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数字赋能,共享小康8月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中播出《基础设施升级 乡村宜居宜业》,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给村民们生活、生产和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专门点赞遂昌蕉川村数字乡村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的好做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遂昌智慧农业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遂昌智慧农业发展(新闻联播点赞遂昌数字乡村助推农业产业升级)

遂昌智慧农业发展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数字赋能,共享小康。8月8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在《走进乡村看小康》栏目中播出《基础设施升级 乡村宜居宜业》,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给村民们生活、生产和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专门点赞遂昌蕉川村数字乡村助推农业产业升级的好做法。

网络升级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新闻联播》在报道中提到:“浙江丽水的蕉川村依托5G和人工智能,让农民种田不再靠天吃饭,大数据精准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蕉川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3年超过19000元。”

而在8月8日上午,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中,节目组则通过镜头带着全国的观众朋友来到包括蕉川村在内的遂昌乡村,赏新时代里美丽乡村的靓丽风景,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老乡”故事,点赞遂昌借助数字化积极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子。

数字化时代,一线城市和偏远山村都能享有技术红利,数字经济是山区县谋求“换道超越”的机会,互联网技术有望让山区县和城市的鸿沟真正拉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掉队”。如今,拥有1300多年金矿开发史的遂昌县正在转向挖掘新的“金矿”——数字金矿,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寻找新的赛道,实现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在遂昌县新路湾镇,有一个形似芭蕉叶的小山村蕉川村,这里是浙江省最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核心区域。2020年,蕉川村制种1237亩,产量21万公斤,产值517万元,制种收入占全村百姓人均收入的90%。今年,有着数十年水稻制种经验的农民们,因为一些“新朋友”的到来开始发生变化。

制种田内,几根约4米高的白色长杆立于田埂上。乍一看跟普通电线杆无异,走近细看才能发现上面装配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备。这根白色长杆名叫“一杆农眼”,上面安装了空气温湿度传感器、空气PM2.5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能实时监测区域内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气压、PM2.5、风速、风向、雨量等。此外,感知设备还能实现土壤温度、土壤电导率、土壤PH值、二氧化碳含量等土壤关键指标解析,并结合气象指标实现生长环境整体预判,指导农户及时进行农事干预,保证作物始终处于正常生长态势。

阿里巴巴集团与遂昌县一同在蕉川村创新设立了未来村庄数字驾驶舱,通过“一杆农业眼”等监控设备采集稻田承包、产量与规模信息,在万亩稻田,凭借各类数智化感知设备的建设,打造了覆盖稻谷从育苗到成熟的全周期、全地域生长环境监测体系,实现产量、品质的双提升,确保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优质的杂交稻种子。

如今,在遂昌,“云数据”成为农民的“新农资”,把农民从传统的农事中解放出来。蕉川村“一杆农业眼”运行以来,对种植区域内的气候、温湿度、土壤条件等进行了有效监测,指导农民进行精细化耕作,预计今年可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780万元。

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钟根清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