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永不让看热闹的我们失望。

上一期,一直站在怼郭敬明统一战线的李诚儒和陈凯歌内讧了,陈凯歌用最文雅的词汇说着最伤人的话,把笨嘴拙舌的李诚儒老师怼得坐立难安。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

到底是什么戳中了陈凯歌,让他如此失态地回怼?在一片揣测中,有豆瓣er发了《霸王别姬》编剧芦苇三年前的访谈,印证了陈凯歌对《无极》的在意。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

所以是的,今天要聊的不是《演员请就位》,而是我顺着访谈截图找到的2017年CIBN的《剧本堂》这个节目,两天里撸完能找到的所有片源。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

优酷搜索“剧本堂”可得

这个节目制作粗糙,大部分片源画质感人,字幕还有很多错别字,但每个受访编剧都很犀利敢说,若你没时间看完500余分钟的全集,就听我讲讲这20位业内大编剧,在三年前都说了些什么吧。

1 访谈概况

《剧本堂》这个业内编剧访谈节目糊到什么程度呢?几大互联网视频平台只有CIBN作为上传者上传的片源,豆瓣词条下短评只有7条,长评为0。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

我能找到片源的共有20位编剧的18期节目,但豆瓣显示只有11集,至于百科词条更是毫无信息量,总之就是一个字,

可是访谈内容却非常有干货。

罗列一下访谈的大编剧,大家感受一下分量:

芦苇、史健全、束焕、赵冬苓、陈彤、王宛平、刘毅、高璇、任宝茹、宋方金、余飞、冉平、冉甲男、周智勇、高大庸、温豪杰、王兴东、袁子弹、史航,当然也少不了一直在风口浪尖的汪海林。

无论你是否知道他们的名字,你一定看过他们的代表作,这些编剧合作的班底囊括了中国影视剧最顶尖的团队:电影方面如陈凯歌、张艺谋、姜文、吴京、徐峥、冯小刚、吴宇森、王全安等;剧集方面如陈家林、郑晓龙、赵宝刚等团队和正午、新丽、柠萌、华录百纳、耀客等公司,下文提到时会简单介绍。

他们的访谈内容,除了编剧心得与技巧等专业干货外,最有趣的,还是集中在“与导演”、“与演员”和“与资本”这三方关系上。

2 编剧与导演

在这方面最敢说的,当然是与各大导演都合作过的芦苇老师

芦苇老师代表作包括《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等,这三部作品分别是陈凯歌、张艺谋和王全安三位导演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也分别拿下了戛纳金棕榈、戛纳影帝和柏林金熊,从任何意义上,他都是国产电影编剧的领军人物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5)

所以他的吐槽也特别狠……

他说《霸王别姬》时期的陈凯歌状态特别好,虚若怀谷,别人的意见都能听进去……汪海林“挑事儿”说,那就是现在状态不好喽?芦苇说,状态是看电影作品说话的。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6)

他说看完《无极》走出影院,请他看电影的华商报记者问他评价,他批评了一通,结果第二天直接见报,他与陈凯歌就再无往来了。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7)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8)

他说吴宇森拍《赤壁》,非说《赤壁》这个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是和平……最后他的剧本被弃之不用,使用的剧本里很多台词都是吴宇森夫人写的,包括当年网络爆梗的“萌萌系列”……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9)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0)

他说王全安拍《白鹿原》一开始还是自己推荐的,结果写剧本的四年多里他们合作了《图雅的婚事》后,他对王全安有了新的判断,觉得他拍不了也理解不了这种大时代的大故事。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1)

结果到拍摄时,王全安自己16天写了个剧本,用了芦苇老师剧本里1/6不到的内容,看完成片后芦苇老师就放弃了第二署名权。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2)

看完他这集我的感受是:这都是可以说的吗?

