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来源:西安理工大学)5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2年2月17日,从汉中火车站开出一班列车,风驰电掣直驶古都西安,这就是北京机械学院的首批教职工乘坐的专列。那一天,北京机械学院与陕西工业大学会师了,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

对于这个重要的纪念日,在去年的今天,学校围绕1972年2月17日前后的“西迁汉中”“合并后学校改革发展”等校史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如还有部分不了解的读者朋友可以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回顾之前的推文。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

1972年1月,经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研究,并征得国务院科教组和陕西省革委会同意,陕西省革委会以陕革发[1972]1号文件决定,北京机械学院与陕西工业大学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校址设在原陕西工业大学。北京机械学院教职工陆续搬迁至西安后,于1972年4月13日,召开了陕西机械学院成立大会。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

推文发出后,广大师生和校友转发和评论。

读者“秦俑归来”留言:“陕西机械学院大门那张照片是我上学时的校门!感觉很亲切!左面的两个女生是我们系的!机械系的!穿红衣服的是我们班的!校园情景,历历在目!期待母校更加辉煌!”

读者“孟子”留言:“我是69届毕业生,当时在汉中,建厂、干打垒,去元坝开山修路,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如今母校发展如此辉煌,我十分骄傲,祝母校蒸蒸日上,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读者“招旗”留言:“我曾是在原北京机械学院自控系就读,当时的校址在朝阳门外的小庄,占地约五百亩。如今看到母校几经变迁后的发展壮大,倍感欣慰!祝愿母校再创辉煌!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

五十载历程、五十载拼搏、五十载辉煌。合并成立后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西安理工大学)始终与共和国风雨同舟,一起历尽沧海桑田,一起见证伟大变革。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

回顾学校百年来的办学历程,从1919年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创办的北平市公立商业补习学校到1958年7月由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的北京机械学院,再到1969年北京机械学院西迁陕西汉中。从1937年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水利组)到1956年由原西北工学院水利、电机两系和青岛工学院水利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院系为基础成立的西安动力学院,再到1960年成立的陕西工业大学。

学校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和社会相偕行,在北京机械学院西迁汉中的艰苦办学中铸就了西理工人的西迁历史,在百余教授扎根工地治水报国的奉献拼搏中彰显了西理工人的大禹精神,熔铸形成了“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和“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育人理念,淬炼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理工精神,为西理工人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今天,小编跟大家一同回顾一下我校前身“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的发展历史。

北京机械学院历史回顾

市立高商到北京工业管理学校

(1937-1958年)

1937年建立的北平市立高级商科职业学校(简称市立高商),校址在宣武门里未英胡同。1949年迁至前门外香厂路, 4月更名为北平市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财经学校。1955年移交第一机械工业部与北京工业干部学校计划专业合并,成立北京工业管理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从第一机械工业部接管到1958年建立北京机械学院,共毕业学生1696人,遍布于机械工业部所属工厂,许多人后来成为工厂领导或总会记师,为后来北京机械学院成立工程级经济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6)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7)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8)

国立高工到北京机器制造学校

(1946-1953年)

1945年由平津区教育复原辅导委员会主任沈兼士在顺承王府筹建“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简称国立高工),1949年5月华北大学工学院接管后改名为国立北京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9月国立高工搬迁至原醇亲王府。办学伊始设12个专业,学制四年,是当时北京市和机械工业系统很有影响的一所学校。1951年改名为重工业学校;1953年改名为北京机器制造学校,迁入北京东郊小庄校址。国立高工从建校到1958年8月建立北京机械学院为止,共为国家输送了2331名专业技术人才,多数成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机械工业企业的骨干,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建设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9)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0)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1)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2)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3)

沈阳工业干部学校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干部学校(1952-1954年)

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干部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沈阳工业干部学校,1954年2月全校搬迁北京,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干部学校。1954-1958年期间对国内部分院校的中专教师进行培训,并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师资,并先后举办了厂(处)长、车间主任培训班。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4)

三校合并——北京机械学院成立

(1958年)

