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秋高气爽一簇簇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上,引得瓦日镇列瓦村村民喜笑连连依托川藏旅游线路,这里的苹果销往全国,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产业扶贫提质增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产业扶贫提质增收
十月的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秋高气爽。一簇簇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枝头上,引得瓦日镇列瓦村村民喜笑连连。依托川藏旅游线路,这里的苹果销往全国。
“过去,这片老旧的果园完全是野蛮生长, 产的苹果品相很差, 根本卖不出去, 只能拿来喂牛。”村支部书记所郎单孜感慨。
经过品质改良和标准化基地建设, 穷山村也有了“富果果”。 苹果只是道孚县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
“目前, 我县8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累计达1200万元, 助力人均增收1800多元。”道孚县发改局党组书记田勇介绍。
沿国道318线一路西行, 便是道孚县泰宁镇。蓝天白云下,一片万亩油菜田风景如画。虽已进入深秋,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感谢党和政府,我们现在不仅有油菜收入,还有旅游收入, 腰包都鼓起来了。”泰宁镇村民洛多说。
泰宁镇共有土地12000余亩, 且大多集中连片。2016年, 该镇利用土地优势成片种植油菜, 并配套举办油菜花节、赛马节、国际顶石100拉力赛、星空晚会等旅游文化活动, 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泰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扎西罗布表示, 成片种植油菜以来, 全镇农业收入达3137万元, 旅游收入达810万元, 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3000余元, 增至现在的10300元, 全镇162户6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高原油菜花期晚、周期长, 7月盛开, 8月结籽。 同一时节, 位于道孚县甲斯孔乡的农牧民们, 正忙着收获黑木耳。海拔4000米, 甲斯孔乡的黑木耳以青杠椴木为母体, 植入木耳种后, 沉于鲜水河河岸, 收获的黑木耳天然营养、清脆香甜。
“技术到位、长得好的话, 一段青杠木一年长出的黑木耳能带来30块钱的纯收入, 这是全村人增收的希望。”44多岁的上甲村村支书多吉泽绒正奔走在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 细细查看每棒黑木耳长势。
在培育黑木耳产业之前, 甲斯孔乡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全乡共6个行政村440户2400人, 其中有上甲村等贫困村3个, 建档立卡贫困户127户656人,贫困发生率高, 贫困面大, 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甘孜州农科所食用菌专家唐明先表示, 道孚县丰富的灌木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椴木黑木耳生长, 再加上椴木黑木耳栽培技术成熟, 简单易学, 在注重生态保护、适度间伐、有序发展的情况下,将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 上甲村启动了20亩黑木耳种植项目。截止目前, 甲斯孔乡种植规模达360亩74万棒, 实现产值260万元, 人均增收500-1000元, 增收比率占人均收入的38%。
据了解,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 道孚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 坚持因地制宜、融合发展, 发展集体产业、壮大支柱产业, 培育了一大批畅销内地的绿色有机产品。除去高原油菜、高原黑木耳、高原黑青稞, 道孚县还大力培育高寒露地蔬菜、特色中藏药材、特色牦牛等“三特”农牧产品,通过打响品牌、电商销售等方式, 推动道孚农牧产品走出高原、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