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官令仪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

《清平乐》赵祯—王凯饰

大家好,我就是被誉为一代仁君的宋仁宗赵祯。最近,一部以我为主角的电视剧《清平乐》火了,没想到一千年后还有那么多人喜欢我,让我受宠若惊。豆瓣评分8.0,这个剧当然很好,如果给帝王也有个评分的话,我想我也就8.0分吧!当然,我没有男主演王凯那么帅,不过演皇后和妃嫔的江疏影、王楚然等美人都很好,这对喜好美色的我来说,很合胃口。闲话不多说,下面就给各位巴拉巴拉我这位官人不幸而辉煌的一生吧!要说我是怎么成为一代仁君的?就一个字:忍。

我的身世,一个字“惨”

我的身世,对我来说长久是个谜。当然,这仅限于我,母后和大臣们是门儿清的。

我的爷爷宋太宗赵光义,因为烛影斧声涉嫌弑兄篡位,背上了残暴之名,虽然我没亲见,但他在位时的有些做法,我还是很不齿。

我的父亲宋真宗赵恒,感觉和我一样惨。我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但我前面的五位哥哥都早亡,儿子里就我一个活了下来,所以我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这个皇位我继承的有点窝囊,因为我连自己的生母是谁都不知道。

其实,在《清平乐》这部剧带火我之前,我更为人们所知,是在狸猫换太子这个典故和各种相关戏剧演出中。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2)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出自《三侠五义》,是说我父亲晚年的时候,仍没有儿子,后来他的妃子刘氏和李氏同时怀孕了,他自然是很高兴,但工于心计的刘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和宫中总管郭槐定计,趁李妃生产晕血不知人事的时候,偷偷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刚生下的太子,听起来都好血腥。

这个被换走的太子就是我。在故事中,不明真相的父亲得知李妃生了一个像猫一样带血的怪物,就把李妃打入了冷宫,后又被陷害流落在外。而刘妃,她自己的儿子没活下来,就把我据为己有,并顺利地当上了皇后。幸亏有包拯,他在一次外出办事时,遇到了李妃,查明了真相,这才让已成为宋仁宗的我,和母亲团聚。

故事当然不能太当真,但也八九不离十。在《清平乐》里,我生前是知道母亲是李宸妃的,但现实中,生母死后我才知道真相。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3)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只知道我有两位母亲,一位是皇太后刘娥,一位是养母杨淑妃,我分别叫她们“大娘娘”“小娘娘”,在我印象里,她们两人关系亲密,对我也很好,是那种慈眉善目的母亲。

我这位大娘娘,也是命途坎坷,四十四岁才好不容易当上皇后。她博览群书,才华出众,精明能干,父亲在位后期,便常常协助处理政事。史家将她和汉朝吕雉、唐朝武则天并称,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话不假。

1022年,父亲宋真宗去世,年仅12岁的我即位了,父亲临终前,留下遗诏说:太子赵祯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因为是父亲的遗嘱,我也只能听之任之。这之后,大娘娘刘太后就开始垂帘听政,决断政事,把持朝政十几年,过足了权力瘾,当然年幼的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治国理事的才能,加上生活上有小娘娘杨太妃细心照料,我的皇帝当得也算逍遥。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4)

大娘娘刘娥

可是,到了我该亲政的年龄时,大娘娘却并不想还政于我,这让我未免忧心。一次,大臣程琳给大娘娘献上《武后临朝图》,想让她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没想到大娘娘却把图仍在地上,说:“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才让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不过大娘娘对权利十分迷恋,这倒是真的。

1033年,感觉命不久矣的大娘娘,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还要穿着天子龙袍祭祀太庙,这可是皇帝才有的礼制啊!通常来看,这就是谋逆,但我了解大娘娘,知道她不过是虚荣,想过过帝王瘾而已,我满足了她的要求。

祭祀太庙后,大娘娘便去世了,我悲痛欲绝,哭的死去活来。可就在这时,大臣们告诉我,大娘娘刘娥并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生母是李宸妃,早已经死了,还说是被大娘娘毒死的。

