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格斗贯穿着人类历史,见证社会文明的演变与人类自身潜力的开发。公元前648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混合了拳击与摔跤的比赛被视作现代综合格斗的雏形,19世纪初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无任何限制的徒手格斗擂台”之风盛行,掀起第一个武道融合风潮,今天的综合格斗已成为21世纪体育娱乐产业的领跑者。中国武术、拳击、日本空手道、泰拳、巴西柔术、摔跤等各种流派的格斗技都可以在这里毫无约束地各显身手。
撰文: 沈诚
摄影:肖诗白
张铁泉静静地躺在擂台中央,聚光灯下脸色苍白。日本埼玉竞技场的数万观众在欢呼,刚将张铁泉击倒的田村一圣狂跑着向家乡父老致谢。20秒前,田村一圣对张铁泉抛出两记右拳,第一拳打在张铁泉左脸,第二拳砸在他的左耳根部——砸穿了左耳鼓膜,也宣告了比赛的结束。这是2012年2月26日在日本东京的埼玉超级竞技场举行的综合格斗冠军赛(UFC),第144期。
混着鲜血的手臂紧紧勒住对手颈部动脉,这个裸绞动作足以令人在数秒内晕厥,成王败寇,这就是综合格斗。
综合格斗(MixedMartial Arts)意思是“将各种武术融合”。1993年11月12日,第一届UFC在美国科罗拉多举行,拳击、日本空手道、泰拳、巴西柔术、中国武术、摔跤等8个流派的选手在不分体重、没有规则、无时间限制的八角铁笼内决出“最强冠军”。这种新颖的格斗形式让人们疯狂,随着规则的完善和级别的细分,UFC发展为世界上最成功的MMA赛事,2010年付费电视总收入超过4亿美金,当初一个异想天开的创意如今已是一项价值连城的生意。MMA倡导兼容并蓄,在这里人们不在乎流派历史长短,也不细究一招一式的传承脉络,没有禁锢,没有定式,唯一的标准就是击败对手。
走下擂台,综合格斗运动员很难运用自己的搏击技巧来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有些人在退役后做起了私人保镖。
从民工到冠军的草原狼
张铁泉被人们称为“草原狼”。他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明亮有神的眼睛显得更小,很难想象这个常咧嘴憨笑的蒙古男人在综合格斗擂台上的勇猛。
张铁泉知道如何在最短时间内降服对手,他和我讲解拿手的“断头台”技术时说:“用手臂卡紧对方喉结,身体像刺猬一样卷起来,手臂和肩锁紧,用背部肌肉发力。”这技巧因酷似中世纪刑具“断头台”而得名,它不仅能令人窒息,压迫颈动脉会在短时间内令大脑供血不足而晕厥。这招帮助他26秒击败新西兰“掘墓人”丹尼尔,带着16场连胜的战绩迈入MMA的“圣地”——美国。
1972年11月,32岁的李小龙入选《黑带》杂志名人堂,他提出的“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摒除门派偏见,力求自由无羁”的截拳道思想催生了MMA 运动,UFC总裁达纳•怀特称李小龙为“MMA之父”。国人为此自豪的同时也盼望着UFC铁笼中能出现中国面孔。2010年10月1日,同样32岁的张铁泉成为第一位出征UFC旗下WEC铁笼赛的中国人。
这天,科罗拉多州1stBank体育馆内响起了呢喃般的神秘音乐,如风吹过大地,又如动物低语,这是来自蒙古的呼麦,张铁泉将其作为自己的入场乐,还未露面就吊足了观众胃口。铁门关上之后,张铁泉不到3分钟就以“断头台”动作令比他高半头的加尔萨拍垫认输,获胜后“草原狼”仰天长啸,首番亮相令人惊艳。4个月后悉尼Acer Arena穹顶体育馆,张铁泉在UFC首秀中再施“断头台”绝技,48秒绞晕杰森•莱因哈特。张铁泉在UFC的胜利也让MMA在中国升温。
格斗组图
1978年7月25日太阳升起时,张铁泉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他的蒙古名字“蛮多合”意即“升起”。草原文化崇尚强者,“摔强汉、驯烈马”是张铁泉从小的梦想,见他摔跤练得不错,教练推荐他去自治区体工队,可高额费用令他
