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牛排对于当今中国百姓来说再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因为如今从超市到网络,家庭牛排遍地开花,随处可见,据最新网上数据表明,家庭牛排已占据网络电商冻品类别40%以上的份额。制作一份家庭牛排这种来自于西方的美食对于擅长拿筷子的东方人来说已变得易如反掌。但很少有人知道“家庭牛排”竟然是当年一位名叫王宏亮,30岁不到的年轻创业者所发明的。

牛排可以用微波炉做(和他的微波牛排)(1)

70年代末在浙南地区的一座小城市里,一户姓王的人家的男婴呱呱坠地,由于他的哭啼声震耳欲聋,使整个院子里的人都不得安宁,故取名王宏亮。从幼儿园开始,“安分”两个字和王宏亮就毫无关联,从小学到步入社会,王宏亮被“劝退”过不下于十所学校,他是同学和老师眼里的“坏孩子”,逃学、打架、赌博......这些陋习样样精通,一直到19岁那年,再次“招事”的王宏亮被关押进了拘留所,隔着铁栅栏,看到母亲苦口婆心、泪流满面的一幕,他暗下决心,出来后必将洗心革面重新开始!说到做到,出来后的王宏亮找了一份厨师的活,用他的话说:并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想换个环境,远离之前的哪些狐朋狗友。谁知道厨师的活一干就是5年,最终他被一位亲戚请去一家新开的牛排馆当采购,也是因为他5年的厨师生涯对厨房里的一切知根知底,把采购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干了一段时间,王宏亮发现一个问题,当地卖西餐调料的只有一家店,有点类似于独家垄断生意,王宏亮貌似嗅到了一丝商机,三个月后一家名为“多味坊”的小店开在了当地仅有那家西餐调料店的对面,老板就是年仅25岁的王宏亮。

在没有关系网、资金短缺的恶劣条件下,王宏亮顶着压力,打破常规模式,抓住了对面餐料店守株待兔式的陈旧销售短板,率先请了一个业务员,打开了主动上门推销的模式。在当年的圣诞节期间,当地新开了十家西餐厅,王宏亮带着这个业务员便一举拿下了九家西餐厅的业务,使得“多味坊”半年后在餐饮界声名鹊起......

牛排可以用微波炉做(和他的微波牛排)(2)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王宏亮和他的“多味坊”小团队如鱼得水,业绩节节升高,行业内已是无人不知这个迅速升起的后起之秀,但是对于年轻的王宏亮来说并不满足于现状,做西餐调料无非是去东家进货卖给西家,王宏亮非常清楚的知道做得再好也无非是个二道贩子,所以打出自己的品牌是他这么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终于凭借着多年的厨师功底,加上这几年对西餐牛排不懈的研发,在2006年开出了全国第一家以“家庭牛排”为主题的“多味坊家庭牛排”专卖店,同时也拿到全国第一家有家庭牛排生产资质的工厂的QS认证。在接下来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直营店和加盟店已开出50多家,王宏亮的名字多次出现在当地报纸、杂志、电视屏幕上,市创业楷模、十大风尚人物、农业龙头企业等头衔荣誉比比皆是,他已经从一个无所事事的街头小混混蜕变成一位成功的年轻企业家!

2009年心怀大志的王宏亮斥资千万在上海青浦买下约8亩地的厂房,经过大半年的图纸设计及装修,2010年他带领着他的团队离开了生活了30多年的家乡,踏进了每一个企业家都向往的“战场”——上海!

牛排可以用微波炉做(和他的微波牛排)(3)

初来乍到,虽然上海的牛排事业不如在老家时发展得顺风顺水,但对于而立之年的王宏亮来说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他不但带来了工作团队,连同他的妻儿也一起搬了过来,并且他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用他的话说“卖房子并不是缺钱,而是把后路斩断了,在上海混好了自然事业家庭就定点在上海了,混不好就算要饭也要在上海要!”凭借着这股韧劲和坚持,终于在2012年初公司慢慢走上了轨道,这时全国做牛排的厂家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竞争也随之激烈起来,此时的王宏亮把每年赚取的利润大部分投在了研发费用上,因为他知道只有研发创新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有一天,王宏亮加班回家,在家门口的便利店买烟时看到一个白领买了一份微波米饭放在微波炉里加热,这个平淡无奇的画面却给王宏亮带来了一丝灵感,心里暗想:能否把牛排也做成像微波米饭一样方便快捷的微波牛排呢?那一夜他失眠了,满脑子的“微波牛排”,第二天早上,在他公司的会议室里坐齐了公司的高层,会议室的小白板上就出现了“研发微波牛排”六个字了!

接下来的日子从选肉原材料到生产机器设备;从微波牛排的盛器到一次性刀叉;从各类配菜选材到牛排配方,王宏亮都亲力亲为,因为没有谁会比他自己更了解怎样的微波牛排更能说服人心。慢工出细活,终于在两年后做出了成品并取得了“微波牛排”的专利权,此时他并没有急着将新品推向市场,而是做出一小批样品投入市场,看市场反馈再做调整,他的目标是将此产品做到“一炮而红”。

牛排可以用微波炉做(和他的微波牛排)(4)

如今“微波牛排”也即将大批量生产出货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很快就能吃到3分钟就能制作出餐的“微波牛排”了。

王宏亮的牛排故事仍在精彩的继续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