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上海越剧院纪念越剧改革80周年暨越剧宗师袁雪芬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中的重要演出之一,著名“袁(雪芬)派”花旦方亚芬、著名“范(瑞娟)派”小生章瑞虹等联袂主演的新版《梅花魂》,11月1日亮相宛平剧院。这是两人首次演出该剧。

导演孙虹江表示,《梅花魂》排演消息传出,有英国诺丁汉大学就读的年轻戏迷辗转联系他,“今晚这位留学生不能来看戏,但是她的两个复旦大学师妹来了,他们都对《梅花魂》情有独钟,听过袁雪芬老师的录音。方亚芬录制的《梅花魂》小视频也引来戏迷刷屏点赞。”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1)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2)

“《梅花魂》流派纷呈,好听好看。排演过程对我来说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方亚芬表示,《梅花魂》是一出戏迷有印象但少有人看过的戏。新版《梅花魂》保留原汁原味唱腔,由原来的三小时缩短为两小时,删减支线人物。章瑞虹透露,自己在排练过程中重新听了老师们过去留下的录音,“质朴流畅,韵味很浓。”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3)

越剧《梅花魂》根据传统剧目《二度梅》改编而成,由袁雪芬、范瑞娟等老一辈越剧表演艺术家首演于1945年。袁范弟子方亚芬、章瑞虹重新排演该剧,以纪念先生们走过的艺术道路及在越剧改革中留下的丰厚遗产。《梅花魂》讲述因父被害受到牵连,梅良玉逃至父友陈东初家隐姓避难,与陈家之女杏元订下姻亲。奸贼卢杞举圣旨逼陈杏元出塞和番,梅良玉、陈杏元在重台诀别,陈杏元以梅花钗相赠。分水河畔,陈杏元思念故土,毅然脱去胡服跳下悬崖。边关太守邹伯龙家中,改名换姓的梅良玉因失钗而晕倒,邹夫人所收义女因见钗而心病复发,邹夫人由此生疑。厅堂内,病倒的两人吐露心声,似梦似醒,又似故人相见。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4)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5)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6)

《梅花魂》首演于1945年,上海越剧院在1958年和1981年重演过该剧。孙虹江介绍,此次剧本数易其稿。在继承原有的精彩唱段的同时,开拓出抒情性强的对唱以及必不可少的核心唱段。除了尺调,又新增慢板、弦下调、慢四工、落字调等。

排演《梅花魂》,孙虹江还有一位好搭档刘永珍,“刘永珍是一位擅长于辅导演员表演的资深导演,我们断断续续将近四十年的合作,一向默契。开排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从戏的风格到呈现样式,再到舞台调度的大致方案。这出戏前悲后喜,正所谓风雨过后艳阳天的风格。这一点在越剧中是常见的,如《碧玉簪》《何文秀》等,《梁山伯与祝英台》正好相反是前喜后悲。我们认同了前悲后喜的风格,并且在排练时进行有机转换。”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7)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8)

在舞台呈现样式上,剧组主张简洁的美,在传统的美学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理念,把写实的“点”与虚拟的“面”结合在一起,做到布景能吟诗,灯光会说话,服装善歌舞。“直到今天,当我们听到当年的袁雪芬、范瑞娟老师的《梅花魂》录音时,也会感受到她们在表演上的真情实感。我认为‘传承’,学习前辈真情实感的表演方法才是第一要务。” 孙虹江说。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9)

作曲汝金山、唱腔设计陈钧和他的学生黄莺担当起“好听”的责任。“好看”,除了演员的表演,还有舞台布景、服装和灯光。舞美设计师吴放、服装设计蓝玲和上海越剧院资深灯光设计师王文琪在“好看”上做足文章。汝金山表示,精心创作,全心投入,既要对得起时代,也要对得起越剧宗师袁雪芬。陈钧也听了当年两位越剧大师的实况录音,“特有味道,更要求我们传承非复古,创新不离根。”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10)

方亚芬越剧名段演唱会(章瑞虹领衔梅花魂首演)(11)

上海越剧院院长梁弘钧说,《梅花魂》是一次满怀敬畏的创作,是一次从剧目到精神的原汁原味的传承,“向前辈们、向老院长交出一份答卷,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祖忠人、上海越剧院 摄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