望而却步。在家种了两年玉米之后,21岁的张铁泉给父母留下一封信,怀揣20元钱踏上了前往呼和浩特的火车,“当时家乡的贫穷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走出去改变家人的生活。”在异乡他当过建筑工、在酒店端过盘子,艰难时身无分文,
靠着同乡接济的50元整整生活了一个月。22岁是中国运动员出成绩的黄金年龄,柳海龙在这一年拿到了“超级散打王”头衔,张铁泉的22岁则在蹬三轮送煤气中度过。打工一年后,在好友戴双海的力荐下,张铁泉进入内蒙古体工二队练散打,赵学军教练觉得张铁泉“挺能吃苦、敢拼”,把他学费给免了。7个月后张铁泉拿下全国青年散打锦标赛75公斤第三名,从此每月可拿175元政府津贴。2005年中国首个MMA赛事“英雄榜”诞生,在教练鼓励下,练了6年散打的张铁泉毅然投身其中,此后成为第一个打入UFC 的中国人。从民工到冠军,即便是编剧都不敢想的剧情,在张铁泉身上成为了现实。
32岁对大多数体制内的运动员来说已经到了退役的年龄,张铁泉的搏击事业才刚开始。为了给更多有志投身MMA的运动员提供机会,张铁泉和朋友一起
筹办了“拳天下”拳馆,培养MMA人才。
姚洪刚在武林传奇擂台上与对手激斗,战局间他匆忙望着自己台边的教练,期待得到进一步的战术指点。综合格斗并非是莽汉拼力,胜利依赖着一个团队同心协作。
鬼跤姚的梦想
姚洪刚是“拳天下”的一员,在中国MMA领域他取得的成就仅次于张铁泉。2011年7 月16 日,即将30 岁的姚洪刚击败韩国名将赵南珍获得“武林传奇”雏量级金腰带。姚洪刚与张铁泉一样沉默寡言,饱经风霜的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他有一个和外表不相称的可怕外号——“鬼跤姚”,形容他令人难以琢磨的中国跤法。中国跤是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有几千年历史,技法丰富,清代王室曾设立“善扑营”,专门训练跤手,但这种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运动如今却乏人问津,它不是奥运会项目,从1994年起就被剔除出全国运动会项目名单。没有政府扶持,中国跤如一滩渗入泥土的水,沉淀到民间各个角落。
2009年姚洪刚练起了MMA,尽管摔跤功底不错,但没有人看好他的MMA前途,因为他的生活状态实在不适合搞搏击。刻苦的训练、充足的营养、充分的休息,这个成功模式中姚洪刚只能做到最前面那项。姚洪刚曾获得河北省民族运动会和北京市摔跤冠军,但冠军头衔无法带来一毛钱收入,他靠着为饭馆守夜每月赚1200元,这不仅是他和弟弟的生活费,还要拿出部分汇给河南老家的父母,白天大强度训练,晚上无法充分休息,这样的生活足以令正常人崩溃,姚洪刚却坚持了3年。
训练之外,姚洪刚将精力放在培养弟弟姚志奎身上。弟弟喜欢搏击,姚洪刚就将他接到北京训练。“我弟弟比我聪明,其实我很笨,在课上掌握不了动作,回到宿舍一遍遍自己练,志奎一下子就能学会,柔术教练非常喜欢他。但他太聪明了,很容易学会,回家就不愿多练,这点要改。”姚志奎已经练了一年多,很快也要踏入MMA擂台,姚洪刚对弟弟充满信心。“他会比我有出息,速度很快,虽然力量不如我,但他还小,我希望他将来能打UFC。”
巴西柔术中的地面缠斗和反关节技术是综合格斗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柔术利用杠杆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知识,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绞杀动作足以令人骨断筋折。
格斗者遭遇的现实
一项运动有生命,那年轻人就是新鲜血液。