这对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我下令去查验李宸妃的棺椁,发现李宸妃身穿皇后服,遗容安详,并非被人害死,忍不住自责道:“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

不过,大娘娘确实不是我生母,我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5)

当年,母亲李宸妃还只是大娘娘刘皇后身边的一个侍从,长得很美貌。刘皇后没有孩子,就想了一个借腹生子的法子,让父亲宠幸了李氏,生了个孩子,取名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我,交给刘皇后抚养。刘皇后年纪大了,便交给了自己更年轻的好姐妹杨淑妃哺育抚养,名义上刘皇后仍是我的生母。

当然,我的亲生母亲李宸妃也并没有像狸猫换太子里说的那样,被迫害流落在外,而是得到了应有的照顾,虽然不是那么好,但也不差。后来还为我生了个妹妹,可惜夭折了。她在去世前,也由侍女慢慢升到了嫔妃。

知道真相的我,虽然遗憾悲伤,但并不怨恨。

大娘娘去世三年后,小娘娘杨太后也去世了。我知道,是我的三位母亲生养和成就了现在的我,我为她们做了点小事,聊表孝心。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6)

宋仁宗真像

一是给大娘娘刘娥上谥号为章献明肃皇后,一般谥号都是两个字,我给她四个字,一来表示对她养育之恩的感谢,二来也好满足她身后的虚荣心。

二是给小娘娘上谥号为章惠皇后,小娘娘生前并没做过皇后,她被尊称为皇太后是按大娘娘遗嘱来的。生前她对我很好,配得起章惠皇后尊号。

三是我追封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宸妃为皇太后,上谥号为章懿皇后。

1033年九月,我下诏将大娘娘刘娥和生母李宸妃同时迁葬到父亲的永定陵。我为大娘娘执了孝子礼,因为她对我和生母都不错,这是她应得的。

为生母起灵时,我终于忍不住哀伤,伏在棺木上痛哭起来,我的生母啊:“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后来,我终于想到了一个报答生母的法子,但从事后看来,真的有点混账。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7)

我的爱情,二个字“虐心”

在《清平乐》里,我有几位美貌皇后和妃子,观众乐于给我们搞各种CP,看的我都觉得有点虐心。要是现实中的曹皇后有江疏影扮演的那么美,我早就笑纳而乐不思蜀了。不过,现实虽然没有演的那么美,但也很虐心。

我即位后,由于有大娘娘刘太后垂帘听政,所以谈不上有什么自由,生活逍遥却无奈,有点郁郁寡欢。一天,我问宰相王曾:

君临天下,原来不是开疆拓土,不是建功立业,而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何不干脆写成个“忍”字?

王曾在纸上写下了一个“仁”字,并说:

君主持最高权柄,一言可福万民,一言可祸四海,若君王不仁,自可肆意独断,任性而为,自不必怕,更不必忍。

没想到,这句话却影响了我一生,自此,“忍”和“仁”两个字,成了我的生命格言,治国理政也好,儿女情长也好,不外乎如此。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8)

(一)郭皇后。

我的第一位皇后是郭清悟,是在我14岁时,由大娘娘刘太后做主娶的。我并没有看上郭皇后,她是大娘娘的皇后,不是我的皇后。

郭皇后仗着刘太后的宠爱,恃宠而骄,处处监视我的行踪,让我一点自由都没有,而且嫉妒心很强,容不得我宠爱别的妃子。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我得忍着,我虽身为皇帝,当时却无权无势,大家都不把我放在眼里。

有一次,郭皇后和我喜欢的尚充仪、杨德妃起了冲突,不仅破口大骂,还动手打人,我去劝架,她竟然一掌掴在了我脸上,虽是一时失手,但打脸天子,这还了得?我要废了她。

正好这时,被郭皇后得罪过的宰相吕夷简听说了此事,就让谏官范讽乘机来劝我:“后立已有九年,尚无子,义当废。”正合我意呀!

