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白岩松经典回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岩松经典回复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今年是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履职的第10年,此次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三份半”提案。“以前参会我会提1到2份,今年就提得多了一些。有一份算半个提案,我还在完善,争取今年提交。”
从“001号”提案建议各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到建议设立医师节,再到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延迟退休、启动老年就业市场等等,白岩松用“权利、公平、进步”三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己近10年来的提案内容。
“政协委员不是说了算,但要想尽办法说得对、说得有‘提前量’、说得准,这才是政协委员要卖力气的地方。”白岩松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小声音汇聚成大声音去推动。
谈及在为群体发声时可能被误解,他坦言,“不说话不做事就不会挨骂,但能不说、能不做吗?要去做!很容易想明白的道理,那就继续去做该做的事情吧。挨骂了没关系,不要着急,最后的结果让时间去判断。”
老年就业市场
“启动老年就业市场,已经拥有了基础和现实紧迫性”
政事儿:去年全国两会你曾关注延迟退休,今年又提出要尽早研判和启动老年就业市场。为何多次关注这个话题?有现实基础了吗?
白岩松:2019年全国两会,我就提出要尽早研判和启动老年就业市场。但当时可能觉得年轻人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了,考虑老年就业市场,社会一时接受不了。因此这条被列为了意见建议,没有被作为提案立案。
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全社会对老龄化有了突飞猛进的认识,国家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人社部也表示,正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的改革方案。
数据显示,2021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已达2.67亿,其中60—65岁的人口总数接近7000万人。如果将女性55-60岁的人口统计在内,就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量。在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78岁的前提下,启动老年就业市场,已经拥有了基础和现实紧迫性。
在中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到来的前提下,“年轻老人”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们既拥有就业能力,相当大比例也拥有就业渴望,启动老年就业市场,有很多好处。比如在2021年新出生人口仅为1062万人的背景下,“年轻老人”是一支庞大的就业队伍,可以延长中国的人口红利。在老龄化社会面前,老年人继续工作,这使他们更拥有活力,更有利于健康。
此外,老年人有事干,就会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对老年人的子女来说,也是巨大的帮助。虽有养老保险和退休工资,但从长期来看,老年人就业获取收入,可以更好提升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质量下降。雇佣老年人就业,不用再交保险和养老金,会使企业更容易节省成本。相当多数量老年人所拥有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也是社会需求的。
政事儿:启动老年就业市场,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白岩松:第一是自愿原则。第二是尽量不挤占青壮年就业市场原则,开辟新的老年人就业领域。第三是法律和政策先行原则,为老年就业市场的平稳发展,做好准备。第四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在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的前提下,启动这项工作更是为未来做准备。
政事儿:具体来说,你建议应该怎么做?
白岩松:首先要法律先行。针对老年就业市场的启动,明确取消并惩治就业市场上的年龄歧视。同时,目前很多老年人就业与企业签的劳动关系,根本不受《劳动合同法》保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规范。在政府相关部门成立探索并推动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机构,领导老年就业市场的成长,组织专家学者启动老年就业市场的研判。在就业市场和相关的就业招聘中,试点开设老年人就业柜台,开招聘专场,寻找并扩大属于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在宣传舆论层面,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让公众对老年就业市场,有更多的了解和建议,共同推进这一项工作。
目前试点进行的延迟退休政策采用自愿原则。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报酬或补助,并按照志愿原则,鼓励退休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专业人士,回出生地西北、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三年周期的专业工作,补弥这些地区的人才外流。当然也鼓励其他地区的退休专业人才去参加这个项目或回家乡基层工作三年一个周期。
有些国家已有成熟的老年就业市场,并对聘用老年人的企业有不同的补贴。韩国平均70岁才会结束工作,也有相关成熟的老年就业市场。中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接近10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长。而老龄化初始,“年轻老人”的数量占大比例,这也正是推进老年人就业市场的好时机。未雨绸缪,一举多得,希望中国能拥有让各方都受益的老年就业市场。
非婚生子女权利保障
“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保护已上升到整个社会的范畴”
政事儿:你还提出要确保并落实非婚生子女权利。非婚生子女权利保障目前有哪些障碍?
