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黑色和白色的回忆(那些过时的文具和远去的青春)(1)

那些过时的文具和青春

文 / 孙情

谁都盼望着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我也不例外。我不敢夸耀自己,尽管有很多朋友见了我的字后都说写得不难看,但鞋子的大小只有自己知道。我的字堆叠在一起远看还算是拿得出手,一旦将字拆开来看的话,就显得特别丑。

字是一点点用笔写出来的。如今电子产品盛行的时代里,没有学生的家庭里恐怕找寻个纸笔都很难,于是我便愈加怀念起用笔写字的日子来。

我小时候写字不好看。我曾清晰地记得老师有次看了我的作业后朝我大吼一声“你看你的烂字!”我被老师吼得又伤心又委屈。如何写好字呢?我为此苦恼不堪。看着别人字迹清秀,干净整洁的作业本,我内心羡慕不已。

老师不喜欢我的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总喜欢把字写得大大的,老师喜欢小巧的字,我也曾坚持着写过几天的小字,但最终还是没有形成习惯。我并不喜欢小的像蚊子般的字。

后来上了初中,我的字一度飘起来过,因为小学老师是绝不允许我们书写连笔字的,到了初中,作业本中偶然出现几个连笔字,老师是不会过问的。小时候心中觉得只有大人才可以写连笔字,老师查看我们家长在试卷上的签字也是看是否连笔。我还专门从书摊上买了两本刘佳尚的行书字帖学习。于是我们便先从自己的名字开始,仿照明星们的签名,把名字写得只有自己认得。这可苦了批改作业的老师和收发作业的课代表们。那一个个龙飞凤舞的签名真的很难辨认出它们本来的面目,就像一个来自外太空的符号一般。语文老师有天下午叫我去她办公室,她当时在灯光下严肃地批评我写名字太飘的错误,并告诫我“名字乱画是对自己的极度不尊重,不要学习那些明星,他们好多都忙于拍戏唱歌了,哪有时间学习写字!”于是我便深深地记住了一个道理,字的最本质功能是让人读的,所以字写得好坏先放一边,起码字要写得让读的人认识才叫字。

老师后来也曾在讲一篇简单的文言文阅读《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的时候,故意引申到我们的书写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字写得别人都不认识,那跟不会写字有什么区别呢?如今有多少书法大师写得作品我们是不认识的?

我想我的字是从高中时候真正写出来的。选择了文科后。我们每天都要写很多很多的字,写得字多了,渐渐便把字也练出来了。

说到写字,那就离不开笔。

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别无选择,统一是铅笔,我用铅笔是比较费的。我没有学会转笔,但我却喜欢咬笔,往往我的铅笔的另一端都有我用牙齿所留下来的特殊的记号。

我上学那会,泰安的批发市场还没有迁到光彩来,母亲每学期都会去个几趟,帮我买够一学期所要使用的各种文具,成捆的铅笔,雪白的大橡皮,作业本的种类也有很多,拼音本,田字格,拼音田字,小演草,中演草,大演草,横格本,作文本。

削铅笔是件艰苦的工作。我总嫌弃铅笔头太钝,一些复杂的字不仅写不好,而且写出来的字又粗又难看,就像一个手持钝剑的将军驰骋疆场一般难受。同学们会把铅笔在水泥地面上磨,母亲不允许我这样做,她大概怕弄脏家里的地面。

回忆起来母亲削铅笔的场面,心头总会暖暖的。母亲总是会帮我削好一周所要用的铅笔,并规定我每天带五枝铅笔来使用,于是我家窗台上就突然出现了三个用八宝粥罐子做成的笔筒,里面插满了母亲为我削好的铅笔。每晚回家后我都会先将断了的,或是钝了的铅笔替换下来,不等铅笔全部用完后,母亲便又为我削起新的铅笔来。

削铅笔的时候,母亲会专门在茶几上铺一张报纸,然后用小刀仔细地将铅笔削出铅芯,然后再细细地刮出笔尖来。母亲往往一边削铅笔,一边诉说她小时候上学能拥有两枝铅笔就会开心极了,她们那会也没有专门削铅笔的小刀,往往是用姥姥针线筐里的剪刀,削出来的铅笔也坑坑洼洼。

我每次用铅笔写作业的时候总会把手蹭出一片黑来,或是过度使用橡皮,把本子擦出个窟窿来。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想办法在作业本的背面糊块小纸片当做“补丁”,但母亲检查作业的时候则会让我重新来写,我为此流过不少眼泪,挨过不少打。

等到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很少给我削铅笔了,因为我们用不大着铅笔了。我们改成了钢笔。钢笔是很好的书写工具,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也曾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如何使用钢笔,如何给钢笔打水,如何保护钢笔的笔尖。那时候我们在学校里一度最担心的事便是摔钢笔了,再好的钢笔也怕摔。其次便是钢笔没有墨水了。钢笔水有三种,纯黑的碳素墨水,纯蓝的墨水,还有鉴于两者之间的蓝黑色的墨水。我喜欢纯蓝的墨水,最初使用纯蓝墨水的原因是碳素墨水不好洗,一旦钢笔没有墨后,我们便会向周围使用同一种颜色墨水的同学去借,我们不会把墨水瓶子带到学校里的,常常是同学从钢笔中将墨水一滴一滴地挤出来,小心翼翼地滴到另一枝干涸的笔尖上。钢笔并不算便宜,好的钢笔更贵,母亲常常给我买各种钢笔,但我不怎么爱惜。