然而,右司谏范仲淹却说:“皇后不可废,宜早息此议,不可使之传于外也。”我有点动摇了,毕竟废皇后也是一件大事呀!

但我被压抑的太久了,我要爆发一次,自己做主一次!正好,大娘娘去世了,郭皇后失去了靠山,我便借此机会将这种父母之命加在我身上的不幸婚姻推翻了,我废了郭皇后,并且开始亲政,这种感觉超级爽。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9)

(二)曹皇后

后位空出来之后,高门世家曹氏家族的女儿奉诏入宫,就是《清平乐》里的曹丹姝。曹丹姝一入宫,就被小娘娘杨太后看中了,不久,曹丹姝就被立为了皇后。

看看,这就是我的前半生,自由都没有,谈何爱情!

曹皇后其实真的非常不错,但我和她就是不大亲近得起来,总是隔着一层纱。她不仅熟读经史,而且生性节俭,性情慈爱不善妒,这在后宫是非常难得的品质。她还擅长书法飞白书体,和我也算趣味相投。

可是,现实中的曹皇后长得真的很一般,要是她有《清平乐》里曹丹姝那样的美貌,我可能会对她更好一点。我觉得,她做母仪天下的皇后无可挑剔,但是做妻子,却少了一点风情,她的贤德在国是优点,在家却并不好,试问,谁喜欢一个慈眉善目、处处顺着你的人呢?

人还是要有点自己的个性和脾气的,就像我虽然忍了一生,被誉为仁君,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憎分明。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0)

左:《清平乐》曹皇后——江疏影饰 右:曹皇后真像

曹皇后对我很好,甚至有点崇拜我,这我知道。你不见在《清平乐》里,她第一次见我,就诗性大发,引经据典夸我吗?

“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史记》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楚辞》

将我比作太阳,照耀着她那棵扶桑树,这不是很明显吗?但是曹皇后有时候太较真了,让人亲近不了。

有一次,曹皇后身边一个宫女与卫卒偷情,被曹皇后知道后按制度判宫女死罪。宫女托张贵妃向我求情,我已经答应赦免了。可是,曹皇后却不依不饶,穿上正装来请求处死宫女,并说:“不这样,无法肃清掖庭。”我让她坐下,她也不坐,非站着据理力争,没法办,我只得下令把宫女杀掉。

按规矩办事当然是好的,值得嘉奖,但却显得不近人情,不知道中国几千年来都是靠人情托关系办事的吗?杀了宫女规矩虽然立了,但却有损我仁君之名。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1)

(三)张贵妃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张贵妃,也就是《清平乐》里的张妼晗。张贵妃姿色出众,跳舞也很好看,虽然爱耍小性子,但是很有女人味。她因为我的宠爱,恃宠而骄,有时候把皇后也不放在眼里,但都是些女孩子家家的小心计,并无大错,也不干预朝政,是一个可以让我在繁忙公务之余尽情调笑的美人,这样的女子,怎能让人不爱?

但有时候,张贵妃也有些出格。她想出去玩,为了显示威风八面,竟想打着皇后的仪仗出行。

张妃怙宠上僣,欲假后盖出游。帝使自来请,后与之,无靳色。妃喜,还以告,帝曰:“国家文物仪章,上下有秩,汝张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妃不怿而辍。——《资治通鉴》

我让张贵妃去向皇后借,其实就是想让皇后拒绝她。没想到皇后也太大度了,竟然高高兴兴地借给了张贵妃,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国家的礼仪制度还是遵守,我批评了张贵妃几句,没让她如愿,她哭哭啼啼的不高兴。也因此,我并不全然那么爱她。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2)

《清平乐》张贵妃——王楚然饰

(四)苗贵妃和富康公主

还有一个苗贵妃苗心禾,我也很喜欢。她在我还没即位的时候,就是我的玩伴,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成了我的贵妃后,她为我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不说了,这方面我比我爹还惨,我爹至少还有一个我活下来了,到我连一个儿子都没活成,女儿们也是大半早亡。苗贵妃为我生的长女富康公主,就是《清平乐》里的赵徽柔,很是孝顺懂事,我很爱这个女儿。

