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有足够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任性而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哪都去不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哪都去不了(我本来想要去看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哪都去不了

黑狼语录:

  —— 即使有足够的勇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任性而为。

题外话:

  —— 本篇博文,第一次对我的工作及工作心态做了描述,希望不会影响到其他人,每个人的视角不同,体会也不尽相同。大家笑笑也就算了,不必太认真。

(一)梦想与幻想

  一直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一段时间里,骑着我那低调的自行车,从北京出发,途经成都,最终到达西藏。如果时间、身体等条件允许,就继续从西藏出发,途经西宁,最后返回到北京。

  骑行西藏,有一段时间,这个想法让我狂热,时不时冒出来,萦绕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空闲的时候,我整理了往返西藏的日程计划,并经常在家人、朋友面前“吹嘘”我的计划,争取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至少,在我付诸“创举”的时候,减少反对的声音。

  然而,这样那样的牵挂,一拖再拖,始终不能立刻付诸实践,那个未来的时刻尽管越来越近,但始终未能来临。

  一次电话,是 2002 年一起共事过的老同事,热情邀请我去他所在的公司就职,热情得让我受宠若惊,热情得让我无法拒绝。

  这个热情的电话,让那个未来的时刻,离我越来越遥不可及,甚至,遥远得有些虚幻,使我的梦想无限地接近于幻想。

(二)猪一样地奋斗

  我是 2014 年 11 月底应聘到目前的公司,到现在(2015 年 6 月 20 日)刚刚半年多,这也许是我就职时间最短的一家公司了。

  公司专注于健康体检方面的软件开发,我到公司的时候,核心系统正处于从无到有的过渡阶段。可以用热火朝天、加班加点、压力山大来形容这段时间的工作状态。

  CTO 是一个对软件开发技术以及方法论都非常精通的人,并且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这直接造成了开发人员的“不幸”。这种“不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领导经常会批评开发人员的脑子像猪一样笨,二、开发人员像猪一样地工作着,既要满负荷地运转着,同时又被鞭策着。

  我一直觉得开发人员都很精明,因为我也是开发人员,有切身体会。碰到复杂的问题,会绕来绕去,而不是正面踏过。绕来绕去的地方多了,就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逻辑,碰到这种情况,开发人员无法自圆其说,只能表现得和猪一样笨。

  回想起以前所经历的公司,我经常背地里骂领导是门外汉、不懂技术,现在想想当年是多么的“幸运”,至少,少过了好多年的猪一样的日子。

(三)选择适当的“压力”

  测试用例驱动的敏捷开发模式,要做出有良好设计的复杂产品,很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如果没有独立的设计人员,那么所有的人都只会考虑功能特性,只会完成满足需求的功能;二、时间的紧迫性,会让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完善、抽象、余量、灵活等首先被剔除,三、人员的流动加剧了时间的紧迫性。

  公司开发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有公司自聘的,有多家外包公司派驻的,有公司招聘第三方管理的,这也直接造成了公司开发人员的流动性过高。

  在敏捷开发的过程中,部门经理的要求严格得有些苛刻。每天的晨会,是冲突集中释放的时刻也是传导压力的时刻。

  工作的忙碌与紧张,对开发人员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选择了这个职业,早有心理准备。但是过大的心理压力,就很难宣泄与承受。

  开发组与测试组,是互相协作的。如果把他们对立起来,并加大各种压力,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效果呢?可能是:开发工程师看见 BUG 就眼红,测试工程师不敢轻易提交BUG,最后,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私下里解决BUG,而不留任何痕迹。

(四)无奈与自我安慰

  正当我在发掘潜力、顶住压力的时刻,很久以前一位同事的电话改变了这一切,甚至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电话的 10 分钟里,我决定辞职,我决定从开发转行到运维,我决定以后的工作重新开始。

  在软件开发的队伍中,我扮演过不同的角色,程序员、软件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架构师等等,尽管有些角色演的不入戏,但我一直在付出大量的精力 , 来提高自己的演技。

  忽然有一天,由台前转到了幕后,心中感触很多。

  “世界那么大,我肯定会去看看!”对于 70 后的我,有着许多的无奈。也许只能用这句话安慰一下自己。

  写于2015-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