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教育的感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教育的感悟(教育的真谛在于引导人的本性发展)

论语教育的感悟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夫子的知识与道德,愈仰望愈觉得崇高;越钻研越觉得艰深。看它好像在前面,忽然间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认知,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全力,但它仍在面前高高地耸立着,虽想攀从,却觉无路可走。”

解析: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颜渊对于孔子的认识,重点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方法。

对于颜渊来说,孔子不仅有着伟岸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同时还有着坚定而灵动的教育智慧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循循然”就是指有步骤的,“善诱人”指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本性。

也就是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有步骤,有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本性。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之谓性”,就是说上天给予每个人的天赋秉性。

“率性之谓道”,就是说引导激发人们依照天赋的秉性发展是需要方法的,而正确的方法就是“道”。

“修道之谓教”,有步骤,有方法的引导人们按照天赋的秉性进行发展,才是真正的教育。

那么孔子教育的方法是什么呢?

颜渊也做出了回答,那就是“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博我以文,致知格物也;约我以礼,克己复礼也;圣人教人,惟此二事而已”。

通俗来讲,就是理性的认知训练和非理性的行为训练。

概括来讲,就是王守仁所言的“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原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强调收集客观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诚意正心”就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真实、完整信息的收集,来构建正确的心灵世界。

“知行合一”描述的就是主观的心灵世界和客观的外在世界辩证统一的理想状态。

心灵世界相对于外在的客观世界来说,有滞后性和易错性。“克己复礼”就是通过对主观心灵世界的不断修正和完善,来使其和外在的客观世界达到辩证统一的过程。

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博我以文”,引导学生收集真实的客观世界的信息来构建相应的主观心灵世界。

通过“约我以礼”,引导学生不断主动实践,来发现和修正主观心灵世界中的错误结构,从而达到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每个人的天赋秉性不同,所以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当自身的本性被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激发出来,就恰恰契合了这种本能的需要,进入一种欲罢不能,无法停止的状态。

最后,颜渊感叹孔子境界的高深,想要达到孔子的境界难若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