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1)

燊海井全景。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北京9月6日电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介绍四川省自贡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井盐文化、盐帮菜、荣县大佛和滨水湿地风光。

报道指出,盐,是美食调味必备品,而在四川省自贡市,有着与盐有关的动人故事。自贡市有“千年盐都”美称,市内长堰塘的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是清代的天然气和黑卤生产井,深1001.42公尺,是全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超过1千公尺的深井,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标志,它综合地体现了中国古代钻井技术发展的水平,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自贡是四川省著名的井盐生产地,凿井取卤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汉时期开始产盐,已有两千多年的井盐开采历史。“自贡”的城市名,便来源于两口上贡朝廷的盐井“自流井”和“大贡井”。在自贡历史上的万口盐井中,存留迄今且仍在生产的,只有燊海井。当年为燊海井起名的人煞费苦心:燊者,火在木上烧,寓意生意红火兴旺;海者,企望盐井里的卤水和天然气,如同大海般取之不尽。燊海井横穿世纪的历史,骄傲地验证了它的名不虚传。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2)

燊海井大车。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燊海井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凿成,它的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和灶房,主要生产设备碓架、井架、大车等保存完好。经过一次大的修复,燊海井现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公尺,保留着19世纪初的布局和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清代井盐生产现场。

2017年进行了一次大型修复,已经消失的部分工艺、遗迹得以恢复性重现,可以让游客现场体验提捞采卤、卤水输送、制作井盐、储盐运盐的全部过程。现在,燊海井盐气产量无法和过去相提并论,但作为井盐熬制工艺的“活化石”,它的纪念价值更高。

烧盐匠的工作辛苦又特别,需要体力,要吃得苦;一个人扛起125公斤左右的盐袋,特别是在铲盐这一环节,一个人要从4口沸腾的锅内,铲出近千斤盐巴,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夜班尤其辛苦,从晚上6:30上到第二天早上6:30,共12个小时。年复一年,无论冬夏,守在热气腾腾的灶房里,浓缩、烘干,是一段纯粹得仿佛与世隔绝的时光。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3)

燊海井碓架。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盐业历史博物馆 感受两千年井盐文明

自贡市区龙凤山下的西秦会馆,是闻名遐迩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所在地。6根赤红大柱撑起了层层飞檐,塔形屋顶巍峨雄奇,仿佛展翅的巨鹏即将腾空而起。西秦会馆是清代陕西籍盐商聚会议事的同乡会馆,既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艺术精品,又是盐业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物。而博物馆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座井盐史专业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走进这座古建筑群,感受到四川两千年井盐文明的史诗画卷,铺陈开来。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现管理西秦会馆、吉成井盐作坊遗址两个大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收藏、研究和陈列中国井盐历史文物为基本功能。现收藏有可移动文物18214件,基本陈列有中国井盐科技史、自贡盐业地质陈列、自贡盐税史陈列。在300多公尺的展览线路内,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以自贡为中心的井盐业在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和制盐等方面的恢宏画卷,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在人类钻井技术上的贡献、卓越成就和伟大创造力。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4)

鸟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气势恢宏。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馆里的图片和文物显示,早期人们挖掘盐井的方式,与挖掘水井并无多大差异;到北宋庆历年间,人们挖大口径盐井采盐已历时1000多年。由于长期大量开采,导致浅层卤水枯竭,而继续加深大口浅井又困难重重,四川盐业产量日渐萎缩。为了提高产量、满足需求,四川盐工发明了一种新的凿井方式——冲击式顿钻凿井法,此法凿出的盐井井口小而深,被称为“卓筒井”。

工人们将汲卤筒制作得越来越长,这就要求搭建的井架更高更坚固。井架从最初的单脚发展到两脚、四脚、八脚甚至十二脚,而且越建越高,盐工们称这些高耸入云的井架为“天车”。历史上最高的一座天车有113公尺,相当于30多层楼那么高,堪称蜀地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5)

自贡盐帮菜:荣州麻辣鸡。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自贡盐帮菜 辣鲜蜀味

自贡因盐兴市,催生于自贡独特井盐和盐商文化的盐帮菜,历史悠久而经久不衰;萌芽于宋代,形成于清末,是川菜中的重要分支和核心组成部分,因口味麻辣鲜香、色泽鲜艳夺目、技艺别具一格、文化内涵丰富等鲜明特点,成为全大陆罕见、四川唯一的由地级市所独有的菜系。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6)

自贡盐帮菜:火边子牛肉。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吃在四川,味在自贡”,盐帮菜作为响当当的自贡传统餐饮品牌,以水煮牛肉、富顺豆花、自贡冷吃兔、火边子牛肉等为代表的盐帮菜品,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20年省级“天府名菜”评选中,7道自贡盐帮菜品获得“天府名菜”称号,排名全省第二。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7)

自贡盐帮菜:冷吃兔。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为加快推介盐帮菜,自贡重点规划建设了盐帮菜博物馆、盐帮菜体验馆,打造盐帮菜研究院、盐帮菜培训学院。2019年,自贡成功申报“中国盐帮菜之乡”称号。现在,全市有餐饮企业近8000家,就业人数达10万人以上,盐邦菜不仅在四川,也在大陆各地风风火火地推广。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8)

荣县大佛,慈祥中有威严。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仰慈祥威严 荣县大佛

自贡多文物,位于荣县城东郊的荣县大佛,初步考证为唐代所刻,佛像坐南面北,佛身通高36.67公尺,头长8.76公尺,肩宽12.67公尺,膝高12公尺,脚宽3.5公尺,是世界第一大释迦牟尼佛(现世佛),第二大石刻大佛,仅次于乐山弥勒大佛(未来佛)。荣县大佛与乐山大佛相距不足百里,各有特点,映衬成趣,自古以来就有“嘉州大佛雄,荣州大佛美”之誉。

由于大佛建造的史料记载极少,再加上至今也未发现其造像碑记,因此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9)

荣县大佛,有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拾阶而上,走完108级后,赫然出现一个平整的小坝子,坝子两侧的树上,挂满了游人许愿的红带子。抬起头,从佛脚往上瞻仰整座大佛,大佛威严地坐着,面容丰腴,两耳垂肩且厚,眉毛形如初月,高而长,眉间白毫紧缩如“吉祥字”状,给人以慈祥中有威严、凝思中含智慧的感觉。

自贡市高山井是怎样来的(台媒看大陆千年盐都)(10)

卧龙湖湿地公园,集生态观光、滨水休闲、湿地花园为一体。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享静怡之美 卧龙湖湿地公园

游罢文物,再体现一番自然风光。卧龙湖湿地公园,是极富个性的滨水湿地文化公园,位于规划中的自贡市卧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公园总占地约42.6万平方公尺,由自然水岸、生态岛、人工内湖和湿地景观四大景观要素组成,园内人行主干道约4.5公里,每一步都是青山绿水的自然美景,是集生态观光、滨水休闲、湿地花园为主的复合型水岸景观湿地公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