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衰人历史轻松读物

日常分享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趣闻解读。


霍去病,大汉冠军侯,骠骑将军,汉武帝时期名将,纵观中国历史,也是排名较为靠前的知名统帅。

17岁出定襄,19岁征河西,21岁进漠北,击退匈奴,西亚历史进程就是此人一手推动,21岁身居三公大司马。然而23岁去世,一代天骄就此陨落。

不过,关于霍去病的死因有很多说法,甚至有被汉武帝所杀的说法。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风云人物(24岁的大汉名将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毒杀)(1)

因此,今天我们来聊聊霍去病。

历史记载: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时年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谥号景桓,坟墓如同祁连山的样子。

其实霍去病最大的功绩在于对后世骑兵应用的革新,他的骑兵思想贯穿了整个冷兵器时代的几千年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突袭作战战术的运用。霍去病的作战方略可以说是对汉军战术观念的革新。他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风云人物(24岁的大汉名将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毒杀)(2)

在漠北之战中,霍部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采取取食于敌,以战养战,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远征的问题。

总之,要说起这位天才统帅,估计篇幅不够。不过今天我们只聊聊他的死因。

《史记》中只是对霍去病的葬礼记载非常清楚,死因却没有任何记载,只是说: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如此牛逼的将军去世,没有提及死因,所以,霍去病的死因就慢慢变成了后人对司马迁猜测,到底真相如何?

目前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大致有两种猜测:

· 第一种是常说的病死

  根据《史记》《汉书》等正史的惯例,一般对犯罪或横死的人才记载死因,对正常死亡的人往往只有简简单单一个"薨(或卒)"字。

《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补记:"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风云人物(24岁的大汉名将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毒杀)(3)

这段记载应该是史书中对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记载,后来人们分析是在漠北之战中匈奴人在水源中扔尸体,导致瘟疫,汉军因水源区产生了瘟疫。霍去病因这个瘟疫病倒,回去后死亡。

· 第二种说法就是为汉武帝所杀。

这种说法很是扑朔迷离,据说霍去病漠北大战后,杀李敢、劝封王子等,让汉武帝觉得封大司马、平衡卫青势力都很难压制住手握兵权的霍去病,而且霍去病卫青二人,既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而且私交不错。如果这两人联合起来,对皇权绝对是致命打击。二虎相争基本不能实现,若二虎同盟,汉武帝,只有等死的份,因此武帝起了杀心。

 当时征战归来的李敢得知父亲李广的死讯,认为是卫青陷害其父李广,于是私下刺伤了卫青。卫青当时没说什么,但作为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接趁打猎之时,射死了李敢。当时汉武帝也没敢处罚霍去病,对外声称李敢狩猎时被鹿撞死。

汉武帝其实对卫氏很是忌惮,一门五侯,本来汉武帝不用卫青,用霍去病,就是对卫家的压制手段,可是他没想到霍去病竟然会为了卫青去杀朝廷武官。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风云人物(24岁的大汉名将霍去病是被汉武帝毒杀)(4)

这个行为其实就是表明霍去病的立场,为了卫青去杀李敢,也说明霍去病和卫青是铁板一块。因此汉武帝才起了杀心。估计汉武帝想,这小子今天能杀朝廷官员,那么为了他舅舅进宫篡权,也有可能。

 所以后世猜测,汉武帝可能,毒杀霍去病,对外说是病死,以至与史书上连什么病也从未提起,战争时期染的瘟疫这说法也是后来才传出来的。

这段历史,估计我们永远也弄不清了,不过一代名将就这样少年夭折,确实可惜。

不知道大家是更相信哪一种死因呢?


【如厕小品,历史趣闻】

【关注宁衰人,扯淡不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