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国第一个刺客是谁?可能很多朋友首先想到的是荆轲。荆轲刺秦发生于公元前227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确实够早。但最早的刺客并不是他,而是春秋时期鲁国将军曹沫。他在齐鲁两国君主会盟时,突然胁持齐桓公,逼迫他交还侵占的鲁国城池,齐桓公答应后,曹沫全身而退。在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曹沫称得上刺客第一人,比荆轲早了近500年,堪称刺客鼻祖。

那么一名将军是怎样变成刺客的呢?

一切缘起春秋时期抢地盘的战争。

故事背景

春秋前期,鲁国比齐国要小很多,是个积弱之国:地盘比不上秦国、楚国,国力比不上齐国、晋国。它最强盛的的时期虽然也有过做天下霸主的想法,但在强大的齐国的碾压下,鲁国脆弱得几乎不堪一击。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1)

春秋时期形势图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双方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史称“长勺之战”。

齐国为何打鲁国?不为什么;如果非要让齐桓公说一个原因,可能是:我看你不顺眼。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法则,谁拳头硬谁就说了算,打仗不需要理由。

现在分析看来,​师出无名首先让齐国在政治上完败。因为古代打仗得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让国人与士兵觉得对方该揍,这样就会赢得军心,士气就足。

再就是缺乏战略目标。本来就是无名之师,又何来战略目标呢?将士们不知如何打,甚至无法制定战略规划,岂有不败之理?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2)

长勺之战|影视截图

两国当年在长勺一共打了两次仗,齐国两战两败,与上面说的两个原因有很大关系。

但齐国毕竟比鲁国强很多,在迅速调整战术后多次打败鲁国,并占领鲁国不少城池,算是挽回了颜面。

曹沫正是造成后面三连败的鲁国将军

史书上关于曹沫的记载很少,除了力气大、作战猛外,此人并无特殊之处。不过勇猛就行,鲁庄公就喜欢这样的,大手一挥让他做了将军。

当然,连战连败的结局也不能全怪曹沫。鲁国文化上一枝独秀,是春秋时期典型礼乐之邦,但在武力上着实太弱,别说曹沫,白起也不一定能挽回败局,毕竟国力的差距不是一名将军能弥补得了的。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3)

长勺之战|板画

事件经过

接连的战败让鲁庄公恨得牙痒痒,想不被吃掉就得割地求和。于是,他邀请齐桓公会盟,谈谈把遂邑割给齐国让双方罢兵。

齐桓公以胜利者的姿态满心欢喜地去了。

酒足饭饱之后正要谈正事。曹沫突然拿把匕首冲到齐桓公身后将其胁持。卫士根本来不及反应,看到这个情景也不敢动,怕伤到了主公。

齐桓公吓得不得了,颤抖着声音问:“你想怎么样?”

曹沫说:“齐强鲁弱,你们仗着国家强大,一直欺负我们鲁国,简直太过分了!大王认为现在该怎么办呢?”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4)

曹沫胁持齐桓公

刀架在脖子上,傻子也知道该怎么办。

齐桓公连声说:“好说!好说!遂邑我们不要了,前面占的城池也都还给你们。”

得到齐桓公的承诺,曹沫马上扔下匕首,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喝酒吃肉,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他的冷静惊呆了众人,大家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

一场算不上惊心动魄的胁持结束了,历史上第一位刺客诞生了。

回去后,齐桓公越想越气,在那么多人面前丢人不说,搞得白打了几仗,胜利成果还要拱手还回去,真不甘心!

他把管仲叫过来说:“我不想把城池还给鲁国,你觉得呢?”

管仲连连摆手,说:“绝对不行!大王贪图鲁国那几块小地,不还给鲁国自己觉得心里挺舒坦,但在天下人面前就失去了信义,以后就不会有再有支持我们,这不是大国的风度。”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5)

管仲纪念馆

闻听此言,齐桓公认为有道理,遵守承诺把鲁国的城池还了回去。两国此后能够息战数年,曹沫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将军,曹沫连战连败,绝对算不上光彩。而在会盟上出阴招,突然持刀胁持齐桓公,更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法。所以,曹沫的事迹史书有记载,却很少有人宣扬,大概都不以为然吧。

不过话说回来,齐桓公仗着实力强大就去欺凌弱小,就是君子了么?相比曹沫的胁持,二人似乎半斤八两,谁也说不得谁。

曹沫是不是曹刿

另外,曹沫可能就是初中语文课本上《曹刿论战》里的曹刿,因为两人有很多相同之处。

曹沫与曹刿(战场上连吃败仗)(6)

曹刿与鲁庄公|影视截图

曹刿和曹沫一样,是同一时期的鲁国人,曹沫具体生卒不详,后来也有人叫他曹刿或曹翙的。古人名字的读法与现在不一样,一个人经常有好几种叫法也是常有的事。长勺之战前,曹刿并没有什么名气,却突然出现在战前,并以“一鼓作气”的战术让鲁国打败了齐国,算得上出奇制胜。

曹沫在会盟中突然出现并用匕首挟持齐桓公,也是一种出奇制胜的策略,与曹刿的做法别无二致。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长勺之战后曹刿突然消失了,后来也没有关于他的记载,是什么原因呢?

很大一个可能是,正是因为胁持齐桓公的不光彩的做法,让颇具军事才能的曹刿不能继续以曹刿这个名字为鲁庄公服务,于是鲁国史官将其改写为曹沫。

结语

司马迁把曹沫的事迹收录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而未还原其真面目,大概只是出于记录曹沫英勇侠义事迹的本意,对于他是不是曹刿,似乎并没有深究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