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都会遇到小家伙们扭扭捏捏的情况,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就等待孩子说出来,但是孩子却一直很害羞,最后局面僵持下来,一些孩子就会选择放弃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回忆一下您的孩子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孩子扭扭捏捏是不自信的表现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孩子扭扭捏捏是不自信的表现么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遇到小家伙们扭扭捏捏的情况,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就等待孩子说出来,但是孩子却一直很害羞,最后局面僵持下来,一些孩子就会选择放弃。一起来看看这个案例,回忆一下您的孩子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客人来到明明家,妈妈用一袋糖果招待客人。这时,明明跑了出来,他扭来扭去、唯唯诺诺地站着。妈妈看到明明的样子,又急又气:"你想干什么啊?说呀!"孩子一听到妈妈的指责,更是不知道怎么说了。这时候,客人说话了,客人走过去拍拍明明的脑袋,然后说:"明明,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乖,说出来!"结果,明明突然往后退了几步,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客人,明明有点害怕,很快就跑开了,最后也没说出什么。
其实,两个大人心里很清楚明明到底要说些什么,这个熊孩子就是想吃糖果而已,但是明明就是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意愿。两个大人也鼓励明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最后客人叔叔摸脑袋,反而让明明感到有些恐怖,因此明明选择了退却,最后孩子依然没有完整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后天培养能够改变孩子表达能力弱的问题孩子的表达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能言善道,但是有的孩子却不会讲话。有的父母觉得,孩子能说不能说都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后天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从不会说话变得长于言谈。孩子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要在这一时期就开始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
因此面对一些表达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给这些孩子打上"扭扭捏捏"的标签,认为这些孩子天生表达能力差,只能选择破罐子破摔,其实相当大一部分孩子是可以通过一系列培养改变他们不愿意发表言论或者表达能力不强的问题的。
父母是榜样,一定要规范自己的用语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父母要注意父母示范语言,对孩子语言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作用。在生活中,父母自己首先要注意准确地发音和用词。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说脏话,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在给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不耐烦,更不要说半句话,一定要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父母说话的时候语速一定要适当的放慢一点,不要着急,让孩子慢慢理解。
一定要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多听书父母最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段文字孩子听,题材可以是童话或者是科普读物,如果书是孩子自己读,他们几乎只是随便翻翻,并不会去认真阅读。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你读的书,因为书中涵盖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东西他一定会记住,长时间的积累必定可以使他记住很多单词,有时候甚至很快就能说出来,那么他今后的表达也就会很顺利了。
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不要让孩子自己"孤立"要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比如要和孩子进公园、商场,观察时要和孩子一起,并引导他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想,通过这样的表达,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孩子喜欢听故事,孩子可以经常听。但是不要只满足于孩子把故事记住了,最好要让孩子自己去重复一遍故事,重复一遍的时候不要让孩子去读,要让小家伙们用自己的话去说。还有,父母可以就故事的内容提问,让孩子多思考和说话。如果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较好,可在孩子听完个故事之后,让他根据听到的故事进行改编。看看下面这组事例,孩子的家长有什么启发呢:
某天,爸爸给苏珊讲了一个故事,苏珊着急地说:"爸爸,我也要给你讲一个我的故事。"看到苏珊那么着急,爸爸知道地很得意自己的这个故事:"孩子,你说吧,爸爸一定听得很认真!"苏清了清嗓子很正式地说:"我现在的身份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侦探"爸爸知道女儿最近的兴趣在侦探小说上,崇拜英雄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的情结,因此苏珊说得兴致勃勃、,爸爸也听得很认真。
当故事边编边讲到一半的时候,苏珊挠了挠头说:"爸,我的故事还没编好,明天再给你讲吧?"爸爸对苏珊笑了:"好的,我最能干的侦探苏珊!抓真凶确实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明天继续努力吧!"
其实,在孩子的故事里,自己就是主人公,他们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他把自己梦想着的未来和理想中自己的形象都寄寓其中了。这是孩子积极寻找自我的表现,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编故事的信心,而要鼓励孩子编故事的积极性。
但是并非每个父母都像苏珊爸爸一样有耐心,他们觉得孩子的这种做法是幼稚的,孩子刚开口,他们就阻止了孩子的讲话,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的幻想世界非常幼稚,不用说像这则事例里的爸爸听故事,就是孩子说一句幻想世界的虚拟角色,家长都会很反感。请不要反感,让孩子去表达,让孩子去幻想,这样他们的表达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以后有什么事情就可以流利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结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编故事,孩子心灵上的想象才能有呼吸的空间。孩子这时候需要沉思,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默默沉思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和干涉孩子,而要把一个自由的空间交给孩子做"白日梦"。要认真地倾听孩子讲述他们的"梦",也要及时回馈,并用一些问题"刁难"孩子,从而让孩子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创造。家长想要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只给孩子讲一半故事,不要让孩子想电视机那样"被动接受",要让孩子多思考多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