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俗#

历史沿革

莒溪民间素有在秋、冬季节熏腊、晒制兔子巴、溪鱼干的习俗,是过年过节、款待亲朋和红白喜事必备之物。腊,是指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周礼·天官》载:“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至汉魏时脯腊的制作方法十分普及,用脯腊制作的肉类品种也颇多。《齐民要术》中专列《脯腊法》一篇。所做的脯腊已多种多样,有牛、羊、猪、鸡、鸭、雉、兔、鹑、生鱼等等。其中溪鱼干、兔子巴为莒溪镇有名的特色产品。莒溪品牌已远近皆知,名传闽浙边各地。

塘蓬民俗传统(温州苍南民俗文化)(1)

畜禽养殖为莒溪当地传统产业,以饲养猪、兔、鸡为主,尤以饲养兔子最为普遍,兼养牛、羊、鸭、鹅、蜂等,多属家庭分散粗放型、小规模饲养。本地居民养兔,普遍笼养,饲料以青草、蔬菜、大小麦等青绿饲料为主,辅以番薯丝、米糠、麦麸等精饲料。品种有长毛兔和短毛两种,习惯称大号兔子和小号兔子。大号兔子为长毛的毛用兔,上世纪60年代,以饲养安哥拉长毛兔为主,80年代多是联邦德国长毛兔,兔毛销售一度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项重要家庭副业,几乎户户都有养殖,三、四只至十多只,多者几十只不等,最多年份全镇饲养额达6万余只,居各乡镇之首,被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为“长毛兔之乡”。

上世纪末,兔毛滞销,价格暴跌,长毛兔存栏数锐减。近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改变,对食物需求的不同,兔子养殖数渐次增长,主要为良种短毛肉兔,多农户散养,以熏制传统名产——兔子巴为主。同时也熏制莒溪溪鱼巴。

历史沿革

莒溪溪鱼巴,亦称溪鱼干,源自水色清澈、水流湍急、环境优美、纯净、绿色、富含矿物质、石砾底、无污染的莒溪大峡谷清水溪流里的野生溪鱼,有红鳃、溪板、苦鸥、洪牛猴等,主要以香鱼为主。香鱼是一种领域观念极强的鱼类,全世界鱼类有2万多种,香鱼科只有一属一种,1986年后,始有两个亚种,依生态类型不同分为洄游型和陆封型。洄游型生活在通海河流中,具有洄游习性,幼鱼入海越冬,当通海河道受阻后,可逐渐形成陆封型香鱼,陆封型香鱼终生生活在与海隔离的淡水中。为东亚(中国、朝鲜、日本)一种特产的中小型名贵淡水鱼。鱼肉细嫩多脂,因脊背上有一条满是香脂的腔道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得名。

塘蓬民俗传统(温州苍南民俗文化)(2)

被日本人誉为“川鱼之王”、列为贡品进献日本天皇,日文汉字写做“鲇”(读音“阿由”),中国称为香鱼、油香鱼、留香鱼、肥鱼,素有“淡水鱼之王”、“中国杨贵妃”之美誉。莒溪香鱼是溯溪洄游鱼类,鱼体形修长而侧扁,头小吻尖,口大而狭,眼大;背部青绿色,背鳍高大,腹部银白色,两侧缀有许多黄色斑,显得鲜艳夺目;尾交叉,全身披有小而圆的细鳞,出则成群而动。莒溪独特的气候水域环境造就了莒清水溪鱼巴特独的品味。

工艺流程

一、兔子巴的制作:

每年秋风一起,各家各户都会把自养或买来的山里人家饲养的短毛肉兔宰杀几只,退毛、剖腹、洗净、腌腊,放入沸水里煨几分钟使之变色,捞上来用线把关节收拢的四腿扎紧,用竹薄片撑开肉身对之进行塑身造型,使头尾平翘平整,细绳缚住兔子后腿倒挂经风干燥手后,经红糖、番薯丝(或大米)、中药材、豆子等,羼些马尾松针熏烤后色泽金黄美艳,馨香浓厚,起锅移置日下曝晒至七成干(干湿程度随个人喜好)即为成品,皮肉金黄艳丽,肉质细嫩鲜美,咸中带甜,香味特别。

二、溪鱼巴的制作:

抓鱼:溪鱼巴的原材料选择很严格,选用的溪鱼,必须得产自莒溪大峡谷至莒溪镇溪东村处、垟尾、田贡的这段溪里的溪鱼。

宰杀:将溪鱼剖腹清理洁洗后,用糯米红酒、盐、味精等略作浸泡后,放入干锅里煎炙至变色,起出经风稍为凉干。

熏制:将溪鱼置入熏锅,用红糖、大米、豆子之类熏烤至色泽为金黄色即可,晒干即成。

相关材料、工具

刀、剪、木盆等日常常用生活器具和民间中草药材、米、蕃薯丝、红糖、豆子等。

产品用途

莒溪兔子巴:兔肉是时兴的肉类食品之一,营养成分有“三高三低”,即高蛋白、高赖氨酸、高磷脂、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被誉为“美容肉”、“益智肉”、“保健肉”。莒溪兔子巴因采用纯天然草料和粮食饲养、未生育的短毛兔熏制,营养高,口味佳;莒溪溪鱼干和兔子巴一样,仅产自莒溪大峡谷起至莒溪镇洋尾自然村这长10多公里、水质清澈、无泥土味的溪域里,野生、数量不多,因稀少且纯净、健康、无污染,久食不腻而大受欢迎,常用来馈赠亲朋好友。放置冰箱或悬挂通风干燥处,可保长放不坏。

行规、习俗

莒溪素有女人做月子吃兔子炖红酒补身的习俗,小号兔子原只有短毛的本地肉用兔,数量不多,一部分宰杀,和家酿糯米红酒、东洋(参、)当归、淮山等补品鲜炖吃补。其余多用来熏制腊兔干,俗称兔子巴,是远近较出名的土特产品,亦是本地年节必备佳品。

莒溪野生清水溪鱼(其中以特产香鱼为多)经熏制后即成溪鱼巴,具色泽金黄、异香喷鼻、外酥内嫩、新鲜清甜、骨软近无,入口可化、无泥腥气等特点,鱼肉细嫩多脂,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等,为一方传统名产。

传承状况

传统民间名特产品莒溪兔子巴、溪鱼干为年节和日食用、待客、送礼的首选品,在浙南地区知名度较高,为广大游客和消费者所喜爱,民间普遍制作,传承状态基本不错。但溪鱼类纯属野生,近年民间的无节制捕捞,已越来越少,不少鱼种也濒临消失,这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保护。

#民俗#资料来源温州市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