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必备十大学习习惯(中学生必备十大学习习惯)(1)

中学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小学的课程,在考前突击一下就能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中学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中学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而这些都是家长应该知道的。

1、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在每节课上,学生都能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3、及时复习的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在做作业时得到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消化”过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能引发积极地思考,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因此做过的习题也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

5、练后反思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要“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考试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其次,考前要休息好,保证充分的睡眠和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家长们找到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孩子的学习方法。

高中生家长会(gzsjzh)(长按复制搜索即可),更多精彩文章,与您共赏!高中生家长一起交流孩子学习、成长的问题。我是郝老师,与您一起努力做好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