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给自己或者家人买一份保障,但觉得保险水太深,怕被坑

不要担心!为了帮大家避坑,今天我把从业了好几年总结的一些【注意事项】分享给大家

特别是保险小白,一定要记住这26个“不要”!!

1.不要因为亲戚朋友在卖保险,就盲目买。记得货比三家

保险业有个名词叫“人情单”。买了人情单的人,是最纠结的一群人。他们耐不住亲戚好友软磨硬泡,仅因为信任就买下一份保险。

等到冷静下来一看,发现自己已经掉入了一个大坑,每年还要丢几千块钱进去。本以为是保障用的,结果重疾保额只有5万。

每年交上万保费的是你,不是卖你保险的那位熟人!

熟人卖的保险,符合需要就接受。不需要就果断拒绝。

2.不要在买保险前体检,万一检查出异常,可能影响投保

目前大部分的保险,都需要做健康告知,健康告知其实就是回答一份健康问卷,你只能填“是”或者“否”,以确定你的健康情况是不是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

如果你无法通过健康告知,那就需要提交资料给到保险公司核保,比如历年体检报告、病历资料等。

若核保结果不理想,有可能会被拒保,也就是买不了保险。

为了不影响投保,我们在做健康告知时,就要慎重一点,告知的技巧是——“问到的就如实回答,没问的就不回答”。

而这里的“如实”,就是以我们投保当下实际掌握的情况为准,你没去体检,即使身体有些小异常,因为不知情,那告知时选择“否”,不能算隐瞒病情。

反之,你买保险前去做了个详细的全身体检,结果被查出“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

刚好你想买的保险在健康告知里,问到了“是否曾经或目前有体表或体内肿块、息肉、结节、囊肿”,你明知自己有,却故意不说,就属于隐瞒病情了。

由于违反了“最大诚信原则”,很容易给未来的理赔留下隐患。

3.一年买保险花的钱不要超过年收入的10%

如果超过了年收入的10%-15%,缴费可能会有压力。

4.每个人健康情况不同,不要照搬别人的保险方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健康险现在基本都有健康告知,要是照搬了别人的方案来投保了,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理赔。

另外,预算也是根据家庭年收入来定的,每个家庭预算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险种的组合、每个产品的保障责任,都是比较个性化的。特别预算较少的朋友,一定要选择自己最需要的,性价比才更高。

5.不要没做好健康保障,就买理财险

意外和疾病是眼前的风险,至于远期的教育、婚嫁、养老、传承等需求,可以往后稍稍。

在配置完保障型保险后,经济条件还允许,可以配置理财险,如若不允许,咱们等将来条件好了再来配置,问题也不大。

6.不要买分红型、返还型、捆绑型保险,性价比很低

分红险这类产品的本金是可以保证的,但分红,也就是收益,是不确定的。可多可少。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分红会多一点;如果遇到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没有分红也是可能的。

而且分红型保险的分红,通常是不进行公示的。到底当期有多少收益、持续有多少收益也只有买过的人才知道。

看不透就容易掉坑,不建议大家对分红型产品有过高的期待。

7.做健康告知时,不要隐瞒健康异常情况,要做到有问有答,不问不答

如实告知≠全部告知!

那在做健告时遵循一个大原则就好,即:问到了就如实回答,没问就不回答。

问了,但故意不答,或误答、漏答,都违背了最高诚信原则,一经保险公司发现:

轻则解除合同,退保费;

重则拒赔,保费也不退。

但没问,你偏要多答、强答,比如明明还没确诊,甚至就是你臆想出来的症状,也非要告诉保险公司,那结果也不会好。

大白就见过,只是压力大,偏说自己是焦虑症,结果被拒保的。

8.不要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买寿险

寿险是买个家庭经济支柱的,老人和孩子不赚钱,不需要买,

而且保监会对孩子身故的保额有限制,所以不用买。

9.不要给55岁以上老人买重疾险

如果爸妈年纪在55岁以上,买重疾险性价比已经相当低了。

你们在给父母买健康险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这个配置思路:国家医保>意外险>医疗险/防癌医疗险>重疾险/防癌险>寿险

10.市面上保险五花八门,不要随便买,有4种必备的: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

11.投保后不要疏忽,记得保存好保单

一、重疾险

1.除了重疾,不要忽视轻症、中症保障

即使是癌症,也不是一天就能得的,它有一个长期恶化的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

如果非要癌症这么严重,重疾险才赔,那拿到赔偿金不容易;

