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

编者按:2022年7月1日,成渝铁路通车70周年。70载风雨兼程,这条跨越巴山蜀水的“新中国第一路”,如同岿然不动的丰碑,镌刻下时代风云。在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困难时期,这样的“中国制造”是如何诞生的?从一条铁路到现在成渝间的“三线并生”,再到联结世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铁路又是如何不断演化,蜕变的?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神鸟知讯6月28日起推出《从“成渝”看“成渝”》系列报道,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展示成渝“双城”社会经济发展的壮美图景,见证成渝沿线的历史变迁;聚焦展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践和未来,深情记录伟大时代。第五篇我们搭乘时光列车,从成渝铁路“摆”到成渝高铁,一窥汽笛声里的奋斗史,轨道上的双城梦。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2)

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重庆至成都504公里,列车运行18个小时,停靠61个车站,成渝间全程需要13个小时左右,一声声汽笛长鸣深刻地改变了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交通格局,更为区域经济腾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初建到现在,70年间,连接成渝间的铁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见证着成渝“双城梦”。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3)

● 全线电气化改造,相当于新修一条成渝铁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横空出世,奏响了重庆和成都“牵手”的第一声强音。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4)

成渝沿线物资丰富、产业密集。铁路通车后,丰富的物产和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被运往祖国各地,来自外地的货物、人员也得以较快进入川渝,重庆成都及沿线城市经济因此得到飞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有赖于道路物流拉动,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5)

成渝铁路开通初期

成渝铁路客货运极其繁忙,火车北站(成都站)老售票员杨世贤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售票员交接班的时候,点钞都要一两个小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渝铁路上的列车牵引车为蒸汽机车,因动力有限,开行的列车对数也有限。对成渝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1977年,成渝铁路启动电气化技术改造,电气化正线从成都东站起至重庆,加上重庆枢纽环线,共长553.5公里,相当于又修了一条成渝铁路。与此同时,位于成都二环路的成都火车北站也迎来了一次重大改建。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6)

上世纪80年代,成渝线简阳站客运职工给车上的旅客倒水 。资料图

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共改造50个车站,架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983条公里,新建牵引变电站10座、开闭所3座,改建站场电力67站,迁改电力线路537处。

成渝铁路实现电气化后,全线通过能力由每日31.5对列车增至45对,运输能力由610万吨/年提高到1300万吨/年,列车牵引由蒸汽机车改为韶山1型电力机车,列车牵引质量由1500吨提高到2720吨,相当于新修了一条成渝铁路,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7)

庆祝成渝铁路全线电气化剪彩

1980年,“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许许多多中国人背起行囊,有的归心似箭,有的仗剑天涯,火车正好承载了关于回家和远行的意义,“仿佛站在火车边上,就已开始流浪。”

在成都火车北站原工作人员李泉鹤记忆中的春运,是站前密密麻麻的排队人群挤满整个广场,是到了夜里,没买到票的人们带着铺盖卷在售票窗口前打地铺通宵排队。那是李泉鹤记忆中成都北站最辉煌的年代,那也是火车票一票难求的年代,为了满足更多旅客的出行需求,铁路也在不断提速。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8)

● 高铁时代 开启成渝“双城梦”

解决了“从无到有”,接下来就是“从有到快”。进入新世纪,成渝铁路随着线路、装备的提升,不断超越不断领先于西南。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9)

资料图

2006年1月遂渝铁路通车,2006年5月开行成渝城际列车,成渝铁路运行时间从10小时压缩到4小时。值得一提的是,成遂渝铁路遂渝段还承担着一项发展高速铁路所必须的重要试验--无砟轨道铺设试验。当时国家正在大力发展高铁,而拥有无砟轨道核心技术的国家不是惜售就是漫天要价,该试验的成功为全国高铁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009年“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开行,成渝铁路运行时间从4小时缩减到2小时42分。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0)

2010年1月2日,D5106次列车的司机驾驶“和谐号”动车组行驶在成渝铁路上。新华社

2012年12月遂渝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全线开通,成渝铁路运行时间从2小时42分缩减到1小时58分。

