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1962年,毛爷爷有一件事情实在想不通,那就是当时的印度哪里来的勇气,要和中国做斗争。最后还是中方鸣金收兵,撤了回来,换来了中国近60年的和平发展。

而更早之前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对当时的天竺(古印度)不爽,从小就练剑习武的李世民,对于那些耀武扬威的敌人,一直都手痒痒。而长大后的李世民变秃了,也变强了。在李世民的心里,信奉强者生存,信奉拳头就是真理。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1)

唐朝时期,为了维护边境安宁,开始在北方和突厥,高句(gou)丽等地方长期征战,打到你求和,打到你向我大唐进贡,俯首称臣。也正是这样的长期遭受外围的侵扰,李世民生出了一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想法。

南边的天竺很嚣张,派个使者过去看看态度

天竺国在当时的情况并不怎么稳定,唐朝初年,印度半岛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分别叫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也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印度。而当时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了北印度,建立了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虽然都有一个主要的统治者,但是谁都不服,和现在的印度差不多。于是乎李世民就派出了一个陈玄奘去天竺探探虚实。

在见到天竺国最大权势掌权人戒日王施罗多后,双方就开始了一段游学交流,到了印度后,参加了无数场辩论会,把印度老师们辩的纷纷败下阵来。也正是在陈玄奘对唐太宗的彩虹屁下,施罗多随即表示要见见这位——天朝的主,当即表示将派出使团要到大唐来拜山头。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2)

公元646年(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结束了19年的跋涉和留学生涯载誉抵达长安,将事情如实禀报李世民后。贞观二十年,即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率领三十人的大唐外交使团出使印度。

但是在天竺使团出行的途中,中天竺传来坏消息,施罗多突然死亡,随后便再起风云,东西南北中天竺便开始了新一轮的纷争。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3)

王玄策:真倒霉,被迫打仗

中天竺一个叫阿罗顺的侯爷毫不客气地宣布自己继承新王位,这么一来,别的大臣和诸侯自然不服,纷纷拥兵自立,互相征讨,打成一团,整个天竺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王玄策就是在此时抵达了天竺。

从古至今都有一句话“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个阿罗顺的的确确是一个庸才,不适合当王,当时就见财起意,看到30多人带来的财宝后,便派出小队围剿王玄策等30多人。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4)

据史料记载,虽然当时王玄策并没有立即被斩,但是也被扣留在天竺国内,随后消息传回唐朝后,李世民大怒,由于不知道天竺的具体情况,李世民也没有发兵天竺。不过早在此前,唐太宗的一手棋,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那就是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与吐蕃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5)

在王玄策和蒋师仁的逃跑过程中,吐蕃国没少派人暗中帮助,吐蕃王松赞干布闻讯,亲自带千骑救援,结果只救出了王玄策和蒋师仁二人,使团其他人员尽皆战死。

王玄策和蒋师仁二人发誓要灭绝印度,雪大唐外交使团被杀之耻!

牛叉的是,这两人不是发誓结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的普通人,而是真的说到做到!

王玄策和蒋师仁二人策马渡过甘第斯河和走过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借兵。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6)

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那陵提婆谈判时,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王玄策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总计接近万人规模的灭国大军就此形成。

一朝文官,一次灭国,被迫收了个小弟

当王玄策卷土重来,来到天竺国要复仇的时候,在北天竺的茶博和罗城外迎接他们的是7万只的大象兵,和数十万的部队。长途跋涉多日的复仇大军和休息养息的天竺兵团相比较,自然是毫无胜算,但在战术作战这一方面,大唐外交文官可不是吃素的。

在数万人象兵面前,王玄策用数千头牛,组成诸葛亮的火牛阵,让数万只大象不战而退。大象阵一慌,随后就出现了各种践踏,俗话说得有道理啊,“灭一百个人,都比灭一百头猪简单”,人好控制,因为人有思想会惧怕,猪不好控制,因为猪也有思想他想逃跑活命。而这上千只的牛,自然也不能控制,最后首战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获胜了。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7)

茶博和罗城内,天竺王阿罗顺开始害怕,闭关锁国不出,想要借着地理优势,打一场消耗战,但是天竺北部和吐蕃国相隔不远,支援源源不断,坚守了一年的阿罗顺开始顶不住了,最后被攻下城池。

随后一路打到中天竺,王玄策再次发誓,要灭尽天竺,首战大败万象的火牛阵,让天竺国内士兵都闻风丧胆,阿罗顺最后不得不再向东逃窜。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8)

王玄策表示: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帮助敌人的人,就是我的敌人。这句话放出去后,大量的天竺势力就开始投降。东天竺王施鸠摩也一样,将阿罗顺给拿下,交给了来势汹汹的王玄策。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王玄策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朝。

一人灭一国,唯有王玄策,但说不准还有下一个“王玄策”

你说你们一个天竺,好好地发展,安居一隅,好好发展,两国之间和平共处,这不是挺好的吗?学习学习施罗多,在陈玄奘取经后,以友好的方式向大唐臣服,就没有这么多的事情。

后来的李世民。封王玄策为朝散大夫官位五品。

汉朝大将陈汤有句名言:示明万里之内,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唐朝王玄策做到了,如今的中国更能做得到。

历史记载古印度大战(历史总是相似的)(9)

也许吧,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中国和印度的关系,1962年被打得溃不成军是一次,这些年蠢蠢欲动的他们又是一次。

也许李世民自己也没有想到,1400年后的三们,还是那么的冥顽不灵,总想当个出头鸟,总想成为一个大国。

哪天真动起干戈,说不准谁又是新中国的王玄策,谁又会成为阿罗顺。我们爱好和平,但不惧怕斗争,我们希望伟大复兴,但前方的路道阻且长,所有的拦路者,都将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垫脚石。合作共赢才是现在全球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