1958年7月北京机器制造学校、北京工业管理学校、第一机械工业部北京干部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学院。学校规模定为5000人,学制五年,下设四个系九个专业。1958年至1970年为国家培养毕业生7852人,其中本科生3839人,专科生124人,中专生3882人,外国留学生7人。1959年,北京机械学院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院建成我国第一流的机械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5)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6)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7)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8)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19)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0)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1)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2)

西迁汉中(1969年)

1969年11月,北京机械学院全部师生(包括69届和70届学生1199人)及部分家属共3000余人,在20天内分三批从北京西迁至陕西汉中。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3)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4)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5)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6)

陕西工业大学历史回顾

源远流长 弦歌不辍

(1937-1956年)

1937年9月,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高校西迁西安组建西安临时大学,随后再迁陕南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河南焦作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

西北工学院水利系的前身是创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1929年北洋大学改为国立北洋工学院,1933年首次筹建水利工程学系,当时是我国高等工科院校的第二大水利系。1946年西北工学院包括水利系在内的部分系迁至陕西咸阳,1956年水利、电机两系并入西安动力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7)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8)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29)

时代流光——西安动力学院组建

(1956年)

西安动力学院于1955年开始筹建,由原西北工学院水利、电机两系和青岛工学院水利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等院系为基础合并而成。1956年9月正式成立,下设电力、热力、水力、机械工程等四个系。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0)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1)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2)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3)

西安动力学院到西安交通大学北区

1957年9月西安动力学院并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水利系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合并组成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水利系,原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和采矿系并入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水、纺两系的教学和科研基地设在西安动力学院原址,为交大北区。至此,从祖国四面八方来的三、四个水利系实现了众水合一。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4)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5)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6)

薪火相传——陕西工业大学成立

(1960年)

1960年根据陕西省委决定,以当时西安交通大学的水利系、纺织系为主,合并西安化工学院,新建机械、动力、电机、土木等系,随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机械专科学校并入,以西安交大北区(原西安动力学院旧址)为校址,陕西工业大学正式成立。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7)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8)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39)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0)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1)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2)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3)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4)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5)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6)

改革发展 砥砺前行

陕西机械学院成立后,恢复了学生考试、考查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了教学管理,稳定了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委的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团结进取、紧抓机遇、锐意改革,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校后来的更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7)

中国共产党陕西机械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陕西机械学院已成为一所具有1院、6系、2部、18个专业的机、电、仪、水、管多科性高等院校。

1993年10月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评审通过,1994 年1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将“陕西机械学院”校名更改为“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8)

西安理工大学成为规范高校更名后,经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更名的高校之一,是陕西省第一个更名的高校,也是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中第一个更名为“理工大学”的学校。

进入新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续写新华章。作为西部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学校先后入选“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49)

2020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签署协议共建西安理工大学,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0)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00名。设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2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2年至今,已先后有16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10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9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同时,有32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1)

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1个陕西省一流学科。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2)

学校现有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科技新星等100余人,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20余人。激光雷达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3)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走向世界,面向未来。先后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4)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培养了二十万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学界翘楚、政界精英、商界领袖、大国工匠,他们扎根祖国大地、投身各行各业,以奋斗奉献书写了属于西理工人的精彩篇章。

西安理工大学最近情况(西安理工大学刻骨铭心的50年)(55)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追往昔之血脉源流,溯历史之厚德流光。教育伊始,北京、汉中、西安,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发展实业、砥砺前行,众水合一、汇流共进。几代人艰苦创业,栉风沐雨,与国家共成长,与时代同命运,育华夏之英才,襄大国之经济,筑大国之工程。

七轶春秋,同心筑梦;弘文励教,薪火相传。西理先贤,守立德树人之根本,寻为国育贤之新法,觅创新发展之大道,凝练“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之精神,秉承“祖国、荣誉、责任”之校训,坚守“育人为本、知行统一”之理念,形成“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之格局,造就万千志士俊彦。慕先贤以启后人,记前功以明劬劳;集典训以攀新高,展风采以益奋进。惜时光之易逝,树丰碑以记之。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