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稻虾养殖方案(走进乡村看小康)(1)

图为9月13日,在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的稻蟹养殖稻田内,养殖户张振声在捕捞稻田蟹。

乡村振兴稻虾养殖方案(走进乡村看小康)(2)

图为9月11日,在米东区羊毛工镇协标工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米东区人社局驻村工作队帮助养殖户捕捞对虾。(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通讯员冶梓杰 赵春宝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宋建华)秋风起,虾蟹肥。连日来,乌鲁木齐“鱼米之乡”米东区,南美白对虾、稻田蟹、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品陆续上市。

靠着一池碧水,米东区通过水产特色养殖“虾兵蟹将”,既充盈了乌鲁木齐市民“菜篮子”,也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

蟹池成增收聚宝盆

这两天,高新区(新市区)天津北路的一家大闸蟹销售店卖起米东大闸蟹,吸引了不少顾客。

这些大闸蟹来自米东区三道坝镇大闸蟹养殖基地。

米东区拥有水产养殖面积4900余亩,近年来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河蟹、大闸蟹、小龙虾等特色养殖,时下正值大量上市季。

顾元秀来自江苏,他家从爷爷辈开始养殖水产。2017年,他开始在米东区专心养殖螃蟹。

“养蟹要看天,看水,更要看人,要及时根据生长情况喂料、调温。”顾元秀说,米东的水好,矿物质也多,是个养螃蟹的好地方。

养殖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顾元秀遇到了螃蟹大量死亡、销售渠道不畅等难题,但他没有放弃,挑选适合当地气候水质的蟹苗、钻研技术、调节增氧、细化管理……

在农业农村部门帮助下,顾元秀总结出一套水产养殖经验。大闸蟹养殖成功,而且大部分蟹能养到五两(250克)以上。

顾客刘新强说,本地大闸蟹不仅个儿大,蟹黄打开之后黄里透红,蟹肉自带鲜甜味儿。

特色养殖让顾元秀尝到了甜头。因为品质好,他的五两以上的大闸蟹一只就能卖到200多元,折合下来每克1元以上。他还通过开店直销的模式销售大闸蟹,让螃蟹池成了增收聚宝盆。

蟹稻共作生态养殖

生意上门,别人都是求之不得,但张振声却劝对方少买一点。

这两天,三道坝镇皇宫村村民张振声接到好多电话,要买他养的稻田蟹,他都会劝对方少买一点,尝个鲜就行。

“我养的螃蟹是吃稻花和小鱼小虾长大的,要到9月20日左右才能长‘熟’。”张振声说。

张振声是全疆首批稻田蟹养殖户,养殖稻田蟹已有十余年。

作为全疆三大水稻主产地,为了提高水稻附加值,米东区2009年引进中华绒螯蟹推广蟹稻共作模式,成为特色养殖业。

“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靠的是螃蟹的口感。口感靠啥?喂小鱼小虾,不掺杂七杂八的饲料。”张振声说,稻田的水是冰雪融水,水质相对较好,是发展无公害及生产有机水产品的理想之地,养殖出来的螃蟹自带“鲜味”。

“我不仅喂食小鱼小虾,还在螃蟹长大后加入螺蛳,纯生态养殖。”张振声说。

今年开春,张振声在40亩水稻田里投放蟹苗两万多只。按照目前的价格,每亩稻田至少能增收3000元。

对虾丰产订单销售

9月13日一早,在羊毛工镇协标工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殖户王敬辉正在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捕捞销售南美白对虾苗。

抄网下去,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大虾上了岸,地头直接过称装车,现场结算。

“有了订单,虾能及时出塘,价格也有保障。”王敬辉说。

10年前,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的王敬辉在水产部门帮助下成为乌鲁木齐第一个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户。他很快积累了丰富的养虾经验,并作为米东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员协助指导其他对虾养殖户。

“今年虾产量不错,但因为疫情原因,销路不太畅通。”王敬辉说,养虾最怕降温,要赶在9月底前出塘最好。

工作队队员赵春宝说,全村共有虾塘170亩,他们及时跟相关部门对接,并协调车辆通行问题,帮养殖户及时销售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乌鲁木齐各大市场的水产批发商纷纷来收购虾。王敬辉说,不少收购商都是订单销售,村里的虾这两天就能卖完。

销路不愁,价格有保障。王敬辉说,他的80亩虾按照目前的产量和价格,能赚28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