白岩松: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第1071条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这个条款再次明确了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同时,对《婚姻法》第25条的相关内容有了进步性的改变,把“任何人”改成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这也就意味着,对非婚生子女权利的保护上升到整个社会的范畴。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长期存在“私生子”这个概念背后的歧视观念、对法律的认知水准、各地的发展差异及一些法律法规仍遵旧例而未做出调整等原因,导致非婚生子女在权利的维护方面时常遇到障碍。比如在有些地方没有结婚证,不符合生育政策为由就无法办理生育登记也导致无法上生育保险,孩子的权利得不到维护,母亲的权益也同样受到侵害;比如,原卫生部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13条规定,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当符合卫生部制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规定,但后者明文禁止了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也就意味着杜绝了这种可能;还有,目前男性可以保存精子延续自己的生育权,但女性却受政策限定无法冻卵,生育权无法在技术进步的现在与未来得以保护。这一切都阻碍着非婚生子女权利的真正落实。
政事儿: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白岩松:社会快速发展,导致非婚生子女的情况已经越发复杂,传统的道德评判和观念已经落伍于时代的现状。在现实越发明显的需求中,在女性的生育权作为人权规范之一应受到保护及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的原则下,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民法典》1071条规定的宣传,并利用司法程序中与此有关的判例推进整个社会对非婚生子女观念的转变。
同时,要清理撤销与《民法典》1071条规定相悖的法规与政策,全国一盘棋,尽快消除地区在行政过程中的差异,使各地非婚生子女都拥有同样的权利。聆听专家意见,进行相关的学术准备,条件成熟时,将“非婚生子女”这种提法变更为“亲生子女”的一部分,消除社会当中对非婚生子女的另眼看待。此外,还要认可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并修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13条的规定,使没有结婚证的单身女性也可以获得准生证,并得到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实现生育权。
当然,我提案关注的是非婚生子女的出生及出生后在各种行政行为方面的平等与便利,而与非婚生子女有关的父亲认定,抚养权,生活保障及遗产继承等等都有明确相关法律保障,不在此次提案的关注内容当中。
建议把“残疾人”改成“残障人”
“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政事儿:建议把“残疾人”改成“残障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白岩松:这算我的半个提案,我会用这一年的时间去完善。从“残疾人”到“残障人”,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像我这个年龄段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人,见证了“残废人”改成“残疾人”,这是一个巨大进步。可“残疾人”这个词是一种俯视视角,还是把他们当成病人。我知道有大量的残疾朋友已经愿意自称是残障,用残障替代残疾,完成了由歧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的过程。我与残障人士打交道,该怎么聊怎么聊,不会刻意去突出什么,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我期待对“残障人士”的说法能被社会认可,消除障碍,平等对待。去年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刘翠青和陪跑员徐冬林摘得女子400米T11决赛金牌,并创造了新的残奥会纪录。让人感动的是,两人之间靠着一根10厘米的牵引绳完成了默契的合作,完美阐释了什么叫做“你是我的眼”,这就是陪跑的价值。现在很多城市开始慢慢增加陪跑员,今年我想去涉足这个领域,做一些调研和研判,帮更多的盲人朋友开始跑步,享受跑步的乐趣。
10年履职
“政协委员要做好调研、做好功课,不能什么热门就提什么”
政事儿:担任两届10年政协委员,最大的履职感受是什么?
白岩松:我有幸做了10年政协委员,从述职角度来看,我没有缺席过一次会议,每次开会在尽政协委员该尽的职责。这么多年履职过程中,我内心坚持一点就是,政协委员不是说了算,但要想尽办法说得对、说得有“提前量”、说得准,这才是政协委员要卖力气的地方。如果政协委员因为说了不算,就对说没有了兴趣,那要政协委员干什么。因此政协委员要做好调研、做好功课,不能什么热门就提什么,这样会“神仙打架”,都赶一块去了。
我记得我的“001号”提案是建议各个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去年我们去朝阳公园踢球,突然发现原来五块钱的门票免费了。我第一次提出要设立医师节,未被采纳,隔两年我又提了一次,现在大家知道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关于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和领导媒介素养,这10年我提过四份与此有关的内容。现在各级新闻发布越来越规范,媒介素养也应像法律素养一样,成为领导干部基本素养的应有之义。
看到身边这么多变化,这也许跟我的提案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毕竟增加了一点点声音。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小声音汇聚成大声音去推动。回过头看,这10年的提案其实主要围绕着权利、公平、进步这三个关键词。我会尽可能去提一些平常节目中不太好做、平常人关注不多但又很重要的问题。至于争议的声音,新闻人要把这些放到时间的长河里去看,作为政协委员也一样。这个世界最辽阔的地方就在对和错之间、黑和白之间、好和坏之间。有争议就会有讨论,就会有多元声音的出现、汇聚,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不同声音的共振中推动的。
沟通与理解
“我知道说什么样的话是好的,让自己人畜无害,大家觉得也蛮好,但有些话过不了我自己这关”
政事儿:在发声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解,甚至会挨骂。你怎么看?
