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巧姐少时富贵,长大之后却赶上贾府没落。巧姐最终嫁给了王板儿,成为一个以纺织为生的农妇。大家都认为巧姐在最危难的时候是刘姥姥救了她。但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时。贾母曾经问起过她的年龄,得知刘姥姥比他年纪大时,心生无限感慨;贾家被抄,发生在贾母八十大寿之后,而此时刘姥姥绝对超过八十高龄。这么大的年纪怎么可能去亲自救人呢?所以出面救巧姐的必定另有其人。

刘姥姥救巧姐表现什么性格(80岁的刘姥姥哪有能力救巧姐)(1)

除了刘姥姥之外,最有可能帮助王熙凤的还有两个人,他们都曾经受过王熙凤的帮助。

第一个人是贾芸。他是贾府远房子孙,是贾琏口中西廊下五嫂的儿子。贾芸家中比较贫穷,为了谋得个差事,他私下里找贾琏帮忙,谋事不成后转移到王熙凤身上。最终王熙凤赏了他一个种树种草的工作,使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机。

第二个是林红玉。她是大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最初在大观园里看房子,后来众人入住之后,他被分到了怡红院当差。因为没有人知道她的底细,所以在怡红院时受尽其他丫鬟欺负之。于是一心想攀高枝,因为帮助王熙凤学了一会舌,传了一次信后,被王熙凤相中,把她从怡红院调到身边使用。

刘姥姥救巧姐表现什么性格(80岁的刘姥姥哪有能力救巧姐)(2)

机缘凑巧,林红玉和贾芸有过两次巧遇后,通过坠儿之手巧妙的互换手帕,私定了终身。按照贾府的规矩,丫鬟们年纪大了一般都会开恩放出去,或者与贾府里的小子们成亲。林红玉既有贾芸这个意中人,又有老爸林之孝做后台,离开王熙凤嫁给贾芸应该不难。贾雨村被罢免问罪,贾府开始走下坡路时,平时从不开口的林之孝却找贾琏,建议为了节省开支将年纪大的丫鬟们都放走。他这样说既是从贾府的实际情况来说,更应该是为自己的女儿林红玉所说。所以贾芸和林红玉应该是喜结良缘,成为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两人都有胆识,也都受过王熙凤的恩惠,所以巧姐遇有危难时,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消息,也会尽力救巧姐。但是他们有救人之心,却无救人本领。幸好他们还认识了另外一个人,收放高得贷的倪二。

倪二以收取放高利贷为生。贾芸当初为了“官说”王熙凤,找自己的舅舅赊香料时被羞辱,回家路上巧遇了喝醉了的倪二。得知贾芸的难处后,倪二慷慨的将刚刚收来的银子借给贾芸。贾芸有这份钱买了麝香、冰片孝敬给王熙凤,从而走上了新的人生之路。倪二和贾芸有了这种交情之后,关系自然会更加密切。贾府被抄家后,巧姐被卖入烟花巷。贾芸虽有见识,也善于谋划,但他一个公子哥出身,不可能纠缠过烟花巷时地皮无赖,而对付他们最合适的就是倪二了。所以应该是在贾芸的谋划下, 与巧姐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倪二仗义出手将巧姐救出了火坑。

刘姥姥救巧姐表现什么性格(80岁的刘姥姥哪有能力救巧姐)(3)

巧姐被解救后如何安置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罪臣之女一般人家轻易不敢收留。在这个时候,刘姥姥的乡下无疑是最好的避难所。王熙凤两次有恩于刘姥姥,板儿和乔姐也曾经有过一面之缘。所以他们两人最终生活在一起。这也就是判词里所说的: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这里说得很清楚,是遇到了刘姥姥这个恩人,并不是刘姥姥这个恩人去救了她。当然,巧姐如果没有刘姥姥一家这个安身之所,她的命运也许还会处在颠沛流离之中。虽然嫁给板儿之后成为农妇,但是在贾宝玉看来,这却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本色。秦可卿出殡路上,他看到的演示纺线的二丫头,恨不得自己跟了去,就是表达对这种普通农家生活的向往。

所以,严格上来说救巧姐的是一群人,有人出手相救有人藏匿收留。如果一定要指出是谁救了巧姐,除了贾芸和林红玉2人外,最关键的人物其实是倪二,因为他是一个最关键的执行者。这其实符合《红楼梦》中侠者的风范,如同柳湘莲,暴打薛蟠之后,路遇强盗劫财,仍坦然出手相救。他们这种人虽然行事乖张,但是义字当头,遇见不平之事就义无反顾。泼皮倪二就是如此做人,如此做事,巧姐遇上了他才最终有不了幸中的大幸。

作者:大愚小孩,每天陪你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