而真正让成都和重庆敢于畅想“1小时通达”的,是高铁时代的到来,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作为我国“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高铁全长299千米,成都至重庆的单程时间缩短至1个半小时。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1)

成渝高铁(成渝客专)

时空距离的再次拉近,也使得成渝"双子座"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有力带动沿线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成渝高铁还与郑渝高铁、渝贵铁路、渝利铁路连接,成为全国铁路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2)

成渝高铁达速运营首发车-“红海豚”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

2020年12月24日,成都东站,红海豚”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驶出站台,朝成都一路奔驰而去,在“红海豚”奔腾的身影背后,成渝两地间505公里的时空距离,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小时缩短到62分钟。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3)

当退休成渝铁路火车司机李国方第一次登上成渝高铁列车,他激动得泪目:“国家的铁路发展得太快了,无法形容!”而他的父亲李鸿升,曾是老成渝铁路开行第一人;他的儿子李治刚,是成渝高铁达速运营首发第一人——一家“铁三代”,见证成渝时间距离的不断缩短。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4)

李治刚(后)与父亲李国方(前)图据西南铁路

经过近70年的建设,成渝铁路、成遂渝铁路、成渝高铁这三条代表不同时期的铁路串联起成都、重庆这两座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从13个小时的颠簸,到4个小时的快速通行,再到1小时通达,成渝间的铁路见证了两地“双城梦”的实现。

据铁路部门提供的数据,今年1到9月,成渝两地日均开行列车100余对,日均发送旅客9万人次。根据客流预测,到2030年,成渝高铁每日开行动车组将达到200多对,年最高运能可达6000万人次。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5)

● 不断“生长” 老线路焕发新活力

在成渝铁路峰高铺站内,每天都会出现这样一次不期而遇:成渝客运专线上疾驰的高铁,与成渝铁路上缓行的慢车擦身而过。两条几乎并行的铁路线,同为连通重庆和成都两地,却一老一新,一缓一疾。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6)

荣昌区峰高铺站,一列成渝高铁(左)从老成渝列车旁驶过。

过去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渝铁路上有的铁路专用线因厂矿搬迁而废弃,又有更多的铁路专用线新生。

庙子沟站是1952年建成通车的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上的一个四等小站,曾相继办理到成都、资阳、资中、重庆等地的客运业务;2012年,随着成渝铁路旅客列车的减少,这座距成都市区60公里的小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全站仅留6人,主要确保来往列车会让安全、提高区间通行能力。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7)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让庙子沟站重新焕发新的生机。2020年5月,从庙子沟站引出新建的1.4公里航油专用线通过验收,并于2021年1月开始运输,来自兰州、昆明、广州等地的货运专列,运来一车车航油,经全国铁路干线网汇入成渝铁路、货运支线,源源不断地供给到天府机场。

庙子沟站站长赵富修介绍,2021年10余万吨航油经庙子沟站转运,繁忙的时候,每两天就有一列专列抵达。为确保货物抵达能及时转运,庙子沟站通过国铁货运95306平台,及时跟踪到达本站的货运列车动向,车站工作人员也增至25人。

未来的庙子沟站还将更繁忙。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庙子沟站还将新建两条专用于货物运输的铁路专用线,为成都东部新区建设提供支持。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成渝铁路这条老线焕发新的活力。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货物运量持续增长,今年1—5月就达1059.4万吨,同比增加1.4%。

来自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1年成渝线货物发送共计386.6万吨,主要品类有金矿189万吨、化肥44万吨、煤炭29万吨、集装箱28万吨、石油27万吨、钢铁25万吨;货物到达共计2122.1万吨,主要品类有集装箱406万吨、矿建365万吨、钢铁293万吨、石油282万吨、粮食226万吨、煤炭180万吨。

成渝铁路发展历程(从成渝看)(18)

风雨70载。成渝铁路,一直奔跑在追赶速度的路上,刻印在国家记忆里,镶嵌在双城发展中。老当益壮,正焕发着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