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只长相怪异的鸟,无意间闯入了居民楼中,正在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屋主人怀疑这是保护动物,尝试将它驱逐走,可是这个小家伙非常大胆,依旧不肯挪动,无奈之下,他拨打了动物保护局的电话,相关人员前来处理。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1)

经动物保护人员介绍,这种鸟的学名叫做海南鳽(jian),在全球的数量仅有1000余只,且只分布在中国,稀有度绝对碾压国宝大熊猫。

屋主人听后捏了一把汗,好在处理得当,否则就要“牢底坐穿”。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7月份,一只眼睛、翅膀受伤的海南鳽现身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它的异常后便展开救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它的各项体标都恢复了正常,随后在银盏水库旁被成功放生。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2)

这也是近年来海南王主动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事例,之所以一出现就被大众关注,是因为它的数量极为稀少,而且极少跟人类接触,也很少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中,因此,它们有着“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的称呼。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3)

直到红外摄像机被摄影爱好者、动物研究者广泛使用,海南鳽的各项习性才被揭秘,从这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它的稀有度。

按照现在的状况来看,海南鳽会灭绝么?我们能够完好地保护它们,使得其种群数量增加么?部分专家表示海南鳽的保护十分困难,未来还可能造成局部的灭绝,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海南鳽的生活习性

海南鳽虽然属于鹭鸟,但是它跟大多数的鹭鸟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导致它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同家族的大白鹭、小白鹭、夜鹭、牛背鹭不仅喜欢群居,还喜欢在白天出来觅食,且胆子都比较大,似乎并不惧怕人类。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4)

牛背鹭

在这些鹭鸟种群密度大的区域,就会见到这几类鸟同时在一棵大树上面筑巢,互不影响,以至于它们的粪便将树的根部活活“烧”死。不仅如此,这些鸟类对巢穴的选址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不刻意避开人类活动区域。

反观海南鳽,它们则喜欢独居,通常是一个家庭独自居住在远离人类活动区域的地方,对选址的条件极为严苛。

海南鳽比较喜欢在高大、繁茂的阔叶林或者针阔叶混交林上面筑巢,有统计资料显示,它们在筑巢时所选的树木的树叶覆盖率稳定在70%左右,这就导致其更不易被天敌、人类所发现。另外,它们还会选择在远离人烟的水库、浅滩边出没,以小鱼、小虾、各类昆虫为食。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5)

海南鳽最喜欢在晨昏交替之际外出觅食,始终保持着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一般情况下,人们是很难在白天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它们数量稀少,且对生活环境要求高,导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见过这种生物,因此才有了“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的称呼。

海南鳽的分布状况

海南鳽仅在我国部分地区分布,其中包括安徽霍山,广西武鸣、隆安、瑶山江西赣州市龙南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等地,其中的浙江千岛湖是全国最大的海南鳽繁殖地。

浙江千岛湖的湖心有个小岛,几乎无人踏足,上面的树木长得枝繁叶茂,在树杈间,有许多盘状的巢穴,直径约为40厘米,这些就是海南鳽筑的巢。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6)

到了每年的繁殖期,海南鳽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进行产卵,每次产卵约为2至4枚,从雏鸟破壳到能够飞翔,需要经历4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雌鸟、雄鸟都会担负起照顾孩子的任务。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7)

海南鳽是一种性格非常胆小的鸟类,一旦四周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警惕地环顾四周,把头伸得很高,眼睛瞪得很大,确定有危险后,便会振翅高飞。

有关海南鳽的保护

1899年,科研人员在海南岛的五指山找到了一个濒危鸟类地模式标本,“海南鳽”的名字也因此而来。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鸟类学者都没有发现过海南鳽的踪迹,不少人断定它已经灭绝,直到1999年,海南鳽的踪迹才再次被人类发现。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8)

在接下来的数年间,不少学者前仆后继地寻找海南鳽的栖息地,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仅在个别区域发现了这种鸟的踪迹,且它们的种群密度太过稀疏,未来的发展状况堪忧,不少学者表示,倘若这种情况无法改善,海南鳽会选择亲近繁殖或者找不到配偶,如此一来就会造成恶性循环。

2016年,海南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时隔5年,它又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由此可见其珍稀程度,甚至远超国宝级大熊猫。

最稀有的鸟面临灭绝(曾被认为灭绝现存约1000只)(9)

为了保护海南鳽,它们的活动区域均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区,另外,还在各地建立了专门救助海南鳽的站点,以此来尽可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使其得以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