24岁的李景亮是“拳天下”年轻选手中的佼佼者,被认为是第二个能打进UFC的中国人。来自新疆的李景亮并未像前辈那样历经坎坷,他18岁夺得全运会69公斤自由式摔跤铜牌,随后在散打名将宝力高指点下用4个月就拿到了西安散打争霸赛84公斤级冠军,年少得志。对于大级别人才稀缺的中国MMA 来说,刚拿到巴西柔术紫带的李景亮绝对是潜力股。不过令李景亮伤痕累累的并非擂台对手,而是这个圈子里的种种不公。
为了帮助中国运动员成长,2011年底UFC资助李景亮在内的5名“拳天下”运动员前往拉斯维加斯训练,可最终李景亮未能成行。他说:“大使馆不给签证,说我太年轻,没房没结婚,怕我一去不回,怎么解释也没用。真挺可惜的,不过我还年轻,一定还会有机会。”这并不是李景亮第一次错过培训机会。2011年9月“武林传奇”邀请美国Team Quest顶尖教练前往西安体院组织集训,由于某位工作人员从中作梗,“武林传奇”雏量级冠军姚洪刚和次中量级冠军挑战者李景亮都被排斥在培训名单之外,虽然很难令人理解,可这个不大的圈子里确实存在敌视。李景亮说:“我们要的并不多,只希望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李景亮的声音里有一丝不属于年轻人的疲惫。运动员成绩背后遭遇的不公对待,如同绿叶上的虫洞,显眼而刺目。
选手们会通过一切极端的训练方法来磨练自己的体能、力量和意志力,这样的徒手爬绳训练非常残酷,但可以提升选手的握力和核心肌群的控制力。
运动员正在从视频网站上观看UFC选手们的最新训练方法和比赛视频。
荣誉背后的日常生活
北京四惠一间并不宽敞的房间中,一群年轻人在巴西教练胡伊(Ruy Menezes)的指导下训练。屋外阳光如赤金洒下,早春气温依旧寒冷,“拳天下”馆内青年们流汗搏斗,使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弥漫着若隐若现的热气,角落里静静躺着一团带血的纱布,受伤者仍坚持在场中翻滚。2012年3月MMAMANIA网站给出的亚洲10强拳馆排名中“拳天下”位列第四,不过这改变不了“拳天下”入不敷出的经营现状。提起这个,一向沉稳的张铁泉有些坐不住了:“没想到这么吃力,一直亏损!我们也见过一些国外赞助商,但人家在中国没有销售,不愿赞助。”
相比之下,国外UFC明星选手比赛奖金加赞助,年收入动辄上百万美金,就连战绩1胜3负的UFC越南裔选手潘南去年总收入都达15万美金。张铁泉颇有感慨:“国外选手除了荣誉还能赚钱,但国内只有荣誉,又累又赚不到钱,很多人放弃了,没办法,要生活嘛。”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无奈的事实:运动员的价值取决于市场,尽管中国有千年的武术历史,但MMA还没有获得主流大众的青睐。
备战期间,姚红刚和安培在必图拳馆进行模拟实战,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做准备。
中华传统武术的革命
中国有一句谚语:“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众多流派都争相标榜创始人一生不败的传奇故事。因为无法面对失败,中国武术越来越少实战,多停留在表演与各种玄妙的哲学概念之上。不用赌上名誉,也不用流血去验证技术,只要你私底下模仿动物或昆虫的动作,并日复一日操练,就能获得一击致命的功力,这就是很多传统武术家告诉人们的。
上世纪90年代职业拳击出现在电视转播中,但传统武术将这种只能使用双拳的运动斥之为“残疾人的格斗”,表现得不屑一顾。如今,踢、打、摔、拿无所不包的MMA横空出世,如同一只铁锤砸穿了传统武术最后的壁垒,从这个洞口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这里没有白衣飘飘放人丈外的老头,也没有踏雪无痕的少林寺和尚,真正的武术并不玄幻,MMA擂台上充斥激烈的拳脚对攻和令人骨断筋折的贴身缠斗,粗犷而凌厉。
这股潮流的冲击下,传统武术也在酝酿一场变革。
