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30而立后面是什么(一直听说三十而立)(1)

一直听说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来自国学人生

国学智慧,美好人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孔夫子告诉我们:一直听说“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在这茫茫天地,芸芸众生之中,人类一生本就是渺小但是宝贵的。做好人生的规划,已经是现代人普遍重视的话题。

在距今近千年的先秦时代,就在孔夫子看着流水兴叹的同时,他也对自己,对弟子,也对后世描述了这样的一种人生轨迹: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这是一个简约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其中之一,便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三十而立”。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所以,古代的“三十而立”便是立于“礼”。简单说,就是确立心中的道德信仰与外在的行为规范。

时代在变。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古训“三十而立”,又是求我们“立”些什么呢?

二十不惑30而立后面是什么(一直听说三十而立)(2)

01

立价值观

坚定内心,不再彷徨

黑格尔在曾提出过“正、反、合”理论,对应人生的三个阶段。

人最早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正的,比如在小学的时候,笔者就被老师教育,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爱的,成年世界所谓的算计都是错误又肮脏的,这些看不见的规则,距离我还有很多年。

但是长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受到的正面教育并不现实,因此就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时,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现实的无奈。于是,我们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觉得生活中满是绝望、冷漠、心机和欺骗。

这时候的我们,似乎都成了“小愤青”。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这就是我们人生中“反”的阶段。

当我们走到了三十岁,便是到了人生“合”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来岁时觉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

三十而立的这个“立”字,首先是内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会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内立其心,外立其身。

三十岁这个年纪,最适合建立心灵的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睥睨一切的对立,而是人与外界环境的一种融合与提升。是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气魄。

这是中国人对于山水的一种感受,它从不以征服为重,重在山水对自我的提升。就像走到了江河的尽头,这一路的风景,对自己是一种拓展;拥抱着漫天云海,也并不是我把高山踩在脚下,而是说我站在山顶,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所谓“六经注我”,不正是这样一种境界吗?

孔子的这一人生智慧,对我们今天仍很有启发,在我们今生的修行中,我们首先要把握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其它玄之又玄,没有答案的疑问,就交给岁月去磨合,就这样聚沙成塔般的慢慢积累,到了该立的年龄,自然就立了起来。

所谓“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外在的社会价值的标杆来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就是“立”的智慧。

二十不惑30而立后面是什么(一直听说三十而立)(3)

02

立责任意识

坦然面对,勇于承担

孔子也曾经说过“德不孤,必有邻

品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他身上的善意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正能量,于是我们看到那些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身边总有光环围绕。

如果人生如四季,三十岁的您,正好身处在清如水,明如镜的初秋时节。上有父母,家人需要你的扶持,下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您去引导。

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到了三十岁,他的生命,早已不光是为了自己而存在。2012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陈斌强,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担心母亲无法受到良好的照顾,他拒绝了妻子将母亲送去敬老院的提议。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都用儿时母亲用来背着自己的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尽要照顾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谈何容易呢?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 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

三十岁的责任,是让孩子看到早上最美的朝霞,让妻子看到正午最暖的阳光,让父母看到天边最红的夕阳,让自己看到脚下要走的道路。

二十不惑30而立后面是什么(一直听说三十而立)(4)

03

立人生方向

坚定选择,坚持初心

有人说,人生最难走的路是心路,不忘初心很难,坚持初心更难。

佛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还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

人生方向又是什么呢?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所谓人生方向,就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又该做深什么,知道自己该往哪儿去,又该如何去。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从小跟着父亲游历各地,看尽了人间疾苦,在“而立之年”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一生坚持“变法”,执宰天下。

徐霞客自幼励志行遍天下,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苦跋涉,终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终成大家。

梦想,是奢侈品。所以在追梦的路上,我们看到有些人用一颗赤子之心面对挑战,有些人,却选择向现实妥协,随波逐流;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三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在这个年龄段,一定要确立好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坚定一条人生之路。

泰山上有这样一幅楹联:“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这是古人对于山川的一种敬仰之情,这句话讲的不是征服山川,而是追求对自我的提升。登上山顶,你就是山顶上的又一座峰峦。

人生就是如此,你要攀登的一座又一座山峰就是自己的内心。

三十岁的人生,未来有无尽的可能。

在这个刚刚成熟的年纪,你需要“立”下责任、“立”好方向、“立”稳价值。

唯有如此,才能在这个纷乱的大千世界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