富康公主很聪慧,体贴人,“主幼警慧,性纯孝。帝尝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吁天,乞以身代。帝隆爱之。”(《宋史》)我生病时,她光着脚侍奉左右,愿代我受罪,这是贴心小棉袄一枚。

可就是这样一位好女儿,因为我的一念之差,竟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让我悔不当初。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3)

《清平乐》富康公主——任敏饰

我的生母李宸妃去世后,我深感愧疚,虽追封为了章懿皇后,但毕竟是虚名,不实在,我一直想补偿母舅一族的人。

富康公主9岁的时候,我便做主和母亲弟弟李用和的次子李玮订了亲。但这个李玮,没想到长大后竟成了一个不中用的驸马,她虽有才华,但性格老实木讷,长的也丑,把公主下嫁给他,真是太委屈了。

公主受不了没有爱情的婚姻,一次在和婆婆争吵后,连夜跑回皇宫叫开禁门向我控诉。我的心都碎了,这都是我一时糊涂造的孽呀!

我确实有病!在长期朝堂和后宫的忍耐中,我压抑出精神疾病来了。1056年,我开始胡言乱语,并大叫“曹皇后与张茂则谋逆”,其实张茂则是我身边宠信的一个宦官,曹皇后温和守成,这两个人怎么可能有私情或者谋逆呢?说到底,还是我长期背负仁君之名,压力太大,憋出来的心病。后来疗养了一年,才好转。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4)

我想为我心爱的女儿主持公道,但是大臣们不依不饶,说公主夜闯皇宫禁门问题很严重,要我严肃处理。我只得多方权衡,将驸马和公主都给予了一定的惩戒,我本意是想补偿母家,尽尽我的孝道,没想到却断送了女儿的一生,我做的这叫什么事呀,真是老糊涂了。

富康公主因为受到多方指责和刺激,精神也出了问题,差点疯掉,几次自杀未遂,让我无比悔恨和自责。

1054年,我最爱的张贵妃去世了,才31岁,正是最有风情的少妇年龄,我悲痛不已,连辍朝七日,不顾大臣反对,以皇后之礼为她发丧。张贵妃生前一生都梦想着登上皇后之位,却没能如愿。

张贵妃死后,我满足了她的愿望,追封她为皇后,上谥号叫温成,她终于成了我的温成皇后。

这就是我纠结而虐心的爱情,晚年想想,真有点对不住她们,也许是我性格太温厚所致吧,总想处处做好人,但有时候却事与愿违。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5)

我的大臣,三个字“能折腾”

我有一帮爱折腾的大臣,《清平乐》热播后,被观众亲切地称为“背诵天团”,意思是他们的作品大都入选过语文课本,而且是被要求背诵全文的那种,也由此可见,在我治下的文化是多么繁荣。

他们是大名鼎鼎的: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包拯、狄青、韩琦、富弼、周敦颐、程颢、张载……如果列下去,名字会有好长一串。

他们都是治世之能臣,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的我好感动,他的一句话鼓舞了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让他们苦读诗书,科举入仕,匡扶我大宋天下。

横渠先生张载的四句名言,更是为后世读书人和理学家们封为圭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多好呀,震古烁今,霸气侧漏,有此名言警句,何愁天下不治。

也因此,我的大臣们都比我能折腾,我只想守成,他们却想着盛世。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6)

包拯,这是一个比我还有名的大臣。他的公正廉明是出了名的,耿直大胆也是少有。

一天,我的宠妃张贵妃请求我封她的伯父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我想着也不是多要紧的官,就答应了。没想到却遭到了以包拯为首的谏官的抨击,还劝我“断以大义,稍割爱情”,我只好作罢。

可是,张贵妃不甘心,我上朝出门前抚着我的背说:“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呀!”看着贵妃楚楚动人,惹人怜爱的样子,我心软了,决心不顾包拯反对,封个官。

