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三届上海“五五购物节”12个标杆活动之一上海邻里生活节拉开序幕。本届上海邻里生活节以“人民城市 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覆盖生活惠购、便民服务、亲子康养、公益活动、文体休闲等多个重点板块,联动本市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及相关居民服务业企业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便民服务。

事实上,过去数月,不仅是消费领域开始重视对“邻里生活”题材的挖掘,社区营造一线工作者们更是始终在努力地探讨着、实践着。沪上知名的社区花园营建团队“四叶草堂”就是其中积极行动的一例。

“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同济大学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悦来受邀讲述近期策划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对沪上邻里新生活的观察与展望。

让疫情不“抑情”

上观新闻:2020年春天,因为疫情的到来,当各种社区营造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时,您带领团队在上海发起了“SEEDING邻里守望互助计划”(编辑注:seeding为“播种”的英译),助力相识的市民朋友以无接触的方式交换花种,与友邻重建信任、种下希望。过去数月,你们创新活动形式的探索始终没有停下。

刘悦来:没错。这些年,我们助力沪上一些社区营建社区花园,结识了很多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的市民朋友。所以,虽然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空间上的阻隔是暂时的,大家在心灵上的联结始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维系和延展。于是,我们在4月初发起了“SEEDING邻里守望互助计划”2.0版。

上观新闻:相比之前的1.0版,今年的活动策划有何新意?

刘悦来:过去两年多来,不少社区营造领域的工作者有一个相通的感受:疫情使得人们的生命意识更为敏感,同时也使得生命体验更为脆弱——人们比过去任何时刻都更需同时拥有“独自”和“一起”两种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SEEDING行动是过往社区花园项目在新境况下的迭代更新,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行动。面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我们鼓励大家从家庭阳台和邻近的楼道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和学习“独自”“一起”所需要的冷静、独立、善意、合作的能力,以个体和家庭的生命力,保障社区和社会整体的韧性。

基于上述认识,2.0版一方面是继续秉承1.0版“重建信任,种下希望”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提出了“让疫情不抑情”的口号,鼓励大家提出一些或新奇或有趣的“小事”,助力彼此在难免孤单冷清的居家时光里,依然可以拥有一份“待到出门之时,山花依旧绚烂”的笃定。

除了倡导大家继续以无接触方式分享种子、绿植、知识、温暖与信任,这一次,我们还拓展出“蔬菜居家再生行动”“变废为宝大作战”“儿童家校协作”“互助物资银行”“线上读书会”“观赏窗外计划”“云端茶话会”“技能分享文档”等主题板块,丰富大家的互动与联结。

伴随着活动的展开与推进,使我们深受启发、打开工作思路的第一个案例来自同济新村的张永梅老师。在两年前的SEEDING1.0版的行动中,张永梅老师就是最为我们团队的小伙伴津津乐道的“超级行动者”。

张老师原本是一位文化交流传播工作者,平日里就一直精心打理着自家的小院。参加SEEDING行动后,她在小院里专门用颜料将一辆废弃自行车装饰一新,成为一个全新的种子接力站,与友邻分享种子和收成。后来,张老师与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一对建筑师夫妇有了更深的交流和互动。没过多久,他们就一起合作,改善了小区中的一块公共空间,产生了当时第一个正式挂牌的“SEEDING花园”。这是一个完全由居民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共创的迷你社区花园。

这一次,当我们发起2.0版本的SEEDING行动后,张老师很快就响应了这次活动。她把之前已经维系了一段时间的“花友群”微信二维码发到了小区业主群和团购群里。那时,社区团购正热,扫了张老师的二维码后,花友群的规模一下子从原来的10人左右扩充到了100多人,现在有200多人了。

很多邻居一进群就问这里团什么,张老师就说,“我们这里不团菜,但是我们可以团一个春天”。一番朴素而又充满诗意的讲述,把很多邻居都“留”了下来。

一次难忘的旅行上海(他们为邻居们团出了一个春天)(1)

小区解封后,居民们在社区花园自发组织联谊活动。

团购群可以有新使命

上观新闻:这个“春天”怎么团呢?

刘悦来:张老师把她培育的十几种花苗摆到了自家花园外面的“种子接力站”,同时把花苗的照片发到了“花友群”里。想要这些苗子的邻居在做核酸检测或是在小区散步时,就可以顺路来拿。

后来,受张老师的启发,一些邻居也把自家的苗放过来供其他邻居取用。前后有30余户居民贡献了花种,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共享植物种子的氛围。大家拿回去以后就开始种植,并在“花友群”里交流经验。

他们最新的行动计划是,想把片区中一块堆满垃圾的荒废林地整理一下,做一点美化和更新。这个动议很快得到了50多位邻居的响应。大家一起商议改造方案和众筹方式。参与众筹的邻居们大都责任意识非常强,积极主动地齐心协力,想把事做成。大家很早就意识到,无论做任何改动或调整都不要给居委会、给小区里的其他邻居添乱,并基于这一共识形成了一整套行动规范。

上观新闻:最近,你们又策划了“团园行动”。从张老师帮助邻居“团一个春天”到你们鼓励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团园行动”,又是怎样一番升华?

