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映的《万箭穿心》是一部难得的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写实作品,当时还是大二的李现也被这发生在武汉汉正街的故事吸引,参演了这部足以引起人们思考的好电影。
《万箭穿心》一共118分钟,电影票房才200多万,但豆瓣评分高达8.6分,已是国产片中足以算得上神作的电影。影片不算长,票房相当低,属于典型的小众高质量佳作。
虽然这部电影票房的惨败,跟电影的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写实的现实题材作品想要取得高票房确实很难(2012年电影票房排名前几的是《泰囧》、《十二生肖》、《画皮2》等轻松喜剧或高成本大明星助阵的影片)。
但仅仅才200万的票房,除了难以改变的大环境以外,还有这部电影拖后腿的片名和宣发。
首先片名《万箭穿心》取材于一个风水名词,指住宅前面有太多交叉路,在风水上说叫万箭穿心宅,住在里面的人运势不好。虽然契合电影的剧情,但对于没有看过电影的人来说,这个片名有些莫名其妙。
其次是宣发,从海报设计就能看出,海报的整体设计跟电影的取名一样,与电影剧情和电影气质相差太远,海报上密密麻麻的白色细痕过于密集,海报色调十分单一,两个叠在一起的人头像也不知所以,海报上还有一行"2012年中国电影巅峰之作"的宣传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那些烂片的自卖自夸,这属于典型的劝退型海报。
再加上导演和演员在当时也不是什么大咖(谁也不会想到李现后来会成为炙手可热的现男友),导致最终电影票房没超过300万,使得电影成为了小众范围的一场自嗨。
但这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品质。电影中两小时内虽然没有什么追车打斗等刺激场面,但演员内心戏有劲、情感戏有料、对手戏有冲突,人物饱满、剧情跌宕、台词质朴,所以一点也不觉得电影拖沓冗长。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李现处女作,这部被片名和宣发耽误的国产神作到底好在哪里。
中了万箭穿心的命 也要抱着万丈光芒的心"么叫万箭穿心,我就不信这个邪,楼里住那么多人,未必家家都闹。出了事了说是万箭穿心,照这样,马学武往江里一跳,奶奶小宝都得我罩着,我越是要说,这是万丈光芒。"
这是电影中女主角李宝莉在经历丈夫闹离婚、丈夫跳江身亡后,闺蜜小景劝说李宝莉住的新屋是万箭穿心宅时,李宝莉强硬的回应。
不信命,也是李宝莉前半生的注解。
电影中李宝莉"万箭穿心"的命运从本是一桩喜事的搬家、搬进了闺蜜小景口中的万箭穿心宅开始。在搬家当天,电影就将李宝莉强势、泼辣的人物形象立了起来:拿着一块脏抹布忙里忙外、跟搬家公司理论价格、反对丈夫给搬家工人犒劳,眼里手里、身体形态,满满的都是戏,成功地让所有人都讨厌李宝莉这种强势不圆滑的性格,也厌恶她在外人眼里如此不给丈夫面子。
同时李宝莉又是善良的,这种善良体现在她对何嫂子的照顾上:一是同样是女流之辈,当汉正街的混混想要收何嫂子的保护费时,是李宝莉站在了何嫂子身前,强硬地与混混交涉,让何嫂子免交清洁费;二是当何嫂子家里出现困难时,李宝莉即使自己更困难,也毅然拿出1000块给何嫂子应急。
所以,电影中李宝莉和何嫂子两人拿着扁担靠在街头一边嗑瓜子一边等待活干的这一幕,两人完全融入市井生活当中,活脱脱的一对相依为命自力更生的好姐妹形象。
但真正让李宝莉命中注定"万箭穿心"的,是李宝莉要强的性格。正如电影开头搬家的那一幕,搬家公司坐地起价时,李宝莉眼神尖锐、毫不让步,因为她的观念里,这是已经谈好价钱的生意,坐地起价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她的要强还体现在她对马学武的态度上,这种要强是因为李宝莉虽然是城里的,但却是没有什么文化,嘴上说着是马学武高攀了她,但心里却担心马学武瞧不起自己,因此她才想要千方百计将马学武牢牢控制。
当马学武跳江身亡后,要强的李宝莉拒绝了有钱闺蜜小景的帮助,一意想要去做一个扁担,硬生生扛起这个家,希望着自己辛苦付出可以换来儿子小宝的出息。这无非就是想证明,她李宝莉才不是什么万箭穿心的命,她李宝莉真正的命格是万丈光芒,照耀着整个家。
可以说,电影《万箭穿心》中李宝莉的人物形象如此丰富立体,颜丙燕的出色演技演技功不可没。如果说好的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好的演员可以成就角色,李宝莉的饰演者颜丙燕就是属于这种演员。
颜丙燕将电影中李宝莉角色形象树立、转变、丰富的过程诠释的十分到位,并且赋予了角色转变的层次感,配上一口标准的武汉话,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李宝莉。真实到她已经不是一个遥远到不可捉摸的电影人物,真实到她就是你身边的某个邻居大妈或者亲戚阿姨。