在这些编剧的吐槽里,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导演改本子的怨念。细细听下来,导演魔改剧本的动机主要有:

1、捧角儿加私活

这是芦苇老师最狠的吐槽,说吴宇森一直跟自己念叨林志玲这个演员人美戏好,他说那不如去拍貂蝉拍大小乔……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3)

说王全安把《白鹿原》改成《田小娥传》,汪海林此处又插刀,cue了张雨绮的戒指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4)

2、导演强势

史建全老师是《鬼子来了》《无悔追踪》和《三枪拍案惊奇》的编剧,但他自己说《鬼子来了》在拍摄时已经被姜文改了大半,最后有所保留地表示了肯定。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5)

强势的大导通常都非常热爱改剧本,早些年也许还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成名越久可能也会越自负,没有人把控着,出来的东西水准如何,就完全看发挥了。

3、水平不足

宋方金,2018年上过《吐槽大会》,对于正与郭敬明穷追猛打,曾经刷屏的《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这篇著名的文章也是出自他手,代表作有电视剧《手机》、《决胜》等。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6)

当年,他与宋丹丹隔空骂战的“两宋战争”相当轰动。

在那场论战里,争议中心《美丽的契约》这部剧的导演余淳作为剧方代表,坚定站在宋丹丹这边,说宋方金“所写《美丽的契约》剧本质量不佳,不得不改,宋丹丹是被冤枉的”,最终宋方金在网上晒出了三集剧本供大家评判。

而在《剧本堂》的访谈里,宋方金直言:余淳和宋丹丹完全是水平不够,才会乱改剧本。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7)

4、追捧流量

汪海林在自己的访谈里说,电视剧演员乱改剧本已经成了行业顽疾,但导演多半会顺从,一是明星中心制后大咖成了一部剧的中心,二是导演嫌沟通起来麻烦费时间。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8)

5、其他未言明的原因

冉平、冉甲男父女,父亲冉平是正剧编剧,代表作有刘晓庆版《武则天》、李雪健版《水浒传》等,父女搭档后主要做东方魔幻题材的剧本,代表作包括《画皮2》《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赤狐书生》(待上映)《封神三部曲》(待上映)

他们的访谈里提到,《三打白骨精》中巩俐饰演的白骨精本来还有很合理的人物前史,但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成片里,二位没说。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19)

同样的还有《港囧》。作为《泰囧》《港囧》《民兵葛二蛋》的编剧,束焕老师说《港囧》最初的剧本与《泰囧》一样,是以两个男主角为主的纯粹公路片,赵薇杜鹃这两个女性角色戏份都不重,但后续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版本,他也没有说。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0)

《三枪拍案惊奇》也是如此。史健全老师说出来的作品跟自己剧本是“天上一脚地上一脚”。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1)

但除了提到因为选用当年最火的“小沈阳”而改变了美术风格和语言风格外,也没有详述其他原因。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2)

他的访谈里还有被消音的一段《无悔追踪》变更内幕。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3)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4)

3 编剧与演员

上文提到宋方金与宋丹丹的“两宋战争”,热闹到被编成了2014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5)

那一年这场隔空论战炸出过很多业内发言,大家对演员改剧本这件事各抒己见,《剧本堂》里各位编剧的访谈也不可避免聊到这个话题,他们对演员的二度创作也是态度不一。

汪海林和宋方金都是相对强势的编剧代表,认为塑造角色是编剧的任务,演员如有意见,不是不可以探讨,但要提前沟通。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6)

而赵冬苓老师(代表作:剧版《红高粱》《青岛往事》《沂蒙》《猎狐》)则认为,在自己交稿的那一刻,作为编剧的一度创作任务就完成了,后续二度创作、三度创作,都与编剧没有太大关系,不然就太痛苦了。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7)

但纵观所有的访谈,没有人如当年的琼瑶一样,说我的剧本一字不能动。最强势如宋方金,也不过是说,我的东西要听我的。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8)

你能看出,他们其实非常欢迎基于戏剧艺术的探讨与修改意见,屡次被提到的正面例子,是陈道明老师。

汪海林被他叫去救场《卧薪尝胆》,一边写一边拍,二人共同完成了许多经典戏份。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29)

宋方金对陈道明在《手机》中的修改意见也是大为赞赏,认为这才是有水准的演员二度创作。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0)