刘悦来:很多居民看到“团园”,第一时间会联想到“团圆”二字,问我们是不是因为中秋节快到了。

其实,我们这个创意更多来自过去数月在很多社区里为邻居们筹集物资、忙里忙外的团长们。社区凝聚力和友爱互助精神的延续需要一定的载体。我们的团园行动正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社区生活中发挥载体的功能。

有朋友问我们,如今不少社区里的团长群、团购群都逐渐转淡甚至解散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发起这个活动?可以说,发生在我自己小区里的一个故事给了我做好这件事的信心。

多年前,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做过一个社区花园。没想到,疫情期间,这个小花园在我们小区发挥了重要的“安抚人心”的作用。因为这个小花园正好位于小区居民参与核酸检测的必经之路上,居民们每天路过它时都会细看一番。其间,依时序盛放的花朵迸发出来的自然美和生命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大家都会忍不住拍照留念。其中,绣球花特别受邻居们喜爱。

我们小区年轻团长萌青本就是爱花之人。6月初小区正式解封时,他得知有个郊区苗圃的绣球花正苦于卖不出去,快烂在地里了,便在征求邻居们的意向后,在小区里发起了一个“公益团”。

上观新闻:为何说这是一个“公益团”?

刘悦来:在苗圃里,绣球花是种在花盆里的。通常来说,取下花球的部分流通到市场上供市民买回家插花,剩下的枝干和茎叶就留在苗圃里继续培育。联想到社区花园里的绣球花种面临更新换代,萌青细化了一下此次“公益团”的参团方式。简单来说,邻居们可以选择只买绣球花、不要盆,也可以选择略微多付几块钱,连盆带花一起买回家,摘取花球后,把留有枝干和茎叶的盆捐给社区花园,培育未来新的绣球花。

没想到,这个动议得到了很多邻居的响应。一些邻居留下花球后,就把盆送到了社区花园。一些邻居买了整盆花后直接连花带盆捐给社区花园。最终,社区花园一共收获了30多盆绣球花种。

待小区解封以后,邻居们纷纷行动了起来,一起整理了花园里的杂草,正式把这些绣球花种种到了花园里。配合这一行动,居民们自制了海报,在小区内做了宣传,还拍了小视频留作纪念。整个过程非常令人振奋。

也就是说,邻居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秩序的恢复而不再联系,而是为团购群找到了一个新主题,展开新生活。如果说,这个群起先的使命是抱团取暖、守望相助,那么,如今,通过它,邻居们不仅延续、升华了友谊,也形成一个丰富彼此社区生活的共同体。尤其是让社区里的孩子们,有了更多可以参加的社区活动。

通过“团园行动”,我们也是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机制,将原先的一些社区团购群转化为社区生活群,将原来那些因团购而凝聚起来的信任和理解,转化为大家可以进一步谋划社区美好未来的共识。

一次难忘的旅行上海(他们为邻居们团出了一个春天)(2)

小小规划师们用画笔记录下对未来社区的畅想。

社区创新应顺势而为

上观新闻:事实上,在过去数月间,你们除了“团园行动”,还推动了不少活动的举办,有鼓励少年儿童展开社区未来畅想的“小小社区规划师工作坊”,有支持市民积极参与上海园林绿化、社区园艺等相关领域的活动和建设的“首届上海市民社区花园节”等。考虑到疫情防控等因素,这些活动的执行和落地并不容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刘悦来:“小小社区规划师工作坊”是前期就在进展中的活动,后来调整为通过线上方式来推进。考虑到疫情防控等因素,本次社区花园节以小范围的线下活动加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在推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有两点行动原则:一是坚持活动本身一定要足够有趣,二是坚持顺势而为。换言之,我们没有特别刻意地去想一定要干什么、一定要干成什么。

参与社区营造多年,我有一个体会: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民间智慧的眼睛。然后,在条件适宜的时候,把这些民间的智慧经由个体的行动稍作转化,成为吸引更多人来参与的社区营造活动。这些活动时常会像一颗颗种子那样,自带营养和时间表,待到水、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俱足时,自然就会萌发。

很多时候,我们推动的社区营造活动都是由一些大家力所能及的小事组成。但是,当更多的人开始参与进来、一起行动时,改变就会发生,进而塑造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不仅每一位参与者的主体性、责任心变得更强,他们还有可能带着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随之,一个新生活的共同体就会慢慢形成。

我们在社区层面展开工作,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挑战,有时候甚至会被一些居民质疑和误解。但一旦真的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经验是,不管活动规模有多大,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都应该建立起一个开诚布公的对话机制。彼此之间坦诚相待,也是形成共识的必经过程。对话也好,辩论也罢,在此过程中,大家对社会、社区生活、公共责任的理解,对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判断,都会更进一步。陷入误解或危机都没关系,只要我们还是努力地去化解,一定可以在走出一条路来的同时,促使相通的心意和社群认同在彼此的心间流淌。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为东明路街道三林苑居民区法治花园布满了居民们的巧思。 文中图片均受访者提供。 视频说明:《手把手教你如何营造社区花园》 四叶草堂提供

来源:作者:柳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