我真正爱惜的钢笔是爷爷送我的钢笔,每个学期我都会让爷爷给我买新的钢笔,爷爷所开的铺子的对面有一家文具店,我喜欢里面所卖的那种塑料壳的钢笔,现在我知道这种钢笔的品牌是英雄616,绿的,红的,黑的塑料壳,笔尖一点点,隐藏在笔端内,它的墨水囊是一根胶皮管,打水的时候需要捏紧胶皮管然后靠着吸力吸进墨水来。我每个学期都要让爷爷为我买上这么一支钢笔。除了英雄牌的钢笔,我还喜欢永生牌的钢笔,它的外貌和英雄的差不多,但是它的笔尖却像个带螺丝的子弹头一般,它可以拧在笔头上,黄铜打造的笔尖上还刻有“永生”两个字。这两款钢笔陪伴了我一年又一年。

但是钢笔也有不好的地方,钢笔不像铅笔一样可以擦去,于是我们便要用到涂改液和改正贴,除此之外,钢笔在考试的时候也是无法使用的。因为钢笔会洇纸。印刷试卷的纸张比较粗糙,用钢笔的话会像画水墨画一般迅速变粗,每个笔画会像个毛毛虫一般突然生出许多触角出来。于是我们便有了中性笔。

中性笔那时候应该刚刚出上市不久,它写字顺滑无比,也比圆珠笔干净地多。当时最有名的便是白雪牌的,它的笔壳上会包裹有一块橡胶皮子,这块皮子往往一个学期下来便会发黄。中性笔的价格当时并不便宜,我记得一枝白雪牌的中性笔是三块钱,笔芯一块五,而爷爷给我买的英雄和永生才不过四块五。那时候能够用中性笔做作业的家庭绝对是现在的“土豪”家庭。我们还是喜欢用钢笔,中性笔只是考试的时候才会使用。

我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每到考试的时候,我都要准备两枝中性笔,然后再准备两枝笔芯,这便是我考试所祭来的东风了。

使用钢笔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使用钢笔便宜。圆珠笔也便宜,带弹簧卡的笔芯才一毛钱,而且能使用好久。但圆珠笔写字太累手。中性笔虽然好用,但用不了多久就要换芯,它的笔头一旦被污染了后便像个赌气的孩子一般死不下水。使用中性笔远不如使用钢笔那般划算。钢笔脏了可以用清水清洗,一瓶墨水也能使用一两年。所以我更喜欢使用钢笔。

后来中性笔就没那么贵了,白雪牌的中性笔也渐渐没落了,中性笔的品牌也出现了“真彩”,“晨光”,“爱好”等各种品牌,中性笔下水也格外顺畅了,但我依然还是喜欢使用钢笔。我用钢笔写字写了好多年。

高中的时候我便很少使用钢笔了,一来给钢笔注水太麻烦,二来中性笔的价格便宜了,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试要求我们必须使用黑色的中性笔。这是网上阅卷的答题标准。

多年以后,我每当写字的时候仍然喜欢首选钢笔和铅笔,“永生”牌的钢笔厂不在了,但是幸运的是我家中还有几枝永生笔存在,而英雄616的钢笔现在还能买得到。我常常会买来一盒,然后当做奖品发给我的学生。我还喜欢买那种带有墨囊的钢笔,它们下水顺畅,字迹清晰,写字的时候也不像圆珠笔那样累手,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也像我当初的数学老师一般,鼓励我的学生使用钢笔来写字。

铅笔写出的字还是好看的,我不再像小学那样把铅笔削得尖尖的,只有个笔头,便能书写很久。

现在的文具产业越来越发达,那种旋转的削笔刀干净整洁,再不用弓着腰满手漆黑的用小刀削铅笔了。走珠笔也渐渐代替了中性笔,像注射器一样的吸水管代替了胶皮吸水管,而墨囊又代替了注射器吸水管,但我仍然喜欢使用钢笔。

听着钢笔划过纸张时的顺滑的刷刷声,看着留在纸张上的墨痕由水汪汪渐渐变干,然后像个记号一般停留在纸上。时间仿佛停留,但时间怎会停下来呢?我们所经历的时光岁月,它像风一般吹过春天的田野,见证着每一朵野花的绽放和每一株青草的成长,当温柔的春风过去,肃杀的秋风萧索了百花万物,我们除了学会了回忆和怀念外,留不住什么。

每当我拿出笔来细细摩挲的时候,我会突然怀念起以往那段使用钢笔和铅笔的日子。那时候心里所担心的事情,原来是那么的简单和不值一提。

那些黑色和白色的回忆(那些过时的文具和远去的青春)(2)

作者介绍:孙情,喜欢写东西的普通90后中学思政老师。

壹点号孙情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