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拟大幅上调高耗能企业电价!

为什么提高高耗能电价?

这样的做法可持续吗?电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上不设限!浙江拟大幅提高电价!

去年大范围的“拉闸限电”估计大家还有阴影,今年国家层面已经明确禁止出现大范围拉闸限电。

但有一件事引发了化工圈子的广泛关注——浙江拟大幅提升电价。

用电量最大的是哪个行业(猛涨35浙江大涨高耗能行业电费)(1)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能源局公开征求 《关于调整高耗能企业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意见。意见稿提出, 对5大类17小类 (氮肥制造、磷肥制造暂不纳入) 共634家高耗能企业电价提高0.172元/千瓦时, 自2022年7月1日用电量起执行,执行至2022年12月31日。从2023年起,上述高耗能企业电价由市场化交易决定,且不受上浮20%限制。经测算,涨幅高达35%。

高耗能企业行业目录

一、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行业代码:25,下同)

(一)精炼石油制品制造(251)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2511)

(二)煤炭加工(252)

炼焦(2521)

煤制液体燃料生产(2523)

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

(一)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

无机碱制造(2612)

无机盐制造(2613)

有机化学原料制造(2614)

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2619)

(二)肥料制造(262)

氮肥制造(2621)(暂不纳入)

磷肥制造(2622)(暂不纳入)

三、非金属矿物制造业(30)

(一)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301)

水泥制造(3011)

(二)玻璃制造(304)

平板玻璃制造(3041)

(三)陶瓷制品制造(307)

建筑陶瓷制品制造(3071)

卫生陶瓷制品制造(3072)

四、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

(一)炼铁(311)

炼铁(3110)

(二)炼钢(312)

炼钢(3120)

(三)铁合金冶炼(314)

铁合金冶炼(3140)

五、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321)

铜冶炼(3211)

铅锌冶炼(3212)

铝冶炼(3216)

从限制范围来看,此次浙江省对高耗能行业的电价提升几乎波及所有化工行业,从炼油到原料制造。其中,特别提及肥料制造不在限制范围内,这也与前段时间国家强调的“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理念契合。

为什么提高高耗能企业电价?

浙江发改委和能源局给出了解释:根据《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行动方案》,2022年浙江省天然气发电、需求侧响应预计增加成本约74.25亿元。其中天然气发电成本增加60.57亿元,需求侧响应增加成本13.68亿元。按照全额疏导下半年天然气发电增加成本和疏导一半需求侧响应增加成本考虑,共计67.41亿元。

上游成本年内上调近50%!

先说成本从哪来的问题。显然,天然气发电的成本增加是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浙江省的天然气发电继续执行两部制电价,电量电价实行气电联动,按照天然气到厂价(含管输费)除以4.9(9F、6F机组)或4.5(9E、6B机组)计算。2022年以来,天然气价格持续攀升,气电电量电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极端时已达2元/千瓦时。这就是成本的主要来源。

受地缘局势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反复动荡,全球三大市场(美洲、欧洲、亚洲)的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不断冲击历史高位,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用电量最大的是哪个行业(猛涨35浙江大涨高耗能行业电费)(2)

数据显示,国内液化天然气现货参考价从2021年3月份开始持续拉升,于2021年11月份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历史记录8276.67元/吨后迅速下跌,直至2022年1月底再次展开上涨,目前,国内液化天然气现货参考价为6872元/吨,年内累计上涨45.9%。

挪威顶级大宗商品研究公司Rystad Energy警告称,随着地缘冲突导致欧洲能源安全的恶化,一场“完美风暴”正在酝酿之中,这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再上涨两倍。

为什么由高耗能企业承担?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耗能企业在电力市场中具备天然的优势。由于用电负荷稳定,电量巨大,所以高耗能企业往往议价能力强,可以从电厂或者售电公司中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而发改委1439号文中规定了“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本意在于避免高耗能企业入市后获得优惠,通过电价调控高耗能企业发展。

从2023年起,上述高耗能企业电价由市场化交易决定,且不受上浮20%限制。

电价上调这么多,生产成本将增加多少?

据了解,浙江省认定的化工园区多达49个,其中不乏恒逸集团、荣盛控股、华峰集团、龙盛集团、新安化工等龙头企业,且浙江为全国重要的化纤基地,比如我们熟知的绍兴市印染产能已占全国的1/3、浙江省的2/3,印染产业已成为绍兴市的支柱产业。

根据业内人士粗略估计,此次价格上调0.172元/度,电费成本将会直接增加3000万元/年左右,预估将会给产品单位成本增加约1.7元/吨。

而对于本身利润就比较薄弱的化纤行业来说,无疑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如今《通知》已引发热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无差别涨价对能耗水平迥异的不同企业而言有失公允,无差别涨价恐难持续。但倘若高电价政策持续,或扩充到全国范围内试行,那各位化工老友就要做好准备牺牲更多利润以维系市场竞争力了。

部分资料参考:广州化工交易中心、中国电力网、中国能源报等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