被嗤之以鼻的,是演员或水平不足或出于私心对剧本的胡乱改编。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1)

访谈里提到的明星还有很多。比如赵冬苓盛赞了黄轩、周迅和黄渤。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2)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3)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4)

刘毅佩服黄渤在角色上下的功夫。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5)

陈彤(代表作:《一仆二主》《离婚律师》等)夸关晓彤漂亮聪明、得天独厚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6)

比较让我意外的是史健全老师对《无悔追踪》这个剧的隐隐不满。说起来,这部剧集虽然播出于1995年,却至今仍是谍战剧品目下的另类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7)

按照他的说法,这剧一开始是冯小刚和王朔想要做的,演员定了陈道明和葛优,后来因种种变故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8)

他说很多台词他是按照贯口的方式写的,但由刘佩琦演出来,就完全泄劲儿了。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39)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0)

4 编剧与资本

国内影视行业编剧的地位低下,已是老生常谈了。

我们今天来看,在2017年《剧本堂》访谈那个当口,互联网资本对影视行业的冲击只能算刚刚开始,很多问题也是刚刚浮现,还远未结束。

汪海林当时说,电视台跟着网络平台的步子走,只能是死路一条,今天看完全正确。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1)

汪海林和宋方金说,影视行业应该是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2)

而于正郭敬明的大行其道,正是资本逐利造成的。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3)

刘毅(代表作:《战狼1、2》等)作为多年的网文读者,说IP不是问题,问题是资本没能力鉴别IP。编剧反对的也不是IP本身,而是“唯IP”“伪IP”,前者是非IP不影视,后者是数据造假。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4)

面对资本闯入后被颠覆的行业规则和创作规律,有的编剧选择减产,有的编剧选择交剧本后不闻不问,也有编剧积极拥抱行业趋势、调整自己的创作方向。

我不能说谁对谁错,我只是心疼芦苇老师那十几个根本没有拍出来的剧本。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5)

我始终觉得,哪怕再市场导向、再下沉为王,也不能只顾低头捡钱,而不抬头望天。国产影视剧的脸面和天花板,不该是那些无脑小甜剧和特效大烂片。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6)

访谈里当然不止上述内容,还有很多有趣的话题。

比如深度参与了“琼瑶诉于正案”的余飞老师谈抄袭等侵权鉴定问题。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7)

比如拿了金马奖最佳剧本的周智勇(代表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中国合伙人》等)谈剧本里人味儿的重要性。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8)

比如很多编剧都聊过的,关于类型片要纯粹一点、要知道自己的受众是谁。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49)

剧本,当然只是影视行业里重要的一环,是不是最重要的,大家见仁见智。

编剧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探讨影视行业的发展与问题,当然免不了立场偏颇,很多说法可能也只是一家之言。

但看完这十几集的访谈后,我一时分不清在三年后的2020年,影视行业是变得更好了,还是变得更糟。

如果说在变好,彼时宋方金批评《花千骨》根本不能算作品,只能算理财产品,可这三四年来,大批远不如《花千骨》的影视剧成为主流,如果说那几年观众是被迫吃糠咽菜,现在简直是被迫吃屎。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50)

喂你吃屎还不够,水军评分、粉丝控评和各平台KOL的站台,还联手堵住了观众的嘴,洗脑观众那些只是“有小小不足的佳肴”。

如果说是变糟了,起码这几年观众在反抗,IP 流量在逐渐失效,佳作在涌现,虽然数量依然稀少。

陈凯歌评论李诚儒(陈凯歌怼李诚儒)(51)

这些接受访谈的编剧,大多是影视行业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传统编剧,过往作品皆以正剧为主,调性上显然不是当下平台追捧的主流。

有人觉得他们创作巅峰期已过、难出佳作,有人嫌他们过时保守,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有人觉得大编剧性价比低,剧本反正都是要瞎改的,不如用新人。

但最起码他们还在坚守老手艺人的创作规律,不拿观众当傻子糊弄。

行业当然要变革,没有人能抵抗变化,但我们,真的走在正确的路上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