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的副作用太吓人了(输液就是一场小手术)(1)

输液风险不亚于“小手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 石浩强

输液是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的重要手段,可将药物输入静脉而直接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具有药效迅速、适于急救等特点,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然而过度输液的现象目前却是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输液行业消费情况由2010年的80.1亿瓶增长至2014年的107.2亿瓶,年均增长率为7.5%,人均8.25瓶,远远“领先”于国际平均水平。

事实上,输液所面临的风险远远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给药方式大得多,堪比一次“小手术”,绝非危言耸听。《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例的占到了绝大多数,而且这一数据还会逐年上升。

在口服、肌注、输液三种治疗方式中,口服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虽然起效慢但最为安全,药物残留清除迅速。而输液的起效虽然较快,但不良反应多且无法及时清除残留的药物,生活中由于输液反应引起过敏甚至导致死亡的案例还时有发生。

输液可能引起的风险

01

渗漏性损伤

输液可能发生渗漏性损伤,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如某些肿瘤化疗药、静脉补钾和补铁类的制剂)。

02

热原反应、过敏反应

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高热、寒战、红疹、瘙痒、肿胀等反应,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休克(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

03

炎性反应

输液可能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引发炎性反应,病原体还可能随血液循环直接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威胁生命。

04

局部静脉炎

长时间输液可引起局部静脉炎,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甚至伴有机体的畏寒、发热等。

05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心脏的负担骤然加重,有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

“能口服不输液”的提出,对于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医院开始取消门诊输液,纷纷倡导无感染不输液。公众要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促进合理安全用药,善莫大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燕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