颜丙燕在《万箭穿心》中的神级表演是李宝莉将自己万箭穿心的命想要改成万丈光芒的命之所以打动人心的关键,当然,这也为她在次年带回了国内几乎所有重要的电影奖项。
尤其是李宝莉在宾馆抓奸的那一场戏,让人印象深刻。李宝莉当时尾随丈夫,亲眼看着丈夫带着别的女人进宾馆的时候,李宝莉斜靠着墙壁慢慢瘫坐在潮湿的武汉巷子里的时候,颜丙燕将李宝莉那种痛苦、失落又带着不甘的愤怒给生动地表现出来。
当李宝莉走进宾馆悄悄摸近房间门时,眼神里又带着点希冀。但当听见房间里传来的声音时,又是满满的愤怒,随手抓起走廊的灭火器就像砸门。而就当她想要砸门的一瞬间,楼梯口传来一个小孩清脆的声音,将李宝莉瞬间拉回现实,眼里的怒火可以明显看到被硬生生压下去。为了儿子小宝,她不能这样硬闯。
所以李宝莉强压着内心的痛苦和愤怒,直到狼狈地上了出租车之后,才放声地大哭起来。在颜丙燕的演绎下,李宝莉的情绪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将要强的李宝莉那种耻辱、想不明白的悲伤和失落完美地呈现出来。
颜丙燕的演技无可挑剔,她所塑造的李宝莉正是我们生活在似曾相识的中国妇女形象:刀子嘴豆腐心、事事斤斤计较却又遭遇着众叛亲离的各种不幸。
爱,也或是一把锋利的血刃这是《万箭穿心》海报上的slogan,也正是电影想要追问的"万箭穿心"的原因。
《万箭穿心》刚看的时候,我厌恶李宝莉,后来又讨厌马学武,再后来又责怪小宝对李宝莉如此狠心。
这句话或许是大部分人看《万箭穿心》时候的感觉,这也是整部电影最高明的地方,作为一部写实作品,精妙地把握住了生活中最现实最本质的部分:没有人是有罪的,也没有人是清白的。
往小了说,李宝莉住在万箭穿心宅里,所以万事不如意,电影里的她,万箭穿心,主要还是这两箭:丈夫的背叛、丈夫的自杀、做扁担卖苦力、儿子的仇恨。
首先是丈夫的背叛与自杀。导致这只穿心箭的并不止是李宝莉对丈夫的爱,更是李宝莉对自己的爱。在李宝莉心里,即使马学武文化再高,挣钱再多,即使自己只是一个城里买菜人的女儿,但马学武娶了如花似玉万众追捧的自己,马学武就是高攀了。
这是李宝莉内心始终放不下的自傲,所以她才会千方百计想要控制马学武,想要将马学武紧紧地禁锢在自己身边,想要通过在马学武面前高人一等、口无忌言,来表达自己的强势。
但这又何尝不是李宝莉内心不安的表现?如果不是马学武软弱,她又何需为了省一点搬家费跟搬运工站在楼下大呼小叫?如果不是马学武不愿沟通,李宝莉又怎会和他产生如此大的间隙?如果不是马学武好面子心理承受能力弱,又怎么会意气用事抛下儿子母亲,统统丢给李宝莉?
尤其是李宝莉抱着灭火器想要在宾馆砸门的那一幕,她多么希望那一刻她抱着的是马学武。马学武对于李宝莉而言,就像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紧,走得越快。
其次是儿子对于李宝莉的仇恨。李宝莉是不善言辞的,她也不懂得如何与儿子小宝沟通,就像电影中小宝对李宝莉的控诉那样:从小到大,你只会问我作业做完了没有。
但李宝莉不爱儿子吗?相反,在电影里,她是最爱儿子的那一个,没有谁比她更爱小宝。为了不让这个家散掉,为了能够让儿子安心读书,为了让奶奶能够好好照顾儿子,她辞去了原本还算轻松的工作,做起了只有男人才会做的扁担,只因为做扁担能够多挣一些钱。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颜丙燕的演技,当小景不忍心看李宝莉做一个扁担时,李宝莉跟小景说,"我觉得蛮好哎",此时她的眼角挤出了几丝皱纹,勉强露出了笑,镜头上的那个特写特别让人泪目。
也正是因为李宝莉的付出,让她一开始十分坚定的认为小宝跟马学武一样"没有良心",她觉得她这十几年如一日地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是最大的不公平。所以她一开始甚至想要跟小宝打官司,想要证明法律是站在她这一边的,想要证明她是对的。
但是随着李宝莉在外面看着一群跟小宝一样年纪的人在外面欢声笑语时,她才恍然大悟,她原来只注意到小宝没有很久叫她妈妈了,却没有注意到小宝从来没有这样笑过。
她一直站在自己以为的道德制高点,想要批判小宝,将小宝拉回自己身边,却没想到,这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就像那个晚上的烟火,热闹是所有人的,却唯独不是自己的。
往大了说,武汉也是一个标准的"万箭穿心"风水,平汉粤汉两条铁路、长江汉江两条水道将武汉分成了三镇,虽然交通是枢纽,但也注定无法留住繁华。这或许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更高一层的意思,就像电影发生地汉正街一样,八十年代红极一时,成为那个时代的繁华象征,但汉正街的衰败也来的很快,水货很快就成了它的代名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宝莉的命运沉浮,也跟这个城市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
