。我们都是被最初的条件反射所控制,进而就成了习惯。

说实在的,了解条件反射,确认是不是归类为习惯也确实没什么意义。定下目标,让人朝着目标努力向前才是最终目的。换句话说,目标的存在不仅仅是指引着我们努力生活,塑造我们的人格,这个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

条件反射生活实例(条件反射和习惯)(1)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