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时不时看见同龄人分享一段影像资料,是某卫视拍的《2000年冯小刚的一天》,看过的人无不唏嘘,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看看今年春节的电影排片,突然觉得似乎少了一味,就是裹着北方的风与沙,冷冽的冯氏贺岁片烟火气是越来越淡薄了,与心境有关,也有时代变迁有关,多的是特效的场面,爆笑的梗那种倒抽一口凉气,皮笑肉不笑地面对生活的难的剧情,估计已经“不好卖”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脱口秀冯小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脱口秀冯小刚(娱乐脱口秀冯小刚与二十年前的月光)

脱口秀冯小刚

有一段时间,时不时看见同龄人分享一段影像资料,是某卫视拍的《2000年冯小刚的一天》,看过的人无不唏嘘,一晃二十年过去了。看看今年春节的电影排片,突然觉得似乎少了一味,就是裹着北方的风与沙,冷冽的冯氏贺岁片。烟火气是越来越淡薄了,与心境有关,也有时代变迁有关,多的是特效的场面,爆笑的梗。那种倒抽一口凉气,皮笑肉不笑地面对生活的难的剧情,估计已经“不好卖”了。

二十年前,冯小刚跟徐帆新婚不久,《没完没了》又创造票房佳绩,成为同行、媒体心中的焦点、大红人。按说他该志得意满了吧,但是并不,依然极度缺乏安全感。

刚过四十不惑的他已经确定自己的来处,一个小市民家庭出来的,最终是要走上成功的道路,内心主动意愿强烈,又被迫去适应环境顽固的游戏规则。

冯小刚用“取悦”来形容这种道路,你的成功程度取决于你取悦别人的程度。

我想到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许残酷但也请领会精神。一个穷人跟村里人说,今天最有钱的地主跟我说话了,人们很羡慕,问说啥了,穷人说就一个字:滚。冯小刚在《天下无贼》中借葛优的嘴将这个故事里的世态炎凉,换了个文绉绉的说法: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既然冯小刚都认定自己的成功之路在某种程度也是取悦之路,实际上你能看出他至少取悦了三个对象。最浅的是跟风的媒体,早些年不断接受采访,要曝光,要吸引注意;接下来是苛刻的评论界,证明自己的贺岁片不是庸俗的商业片;而后,冯小刚也开始拍《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片。

接近真理的是,最难满足、最难取悦的其实是内心的自己。冯小刚渴望至高尊严的自己,一个电影大师,这种念头让他不轻松,被绑架在创作中,就产生了一些自相矛盾的“变型”,每次认真拍个作品,基本上连创作动机也会被质疑。冯小刚也是普通人,很难选择纯粹的路走下去,而作为一个名人,普通人的某些心灵困境在自己身上只会成倍叠加。回到穷人的故事,话糙理不糙,任何人倘若以讨好型的人格试图去接近那些浮华的、虚妄的荣誉,往往会挫败,得到的也是浮华、虚妄的流光。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冯小刚,坦白说,更喜欢早年那个拍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拿“刻板”“权威”开涮模仿他们,嘲笑他们,暴露他们浮华、虚妄的他。

岁末年初,冯小刚出现在粗糙画质的影像里,或许是另外一种“贺岁片”吧,当年的月光回光返照,成为往昔岁月久违的再会。我想,要接受这个事实,世间再无冯氏贺岁片。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