白岩松:误解是常见的事情,否则就不会喊理解万岁了。不说话不做事就不会挨骂,但能不说、能不做吗?要去做!很容易想明白的道理,那就继续去做该做的事情吧。挨骂了没关系,不要着急,最后的结果让时间去判断。
换一个角度,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就期待别人给你鼓掌,我觉得这还是一种交易原则,最后你除了挨骂什么都没得到。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做的事的社会价值在哪里。在代际传递过程中,年长者永远应该为年轻人、为下一代去做事,要给年轻人希望和公平。当年轻人不在场的时候,你当然要替年轻人说话,但当与年轻人面对面的时候,就要告诉他如何面对社会。
现在很多人讲“躺平”,“躺平”的背后是情绪,我很理解现在的情绪。作为政协委员,不要担心挨骂,如果我们提一定不挨骂的提案,后果是什么?我跟很多朋友说过,干了这么多年新闻,我知道说什么样的话是好的,让自己人畜无害,大家觉得也蛮好,但有些话过不了我自己这关。
12年前创办《新闻1 1》时我就说,我正式开始了挨骂的时代。旁边有人劝我做一个主持人多好,为何要去挨骂做评论?我说不是我想做,而是新闻业走到了这一步,必须要去做。当时电视上还没有新闻评论节目,当你开始做评论的时候,得罪完东得罪西,中间哪一句话不考虑前言、不考虑后语被单拎出来,就有可能挨骂。
我常对我的学生们说,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可是行动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他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给这句话加了一句,“对有可能改变的事情想尽办法改变。”
很多人看到与己无关的事情,但天生觉得要去关注,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这是职责也是接力棒,是我做政协委员、做新闻应该做的。我很希望能与一些年轻的网友在现实中见面,大家有耐心互相交流,探讨真实的世界。如果社会分解成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沟通场,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我也特别渴望疫情赶紧结束,其实我们当下的很多情绪、局势变化,大多跟疫情有关。疫情过后世界慢慢打开,人们重新开始面对面,现实中很多麻烦会减少。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上过四五个月的网课,后来作为老师的我和作为学生的他们都无法忍受了。我还是喜欢面对面坦诚聊天,你的态度、你的关怀、你与当代年轻人的沟通都在这个场域里。
讲好中国故事
“用人、用细节去讲故事,击中人类的共鸣,这是中国故事的核心”
政事儿:通过北京冬奥会,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白岩松: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结束,张艺谋导演和他的团队就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半夜采访他们。我说开幕式之所以特别好,是因为背后有一种松弛下来的自信和从容。
前几天在一个内部学术论坛上,我跟开幕式美术总监陈岩沟通时,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他说,我们从过去“笔的时代”变成了现代科技的“马良时代”。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把最好的中国故事藏在了具体业务中,藏在了喜闻乐见的二十四节气、诗歌、一朵朵大雪花、一个被击出的冰球、露出五环的冰立方等等美好细节中,而不是直接讲大道理,这是人类共同接受的语言。
用人、用细节去讲故事,击中人类的共鸣,这是中国故事的核心。中国文化讲求同存异,我们要先把“同”讲好,这是北京冬奥会给我最大的启发。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文化创作者要从那朵朵雪花中、从露出五环的冰立方中、从二十四节气节气中去寻找方法。
政事儿:北京冬奥会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白岩松:北京冬奥会上,一老一少两代运动员令人难忘。在徐梦桃比赛的前两天,我在节目中说,我是徐梦桃的粉丝。我跟她从来没见过面,但平昌冬奥会后我就一直关注她,看她跌倒之后如何站起来。她以更乐观的方式站起来了,我很高兴。我曾跟同事开玩笑说,“徐梦桃夺冠,白岩松圆梦。”在这批老将运动员身上,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劲儿,特别珍贵。
但在苏翊鸣、谷爱凌这一代运动员身上,感受到一种爱谁谁的松弛。他们说最多的一个词是“玩”。玩单板也好、玩极限也好、玩坡面障碍也好,这个玩不是不认真,而是享受。苏翊鸣的领队说,闭门练技术练不出来,必须融入到文化圈子里,要有发自内心的热爱。
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是北京冬奥会特别大的一个收获。既要看到苏翊鸣、谷爱凌身上轻松的、混不吝的、爱谁谁的热爱,也要看到徐梦桃、范可新等这批老将背后的坚持。他们可能就是一家烧烤店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梦想,生活打击过你,甚至有很多负面的东西围绕你,但依然能够笑着站起来。
“政事儿”(xjbzse)撰稿、摄影/ 何强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