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品有一个序,这个序就是对整部作品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是核心、是精华。读懂了序言,对一部作品的内容基本上也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各章节只是对创作思想的展开和细化。

近日,专门把莫言先生的获奖时的《感言》找来读一读,因为这一个《感言》就如同一部作品的序言一样,是对所有作品创作过程的一个总括,通过通读几次《感言》,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

《感言》概况

莫言先生的获奖《感言》全文除开头语和结束语外,共44个自然段落,字数是7954个。开头语是“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结束语是"谢谢大家!"。开头一个自然段,以母亲无法分享获奖的光荣为序,展开了正文。二三自然段,从修铁路、母亲坟墓迁移、站在大地上诉说与我是母亲Z小的孩子为引子,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一边串讲述了四件事、一个《生死疲劳》和两个故事,故事中还有很多小故事。

我记忆中Z早的一件事、我记忆中Z痛苦的一件事、我记得Z深刻的一件事、我Z后悔的一件事、请允许我再讲一下我的《生死疲劳》、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请允许我讲Z后一个故事。

讲述故事

1、前四件事(4至7自然段)

这四件事分别是去食堂打开水半路上把热水瓶打碎了、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麦地里捡麦穗、中秋节中午吃饺子、和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从这四个事故的细节描述中可以看出:一是小孩子失手是非常多见的,把这“失手”全归于“饥饿无力”,不是不可能,也不是完全可能。吓得钻进草朵里呆一天不敢出来,一般的孩子很难做到这一点,足以说明莫先生从小就胆小怕事、且有些怯懦。

二是撇开捡麦穗被打不说,单纯从“直到多年后在集市上遇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完麦田人),就想去找他bao仇”这一点,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莫先生从小就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把错都认为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

三是从“中秋节中午吃饺子,对一个乞讨的老人说“你要不要,不要就滚”这一句话来理解,这话出于一个小孩子之口,有点不太可思议,说明莫先生从小与人就不那么友善。

四是从“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儿子,你让娘丢了脸。“这件事看来,作为出生在那个穷苦年代的孩子来说,不太懂事,也不知道爱惜,或者说不知道钱的重要性。是不是为了事故情节的需要故意这么创作,不太好说。

通过这四件事,相对而言比较客观,是否有虚构成分不好说,体现了莫言先生从小性格不太好,有点胆小怕事,又有点与人不那么和善。

2、后续部分阐明了创作思路

(8到21自然段)从“我十几岁时......”到入伍前“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的描述中,对莫言先生的一段生活历经有一些了解,同时也对其本人的心理变化也有了一些认识。

“10几岁的时候,母亲有病家庭陷入困境,劳动加来后看不到母亲就哭了。”

“几个同学和一些文化人说他丑,心平气和地道歉;吃上顿没下顿,买文具能满足;听说书后,讲故事,在复述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母亲担忧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学辍学心中充满悲凉、离群的痛苦,感到孤独、寂寞和心里空荡荡;对聊斋类事故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遇到陌生人都怀疑上一个动物变化而成。”

从上一段文字的描述中,说明很爱着母亲,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又说明了小时候娇生惯养了,处事能力比较差。那时候十几岁都是顶半边天了。同时也说明了“孤独,很寂寞,心里空空荡荡”如果一直得不到释怀,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G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印证了创作既来源于实现,又很虚幻,有一种“怪诞”的味道。

(22至37自然段)从“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到“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Bi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的描述中,自己也说出了创作的思想发生改变的原因。

“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在军营的枯燥生活中”和“那时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

从上述的简单话语中,可以看出莫言先生对家乡的恨的心结没有解开。军营是锻炼人的地方,也是塑造人的地方。用“枯燥”一词,可以看出在军营中,思想没有受到教育和启发,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坚定;文学价值很低,意味着只好另谋出路了。

我写出了《秋水》、《枯河》、《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等一批中短篇小说......我bi须承认......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作家bi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bi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所以......随即我也就明白了我该干什么和我该怎样干。

很好地说明了创作思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bi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明白了该干什么和怎么样干。这个时候创作思想十分明确,创作心路开始拐弯。

在《透明的红萝卜》中,一个超能力的孩子,有能力领导形形se色的人物,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在小说《蛙》中,姑姑专横跋扈,有时简直像个女匪。在《丰ru肥臀》中,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就像我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等。

通过虚构、想象,领头羊,在高密东北乡这个舞台上尽情地表演,为了情节需要,虚构脱离现象,在创作上独树一帜。“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完成不顾事实,纵然如此,也没认识到南北差距,东西有别。

......我知道zhen正的勇敢是什么,也明白zhen正的悲悯是什么......也就bi然地超越了zheng治并具备了you秀文学的品质......但从《檀香刑》这部小说开始,我终于从后台跳到了前台......《檀香刑》和之后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小说领域的所谓创新,基本上都是这种混合的产物。

“勇敢”就是超越zheng治,以虚构、幻想为事实进行创作,已是“混合体”了。作口已经完全脱离了时间、空间界限。

(38至44自然段)“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至“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从他的描述中,也可以得出一点看法。讲的都是故事,讲不完的故事,讲的都是自己家里的故事,只是在别人的家乡讲着自己的故事。

尽管我什么都不想说,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我bi须说话,那我就简单地再说几句。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说我不是人吗?”......

请允许我讲zui后一个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

创作思路发生转变的总体认识

莫言先生从小不太合群,性格有一点孤僻怪异,对周边的人和事过早埋下了仇恨心的种子,由于“孤独、寂寞和内心的压抑”,找到了通过讲故事得到宣泄的途径,尤其是在听说书中,受到启发,对事故中的虚无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加之对军营生活感到枯燥,期间创作的作品“文学价值很低”,同时受到“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思想受到影响,导致在以后的文学创作思路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正如莫言先生自己所言,创作的作品已经是“中西结合”的混合的产物”。之所以这样创作,都是为了“做领头羊”和“一鸣惊人”。这样的作品在自觉不自觉中,符合了西方文化的口味,迎合了西方某些人的思想。加之莫言先生的在部队呆过的特殊身份,正好是西方认为是合适的作品和合适的人选,就这么巧妙地被西方某一些人利用,成为了抹黑中国和攻击中国的工具。这一点,在颁奖词的内容中展现得应证。

读后感分为几个自然段(通读感言有感44个自然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