伤病对于运动员来说并不陌生,李子明在比赛中腿部受伤,正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比赛结束后,被泰拳肘击打伤眼角的姚洪刚独自坐在角落,敷着自己的伤处。
跨越时尚与格斗的鸿沟
从《少林寺》到《黄飞鸿》,功夫电影比武侠小说更直观地塑造了功夫高手形象。2007年吸取MMA动作元素的《导火线》,让时年44岁的甄子丹焕发了事业第二春,影片中强力抱摔、骑乘式砸拳、十字固等MMA经典动作层出不穷,给一度乏力的功夫片注入了新的活力。
绰号“中华虎”的杨建平是近年来中国MMA选手中的另类,他正试图跨越功夫影星与格斗家之间的巨大鸿沟,他有着明星般帅气的外表和健美的肌肉,擂台上如下山猛虎般摧枯拉朽,掀起KO 风潮。杨建平熟谙观众心理:“相比结果,观众更希望看到不一样的精彩场面,奉献一场火爆的比赛是我的责任。”杨建平在比赛中常将对手从胸前抛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在擂台上,令台面与观众的心脏一同颤抖;他甚至多次在擂台上展现出只有武侠小说中才会出现的高难度空翻攻击动作,将比赛当成一场个人“功夫秀”。相比张铁泉,24岁的杨建平更符合人们对于格斗明星的定义:年轻、拥有偶像气质、对时尚潮流敏感、比赛极具观赏性,这让他受到市场热捧,甚至曾有两场同期举办的赛事为获得他的出赛权而明争暗斗,这也令杨建平成为中国极少数提前迈入富裕阶层的MMA运动员。
“我觉得现在中国最缺的不是优秀选手,而是缺少对搏击比赛的关注。我希望能在杂志、电影等更多平台上展示MMA的魅力,让人们了解这项运动。总有人觉得搏击选手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现在努力证明给别人看,四肢发达的人,也可以不简单。”杨建平紧握的拳头展示出坚定的决心,“击倒或被击倒都只是结果,在精神上我不会退缩,无论状态如何,只要有挑战,我都会挺身面对。”
孩子们正在拉伸韧带,为接下来的巴西柔术训练做热身准备,也许中国未来综合格斗的领军人物将在他们之中诞生。
武者的血与骨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搏击市场逐渐升温,此时一场意外却令形势骤然急转。2011年10月31日散打功夫王争霸赛中,散打运动员上官鹏飞被对手重拳击中后脑,在医院躺了42天后与世长辞。体育是一场伤痛与荣誉的拔河,伤痛对运动员来说并不陌生,但它毕竟不像死亡那样无可挽回。
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引发了舆论大地震,有人形容搏击运动员是“在刀尖上起舞”,甚至有声音提出废除商业搏击。这次声讨中,规则更开放的MMA 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终却演变为一次MMA 安全性普及的机会。一组数字被摆到大众面前:1998年到2003年间赛车比赛平均每年死亡32例,登山共51例死亡,潜水共11例死亡,而UFC开办18年来死亡率为零,堪称“比足球更安全”。UFC 看似开放规则的背后,描述禁击部位和犯规事项的禁令超过30条。
杨建平在上官鹏飞事件后曾希望以搏击运动员的身份发起一场捐款,他说:“我对上官鹏飞的遭遇表示遗憾和同情,但因噎废食只会让中国搏击倒退。我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也希望更多人支持我们。”上官鹏飞用年轻的生命唤醒人们对搏击选手安全的关注,但禁令显然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你可以阻止公鸡打鸣,却无法阻止太阳升起。完善保障制度,促进市场成熟发展才是唯一的选择。
并不充裕的奖金,不可避免的伤痛,中国搏击选手在一条崎岖的路上迈步前行。征途依然遥远,但远方已经破晓,穿破云层的阳光洒在武者的身上,留下一个个温暖的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