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力主要是结构力。这种结构力最重要的来源是来自于大地的反弹力,因此,太极拳的动作必须能够把自身的结构调整得和大地连成一体,而要做到这点,开胯极其重要。

胯不开,劲在胯是断开的,脚上的劲上不来,无法传导到手,身上的劲下不去,无法传导到脚,结果是化人化不掉,发人发不出。

不但劲儿在胯这儿是断开的,在膝盖处也是断开的,劲都憋在膝盖,造成膝盖疼痛,而且,胯不开膝盖也做不到不动,硬要它不动,它就更加受力,往往疼得更厉害。

不单是膝盖做不到真不动,胯不开身体其他部位(包括中轴)也做不到真不动,原因还是因为力不接地。力不接地劲儿就不整,劲儿不整就难抵御对方的进攻,也难攻击对方,可以说,拳的有效性离不开开胯

一、胯的位置

要讨论开胯,首先要搞清楚骨盆、胯、裆的概念和关系,因为有些拳友的困惑就源于对这三者的混淆。骨盆(又称盆骨、盘骨)是由骶骨(脊椎骨的组成部分,上接腰椎,下接尾骨)、尾骨和兩块髋骨所组成,而髋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耻骨之间,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一般不能活动。髂骨与骶骨的连接也十分紧密,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所以通常把骨盆视为一个整体。骨盆结构见上圖。

骨盆从正面看大体上是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形,从侧面看,骨盆略向前倾,女性骨盆的倾斜度大于男性。丹田大抵处于骶骨前面两个髋骨尖相连的位置。

太极拳活胯沉胯怎么练(太极拳胯骨如此重要)(1)

骨盆两侧的中部的髋臼凹进去的地方连接着大腿骨的股骨头。髋臼像是一个轴碗,股骨头的前部呈半圆形,嵌在这个轴碗里,股骨头和髋臼也是由强韧的韧带和筋腱连接在一起。

股骨头的外侧通常是髋部最宽的地方。股骨和髖骨结合的地方形成髖关带,从人体正面看就是股沟所在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胯,而耻骨联合之处就是我们所说的裆,因此裆只有一个、胯则有左右两个。有时在前人书中,可以看到左裆右裆的说法,且以为应理解为左胯右胯。

与骶髂关节不同,髋关节(胯)有较大的活动幅度。我们的大腿通常可以向前抬到超过90度。韧带好一点的可以轻易把大腿贴到胸部,超过135度。弓步时,后腿和身体垂线的角度也不难超过45度,这样,胯关节前后活动的幅度大约在180度左右。但胯关節左右活动的幅度大大小于前后活动的幅度。

无论是与上身在同一维面(直立左右劈腿)还是不在一个维面(马步左右开腿或坐在地板上劈腿),一般都不超过90度。这不难理解。我们通常是向前移动的,很少有人会横着走路或奔跑。

二、何谓开胯

胯的活动范围,幼童大过成人,因为幼童肢体柔软,气血充盈。但是现代都市人多坐少动,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关节处更是如此。故成人的胯关节都有“锈蚀”的现象,年龄越大,锈蚀的越厉害。但即使是年轻人,若未经训练,胯也处于“未打开”的状态。

胯没开的人站正马步,两腿之间的角度很難开到90度以上,而且架子一放低,就会上身前倾,撅屁股。站侧马步时,前胯关节会有一个硬折,上下身的劲路在此处断开,对着這个折断之处略施小力,人就向后倒了。

太极拳活胯沉胯怎么练(太极拳胯骨如此重要)(2)

那么,胯怎样才算打开了呢?开胯,就是增加胯关节向斜上方运动的幅度,减小这个硬折的角度。胯打开了的人,在做正手圈第二步转腰的动作时,这个硬折差不多完全消失了,大腿内侧和小腹几乎处于同一个平面,至少胯弯变圆了。

三,开胯的练习方法

开胯的目的是盘开胯根至膝弯的大筋,借从而产生自动的皮筋般弹射劲力,练助肩胯的反拧对拔,将“大筋”拉伸,习一段时间后达到胯自动“崩弹”的效果。练至身如弹簧,让你拥有“龙虎二劲”,延年益寿筋骨齐鸣。

光有大筋的紧,没有大筋的弹,是无法拉开的,用大筋跟不用大筋形态差异不大,对后期的发展影响太大了!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熟练、到位,做到肩胯拧转带动手臂;

第二阶段:从起点抖发到终点单一发劲,要求瞬间弹抖能打出筋骨崩弹声;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实现被动回环发劲,要求肩胯内脏整合生生不息。

四、注意事项

1、腰胯不分

“活胯”与“弹胯”差距巨大,“胯”与“肩”相合,可以体现出身体的活,而“弹胯”是用胯根大筋崩弹而出,是一种被动发劲状态,跟肩相合,可以使身体变得暴烈而灵动!而传统拳中通常所说的“腰劲”,其实并不是腰椎的拧转,而是指将腰椎向后撑开,使脊柱成“弓”,要的是纵向的崩弹。一味看拳谱练,会形成很多的误区,想当然用“腰椎”横向拧转发劲,会损伤脊柱。大家都知道“脊”有纵向的支撑力,但却没有横向劲力,横向劲力来自于“胯”,纵向的脊柱崩弹却得益于“腰椎”的后撑,“螺旋”是由胯的拧,脊的弹相合而撑成,明白这个道理,功夫就不容易出偏差!

2、裆胯不分

胯和裆是两码事,"裆"是俩腿所夹之角,而"胯"其实是骨盆之位的一块地域。裆和胯很容易混淆,且在隐私部位,难以示范。,不能简单地把开胯理解为横叉,压腿等

3、只注重大筋的拉伸,而不注重弹抖

“胯”是基础的基础,在练习的过程中,大家必须要明白“开胯与开弓”的相似之处,“开弓”需要外力的撑拔,开胯也一样,需要将“胯根”撑拔开,同样需要借助外力。开弓以后,射箭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开胯也是一样,只要如“弓”一般,将“胯根大筋”崩紧,同样可以做到如“弓弦”般的崩弹。“开弓放箭”是“紧中紧”,意欲崩断弦,“撑筋拔骨”同样需要极力撑开,崩紧,在紧的当中寻找发劲的根源。因为我们太熟悉由极松到极紧状态的肌肉“爆发力”,对于“极紧”状态下,用更紧的方式产生更多的“弹簧劲”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其它关节也是如此。所以在“开胯”的过程中,“锁肩拉胯”是类似于“开弓”的过程,也是打出“颤劲”的根本前提所在!

五、检验标准

胯能够借助胯根大筋抖弹,并且打到点以后形成回弹,能够发出关节腔音,筋骨齐鸣的嘭嘭声

六、开胯的价值

盘拳之初,以拔胯,开胯为主,胯是人体中节的中节。胯跟脊柱合称为龙虎之劲,动物之奔跑捕物,而物不能逃,皆在于此!在内家拳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内家拳发劲的核心部位。所以大家也就明白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将胯盘开。在拳中有不可代替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