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寒而栗。因为这个女人凶残到近乎变态,杀戮功臣、独揽朝纲、将戚夫人制成人彘······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她的手笔。

世人批判吕后的同时,似乎忘记了早年的她,也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吕后的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她才会变得如此残暴?

今天的话题“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就从大名鼎鼎的吕后谈起。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类似的句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1)

网图侵删

吕后的父亲叫吕公,他和沛县的县令是一对要好的朋友。为了躲避仇人,吕公举家迁往了沛县。吕后和刘邦的故事,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吕公乔迁之际,沛县的官员为了巴结县太爷,纷纷前去给他贺喜。时任泗水庭长的刘邦,明明空着两只手,却让负责排定宾客座次的主吏高唱“贺钱一万”。

吕公知道以后,本想怒气冲冲地把刘邦赶走。可真正见到了此人,他却改变了主意。因为吕公会看面相,他认为刘邦日后必成大器。

于是,刘邦不但被奉为了座上宾,吕公还把自己心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他。要知道,年长吕雉15岁的刘邦,虽然没有正式结过婚,身边却带着未婚生育的儿子!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类似的句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2)

网图侵删

婚后的日子并不富裕,但是吕雉贤惠十足。刘邦时常忙于公务,家里家外根本看不到他的影子!吕雉便在家里任劳任怨,养育儿女,孝顺公婆,养蚕纺织,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刘邦在外征战的时候,吕雉和儿女们都被留在了沛县。这样辛苦的日子,居然一天天磨炼了吕后的顽强意志。她一方面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庭,另一方面也期盼着和刘邦的团聚。

公元前205年,在与项羽的一次激战中,吕雉被楚军俘虏。在此期间,她吃尽了苦头,尝尽了人间的心酸。直到楚汉议和,吕雉才被放回了刘邦的身边。

但是,位高权重的刘邦身边,早就有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的陪伴。刘邦登基以后,虽然按照惯例封了他和吕雉的儿子为太子,但很快便又找了个由头,想要“废长立幼”。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类似的句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3)

网图侵删

世人嗟叹吕后凶残、心狠手辣,却不曾想过:她之所以会“黑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刘邦“种”的因,吕后“结”的果。

试想:如果刘邦发达以后,能够一心念着吕后的好,他的身边又怎会出现“戚夫人”之流?如果没有了戚夫人的枕边风,刘邦又怎会心心念念想着“废长立幼”?

如果刘邦没有激起吕后的嫉妒和愤恨,吕后一介妇道人家又怎会想着染指朝政?又怎会想到残暴地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段故事被以一个新的角度解读之后,我们真可以套用一句时髦的歌词了“百因百因必有果,你的报应就是我”。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类似的句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4)

网图侵删

听完了这个故事,再回到我们的育儿话题,从吕雉的身上,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启迪呢?我想,一个忍字便是精华之所在了。

在为刘邦留守沛县的日子里,在和戚夫人共事一夫的日子里,如果没有忍辱负重做支撑,很难想象,吕雉能不能撑到最后。都说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吕后无疑做到了这点。

当妈的路上,我们的“三忍”也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1、忍着不乱发脾气

2、忍着不去帮忙

3、忍着不去催促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类似的句子(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5)

网图侵删

表面看来,这“三忍”好像有点不近人情的味道。但是,仔细想想,孩子懂得情绪管理、性格独立、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不也正是被这“三忍”造就的吗?

吃得了一时的苦,方能养成一生的好习惯。育儿路上,你我同行。关注我,分享更多的百科育儿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