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除准备食品年货外,还需准备一年的感恩祭祀用品,以酬谢各方神衹一年来的护佑。同时准备新年祈祷供品,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1)

  中国传统玄学有几千年文化传承,随着时间推移,朝代更迭,传承人继承、古籍丢失、难以解读等等因素影响,能传承至今的,已经为数不多了,但中国人的传统礼俗,可能是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一部分,因为它与我们国家命运、宗族繁衍、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故吧,或传统礼俗早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基因里吧,虽有部分遗失,但总体尚存。

今天我们通过民国《高要县志》,梁清平前辈的记述,重温一下我们祖先的祭祀祈祷礼俗。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2)

古籍书(繁体字版):

一、祀神

  古者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士人無廟而祭於寝,今士庶人所祀者,大夫五祀之遺也。五祀者何,禮記月令門行戶竈中霤是也。而白虎通以為門井戶竈中霤中霤即土神,家祀之,古者外爲門,內為戶,今俗所祀有門官或稱司戶之神。而祀竈古今同尚,故王孫賈有寧媚於竈之說,竈神稱爲司命,農曆歲闌家家致祭,名曰謝竈或曰送竈。元旦之前夕迓神之降臨,名曰接竈。行為路神,民間祀之者鮮,而祀井則恆有之。

淮南子時則訓改月令篇,以祀行爲祀井,白虎通主之,以井水能給養人,冬水旺,故祀之也。神廟各地多有,而以崇祀關壯繆侯與觀世音爲最多。吾邑爲古端州,宋包孝肅嘗刺端州,有惠政,後人思之,為建包公祠以奉祀。又有字祖廟士紳所立,以祀倉頡沮誦,名曰倉沮聖廟。而民俗多祀財神,又有洪聖大王不知何神,鄉民多祀之者。農曆二月五日有迎神出遊之舉,謂藉以祛除癘疫至今此風弗衰。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3)

二、祀社

  社之祭甚古,諸以社以方。禮仲春之月,擇元日,命民社,蓋古者民二十五家為一社,或十家五家共爲田社日私社。同社之家设立社神祀之,謂之土地(公羊傅社者土地之主也,土地之名本此)亦稱社公。立春、立秋後第五戊日為春社、秋社,同社之人醾貲致祭井頒胙於同社各家,謂之社肉(漢書陳平傳里中社平為宰分肉甚均,里父老善之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則此風自古有之)。

農曆二月二日為土地誕日,家有新生子者或送竹炮於社燃放之媵以牲物炮上繫紅圈一,燃放時奪得此紅圈者,以牲物贈之名曰:搶添丁炮紛紛若狂。歲闌延道士於社作法事,名曰:保境平安。道士仗劍以次入社內各家,第除不祥蓋本古儺禮之意,民國十七年政府下令破除迷信,縣城各神廟多被毁,而社亦廢,或改為公共閱報所,設中山畫像於其中而祈祭賀誕作法之舉,無形消除矣。惟鄉間各社廟多有存者,人民奉祀如故。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4)

三、祀祖先

  居民無論城鄉,除宗教徒外,無不奉祀其先者,有家祭、墓祭、祠祭之別。家各有香火堂,古謂之影堂,奉祖先木主其中,早暮焚香致敬,祖先忌日及歲時令節,具香燭楮帛酒醴時食致薦。墓祭則以清明節至農曆四月初八日止,在此期內;各詣其先人瑩暮行禮,謂之省墓,亦曰掃墓,以紙徧置墓碑及石碑上名曰壓紙,以示子孫嘗至祭掃,免他人侵盜也。墓祭每年一舉,視為甚重,雖旅食於外者至時亦紛紛返家,不忘追遠云。

鄉村各有祖祠,城市亦有合族祠。有舉行春秋祭者,於春秋仲月行之;有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陽者;有春秋祭徙闕,而冬至日舉行冬祭者,亦有無分春秋二祭,祇於清明日一舉行者,更有三年一舉者禮式不一。有行三獻禮者,推族中尊或有名位者爲主獻其餘陪祭,行禮時鞠躬或有仍用跪拜者,亦有不行獻禮而用三鞠躬或三跪拜者,祭畢頒胙肉於族人或於祖祠宴飲。亦有春秋祭不頒胙而於清明掃墓之日頒胙者,則各區多同之。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5)

  按日人中西牛郎所著《支那文明史論》以吾國俗崇祀祖先,稱爲祖先教,謂祖先教之勢力,卓越於世界萬國,吾國人所以不輕去其鄉者,以祖宗墳墓所在,有以維繫其心,故雖居海外,而以勞力所得資金滙歸本國者,每年數額甚鉅,由祖先教之勢力驅使之也。而家族之團結,形成為國族之強固,肇端於此矣。

农村祭礼图解(民间祈祭礼俗)(6)

参考文献:民国《高要县志》

注:

1、图片为历年所拍摄。

2、图片拍摄/古籍查阅/综合整理:趙汝明。

3、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