早期癌症,也给赔,才人性化,等于鼓励我们早发现早治疗。

这就是轻症、中症的作用,所以能保,尽量保上。

2.不要为了保障终身,降低保额

买重疾险:保额永远放第一

道理很简单,我们买重疾险,无非怕一场大病就把家人拖垮。

唯有保额够,赔的钱多,够治病保命,才能做到。

成人,大白建议保额至少买够30万,50万基础,一线城市、收入高,买到上百万也没问题。

不要觉得保额买够,保费压力会很大,现在很多重疾险,都有重疾额外赔。

即某个年龄前查出重疾,除了赔保额,保险公司会再多赔一笔钱给我们。

保额够了,再考虑保定期or保终身、单次赔or多次赔、癌症二次赔、心血管二次赔、豁免、身故等其他保障。

3.不要买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重疾险、定寿分开买更好

保终身的重疾险,如果身故赔保额,等于买了个必赔的产品(人总有一死)。

不会亏,就是价格贵点;不过,如果重疾先赔了,身故就不赔了。

所以大白更建议,重疾险、寿险分开买;这样得大病,比如癌症,重疾险先赔一笔钱;要是癌症没治好,人去了,寿险又能赔一笔钱。

即使身体状况,买不了重疾险,但寿险能买上,大白也建议买。

不少大病家庭,治到最后,还是人财两空,而损失掉的“财”,可以用寿险赔的身故金来弥补,这样至少病人离开时,不是带着对家人的愧疚之心走的。

4.不要买不含高发疾病的产品

首先,重疾方面,目前市面在售的重疾险,银保监规定了一定要包括哪些疾病, 且这28种重疾的理赔率高达 95%以上,极大地杜绝了高发重疾不理赔的情况。

看高发,主要要看下轻中症。

选择轻中症保障时,并不是一款产品保的轻症、中症种类越多越好,还要看高发的是否涵盖在内,因为只有发病率高, 拿到赔偿的机会才大。

以轻症为例,除了重疾新定义规定的三个病种外,还有其他常见的高发轻症,表格汇总如下:

买保险最常见的6个误区(一定要记住这26个)(1)

5.不要太过在意保障的疾病数量,很多只是噱头

理论上说, 病种数量越多,对我们越有好处,但如果为了表面上的重疾数量,而支付高额的保费,就有些不划算了。

毕竟高发的大家都有,其他再怎么弥补,也最多 5%的差距。如果预算有限,只要覆盖 28 种重疾,问题也不大。

当然,如果预算充足,产品费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保障病种更多,对病种理赔条件更宽松的产品

二、百万医疗险

1.不要买生病过、理赔过、产品停售就不能续保的产品

保证续保有两个核心:

无条件按原有条款续保, 不管是停售、 被保人理赔;

保证费率续保, 即产品在首次投保的情况下已经定义了你今后续保的费率, 不能调整

2.不要买没有增值服务的产品

三项含金量比较高的增值服务: 绿色通道、医疗垫付和外购药报销。

一般来说, 百万医疗险和高端医疗险都包含这三项增值服务。

3.不要买理赔门槛很高的产品

百万医疗险一般都有1万免赔额的存在,这使得赔付率降低,百万保额才会只卖几百块钱。

而且不限社保用药,可以很好地弥补大病造成的医疗损失。

住院医疗费用、特殊门诊、门诊手术、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费用,这4项保障责任是比较基础的,基本成了百万医疗险的标配。

但有的产品会在细节上挖坑,比如陪床费、救护车使用费,就悄咪咪的不给你保,

4.不要相信业务员说的百万医疗不能单独买,都是可以分开买的

三、意外险

1.不要买只赔全残的意外险

并非所有的意外险都有意外伤残保障,有的产品可能只保全残,而不保程度较轻的残疾,选购商品时需要格外注意。

2.不要买长期意外险,保障鸡肋,价格贵10倍

意外险主要防范的是意外风险,与个人健康状况无关,一般没有健康告知(部分有),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保费。

即使出险,第二年也可以正常购买,不存在续保问题。

所以,完全没必要购买长期险产品,一年一买就可以了。

3.不要买理赔门槛很高的产品

四、寿险

1.不要给老人和小孩买寿险

2.普通家庭不要买保障终身的寿险

终身寿险则适合预算十分充足,有财富传承需求的人。

3.保额不要买太低

定期寿险建议保额至少要覆盖大额的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大病支出等项目,或为家庭年支出的 5 倍,比如家庭年支出为20万,那可以考虑100万定寿。

良心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不知道具体怎么搭配保险的,可以参考下面这2张图,总结了2份28岁的保险方案,预算3000、预算3500元都能搞定~

保险方案3000:

包含4大险种,基础必要保障全面,疾病和身故都能报,适合预算不多,或有经济责任要全面保障的朋友。

买保险最常见的6个误区(一定要记住这26个)(2)

保险方案3500:

重疾保终身,不用担心年纪大后的疾病风险。适合大部分没有经济压力的选择。

买保险最常见的6个误区(一定要记住这26个)(3)

如果是不同年龄,或者预算,可以直接留言给我哈~

PS:普通人要搞清楚保险实在是太难了。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梳理了一份完整的《家庭保障指南》,全篇共计3万多字。 教大家辨别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可以点此领取:大白读保 - 明明白白读懂保险 不花冤枉钱

关于大白

大白独立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专业的保险科普与测评

坚持用大白话说清保险,让大家买保险不花冤枉钱。

买保险最常见的6个误区(一定要记住这26个)(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