李宝莉曾经不相信自己"万箭穿心"的命运,一心想要证明自己能够"万丈光芒"。但随着建建一句"我们都是过了半辈子的人了,有哪个比哪个强几多撒",李宝莉心中的围墙瞬间瓦解,她终于明白她以前为什么有着"万箭穿心"的命了,她终于明白太紧的爱是一把锋利的血刃,伤人伤己,她也终于明白,最好的爱,是手放开。
要过屋中"坎",先解心中"结" ,这才是生活,就像电影结尾那辆中途抛锚的车,总要下去推一把,才能开起来。
万箭穿心亦或是万丈光芒,总有个建建愿意为你摇下车窗- 优秀的电影制作
《万箭穿心》导演王竞是摄影出身,所以在电影中,色调和打光都十分优秀。王竞在保持着其摄影水平的同时,也优秀的完成了一个导演的工作。整体来说,这部电影的品质都属于上乘。
就色调来说,《万箭穿心》在电影整体上采用了灰色的色调,与电影的主题和主要剧情十分契合,十分凸显女主李宝莉"万箭穿心"的命格和命运。
在打光上,电影的好几处镜头都实现了画面为故事服务,电影中光线的布置,也符合电影中人物的性格和剧情的走向。以下面这个镜头为例,李宝莉和马学武躺在同一个床上,却是脸朝两边,一遍是暖色调的灯光,一边是冷色调的自然光,暗示着一个阴郁,一个炽烈,也对应着两人此时同床异梦的状态。
除此之外,电影的后半部分,小宝追查父亲跳江自杀的真相,当小宝走到父亲马学武跳江的那座桥时,王竞很聪明的使用了一段蒙太奇镜头,将现实中小宝在桥上的镜头与当年马学武准备跳江的镜头平行展开,让小宝和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观众更加明白此时小宝内心的状态。
电影中,还有几处对汉口紧密的居住区像砖瓦房的俯拍,将《万箭穿心》中的武汉阴郁朦朦之美拍得毕露无疑。
- 充实的电影细节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汉,导演王竞很用心的在电影中,安排了大量的细节。
首先就是这个电影有武汉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如果看过武汉话版的《万箭穿心》,再去看普通话版的,就会觉得普通话版的《万箭穿心》完全被抽掉了灵魂,没有了武汉的那股神气。所以,武汉话版的《万箭穿心》,给了整部电影一个灵魂。如果是武汉的朋友,当你在电影中听到这地道的俚语的时候,会一下子就被拉进那武汉的九十年代中。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除了颜丙燕和焦刚不是武汉人所以口音偏四川味以外,其他配角全部是武汉人,虽然这些配角台词不多,但是镜头感非常强。并且导演给了大量人物特写,都毫无缺失感。
其次电影中藏着主创团队安排的很多并不太影响剧情的细节,这些细节的出现,使得整部电影都有了一种十分真实的质感。
比如这一幕地铁口前等到火车驶过的短暂停留镜头,就有典型的武汉人一边用一次性饭盒扒拉着热干面一边等待,火车一过,道口开放,便将饭盒往前面的车筐里一放,继续骑车上班。这种镜头仿佛就像每一个武汉人真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只不过,如果将一次性饭盒换成一次性的小碗可能会更像一些。
此外,电影中包含的细节还诸如当地混混喝的酒,是行吟阁的啤酒;李宝莉家的电风扇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转起来就哐当哐当响的老式风扇;以及对汉正街的还原等等。
这些细节与任何的主线和支线剧情都没有太大的关联,它们的存在只是为了让影片有一种时代被还原的现实质感,以及主创团队对于电影的态度。
最后想要说的,是导演最终把电影的落点,还是放在了阳光处。读过原著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在小说中,李宝莉的处境更为惨淡,但电影里,无论李宝莉如何,到底是万箭穿心还是万丈光芒,她的身边,还有个建建愿意为她停留。
电影最后建建接走李宝莉的那一幕,导演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尾。李宝莉是最终能够安稳度过下半生,儿子小宝能否原谅李宝莉,电影选择了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万箭穿心》是一部敢于触碰现实题材又十分写实的电影,但这部电影聪明的地方在于,电影中涉及好几个现实难题,导演王竞都没有给出一个答案,毕竟生活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