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读毛泽东水调歌头(读毛泽东水调歌头)(1)

闲庭信步

•杂感

读懂诗词歌赋,有的需要了解创作背景,有的只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国学功底。如《关雎》、如《橘颂》、如《静夜思》,再如下面这首《无题》: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只需观其大略,知道作者是在一个地方喝酒,不想离开爱恋之人,羡慕邻座的人们正在玩“送钩”、“分曹射覆”等游戏以行酒令,自己却要“听鼓应官去”。然后弄懂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即大功告成。

读毛泽东水调歌头(读毛泽东水调歌头)(2)

李商隐

这首《水调歌头|游泳》也是这样,只要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游泳中所想到的即可。

•作品赏析

水调歌头

词牌名,代表作品有苏轼《明月几时有》、陈亮《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游泳》等。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此二句简明交待行程,即从长沙到武汉。

三国时期,东吴暴君孙皓,由建业(南京)迁都武昌,老百姓怨声载道,故有童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诗中化用这一童谣,彰显五湖四海一家人,不复有属地之争、流离之苦。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诗人畅游长江,感觉“江天空阔云容漫”,内心十分惬意。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名句诞生!此二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豪杰气象简约勾勒在读者面前。一首诗,没有名句压阵,好也好不到哪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引用孔子的话。这并非空穴来风。诗人身处湍急的江水中,想到孔子有关时间和流水的话是再自然不过的了。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如流水,日夜不停留。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这是游泳时所看到的:风樯(帆船)在风浪中搏击,龟山和蛇山隔江静立。“起宏图”,是诗人或者湖北人民正在勾画蓝图,要在这一带做好大文章。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这是宏图一。指正在修建中的武汉长江大桥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这是宏图二。说的是当年建三峡大坝的议项。诗人以诗的语言对这一工程作了美丽的展望。今天,诗人笔下的描绘已经变为现实。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峡大坝的建立,上游水位大为升高,淹没了一些风景,也再造了一些风景。诗人当年所担心的“神女”,依然婷婷玉立。

读诗到此,不知怎的就想起了元稹的《离思》,也算是对“巫山云雨”和“神女”传说的一点补充解读吧。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毛泽东水调歌头(读毛泽东水调歌头)(3)

神女崎

读毛泽东水调歌头(读毛泽东水调歌头)(4)

巫山

读毛泽东水调歌头(读毛泽东水调歌头)(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