上朝后,我刚准备封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包拯又站了出来,大谈特谈不能随便任命的理由,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更是溅了我一脸,让我颜面尽失。

一回到后宫,张贵妃就满怀期待地迎了上来,我一边用衣袖擦着脸上的唾沫星子,一边一不耐烦地说:“今天包拯上了殿,唾沫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只管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吗?”这事才作罢。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7)

还有范仲淹,也是个能臣。针对大宋官多、兵多、费用多,以及豪门贵族兼并土地等问题,我启用范仲淹实行亲历新政,进行改革,欧阳修和富弼等人也都支持改革,可是由于改革侵犯了我那些皇室叔伯亲戚们的利益,处处受到打压,最后不了了之!这事怪我大宋的官僚制度,不能怪范仲淹。

当时,一直是我大宋属臣的李元昊反叛,建立了西夏国,处处骚扰西北边境,我又把范仲淹和狄青派往西北甘肃一带,去抵御西夏,他们两个果然没让我失望。

狄青是我大宋不可多得的武将,打仗很勇猛,还很爱耍酷,进攻西夏军时,常常戴一副青铜面具,让敌军闻风丧胆,惊为天神下凡,扬我大宋国威,让我这个官家很是幸慰。

范仲淹和西夏军几次交锋,也是很有战绩,虽然没有大胜,但也把西夏军抵挡在了西北边境之外,奈何不了我大宋。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8)

打仗劳民伤财,作为一个仁君,我不想再看到战火殃及百姓了,比起开疆扩土,与民休养生息更重要,于是我趁机和西夏议和,史称庆历和议,和辽国也重修旧好,达成了史称重熙增币的协议。

协议内容,基本上就是我大宋每年给他们一些钱财,他们不再找我麻烦,看似是我吃亏,但比起打仗的军费开支,这点钱财不算什么!协议签订后,我大宋和西夏、辽国基本维持了半个世纪的和平,这对发展我大宋经济和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因此,在我统治期间,经济和文化都空前繁荣。后来王安石也推行变法图强,可惜被司马光废掉了。司马光估计是小时候砸缸救人时脑子进水了,为了反对王安石,全面废止新法,居然还想把王安石时期攻占的西夏土地还给西夏,说这是抢来的,不够光明正大,理应归还。亏得这时我已经驾崩很久了,不然非得找这愚儒说道说道不可。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19)

总体来说,我朝官员还是很牛的,晏殊、晏几道父子,文采自不必说,苏门父子三也很厉害,苏辙这孩子,年轻的时候应科举,道听途说了一些事,就敢妄言朝政,在试卷里公然写道:

“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考官们都看不下去了,认为苏辙这是恶意诽谤,应该治罪,我淡然一笑,说:“我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我不但没罚他,还给了他一个官做,因为我知道,谁还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敢于直言也是好事呀,你看看包拯。

我广开言路,万事忍让,将忍贯穿了一辈子,最终得了一个仁君之名。有人说我懦弱无能,废弛政事,没有主见,但真是如此吗?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20)

《宋史》里称赞我说:“《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后世史家更是将我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称为“仁宗盛治”。

我想,这应该是盖棺定论的评价了吧!我12岁即位,在位42年,一不小心就成了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除了当皇帝,我还是个艺术家,擅长飞白书法,《全宋诗》里也有我的十五首诗,比如下面这首:

《赐刘辉及第》

治世求才重,公朝校艺精。

临轩升造士,入彀得群英。

并蹑云梯峻,联登桂籍荣。

庇民思善政,慈惠体予情。

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我求贤若渴,施行善政、仁政的主张和思想了吧!好了,我的生平告一段落,我的功过欢迎大家来讨论,《清平乐》仍在热播,看剧了解更全面的我吧!

清平乐宋仁宗找母亲 12岁即位42年超能忍(21)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个人观点,敬请点评》

我是王官令仪(笔名),出版有《大小李杜》《赵一曼》等书,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关注我哦 @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