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辉
9月2日至10月14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为一名在青海工作多年的大学老师,步入展厅,我被众多高原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雕塑作品深深吸引。细细观览作品,不论是从艺术创作构思的独特性,还是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来看,民族题材美术创作可以称得上是此次艺术节美术作品展览的一个亮点。
从众多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可以看到,青藏高原依然是近年来美术创作者的一个重要关注视点。从老一辈画家杜滋龄的中国画作品《青藏高原之歌》到中青年画家孙明皓的中国画《高原琐记》,从南海岩的中国画《奶酒醉飘香》到漆晓勇的油画《西行日记·云上的日子》,还有张洪春版画《红墙之三》、孙闯雕塑《格桑花》、王树山雕塑《转场》等等,众多藏民族题材美术作品,都鲜明地展示出作者对青藏高原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的极大关注。
周宗凯的油画作品《三江源礼赞》以现实主义的艺术视角,结合写实油画创作表现语言,描绘出三江源地区的人民对高原的热爱与呵护之情。绘画作品在整体艺术视觉形象上塑造出雕塑式的高原藏族汉子群像,他们扬鞭策马、奔驰在雪域高原,手举“三江源巡山队”红旗,旗子迎风招展,映照出藏族汉子热爱家园、保护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下游人民守护清洁水源的精神。远景处藏羚羊、藏野驴成群成排,天空中黑颈鹤追随巡山队员展翅飞舞,作品展现出一派丰饶祥和的高原生态美景。
美术创作能够“为时代画像”,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举措的深入推进,加上青海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战略。三江源自然生态的壮美、神秘之境以及多样性的高原生物种群,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也越来越受到众多美术家、摄影家、文学家的深情关注。绘画作品《三江源礼赞》不仅是美术家用艺术创作对三江源生态保护成就的赞美,也是对“三江源巡山队”守护高原精神的赞美,更是对“大美青海”民生和谐的真情礼赞。
生态美丽、民生和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美术家们总有敏锐的艺术观察视角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孙运国的油画作品《相聚青海湖》就是突破惯常艺术思维模式的创作,绘画中没有再现广阔的青海湖自然风光,而是从对人物“聚焦特写”的艺术观察视角和绘画表现入手,重点描绘了几位相聚青海湖畔的普通游客形象,他们在当地藏族同胞的扶助下正在准备跨上马匹游览高原湖泊,绘画作品造形笔触鲜明有力、充满斑斓闪耀的光感,体现出青海湖畔阳光和空气的特有明净,作品运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抒情手法,朴实地记录了青海湖畔藏族同胞敞开怀抱热情接待各地游人的淳朴感情。透过绘画作品,能够看到“青海湖”这张靓丽的旅游文化名片,正在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和谐、民族团结创造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信念坚守,也是各族儿女长期以来的价值实践。新时代美术创作同样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使命和社会担当。潘耀东的中国画作品《高原之歌》从一个真实又具体的艺术观察视角,运用讲故事的绘画叙事方法,写实性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专家医疗队进入涉藏地区,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的亲切场景,画面中传递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展现出民族团结互助一家亲的美好生活景象,也体现出画家深入高原生活,扎根人民,进行写实性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理念,书写出高原人民对解放军医疗专家的欢迎与爱戴之情。
通过上述这些反映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以及其他众多美术作品,能够清晰地看到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越来越多地受到当代美术创作者的热切关注。他们以敏锐的艺术观察视角和朴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记录了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之美、民生和谐之美、民族团结之美和社会发展之美。吸引美术家们的,不仅有绚丽的民族文化,更有青藏高原各族儿女长期以来团结一心、共同创造,展现给世界的美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