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林冰玲

图/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提供

前阵子新冠病毒感染高峰,许多人因为担心“肺炎”“白肺”而到医院做CT检查,发现肺部长了结节,从而引发大众对肺结节和肺癌的关注。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肿瘤中心多位专家。专家们表示,“阳”后查出肺结节无需恐慌,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结节比较少见,更常见的是磨玻璃阴影,通常会随着病毒清除、炎症消退而消失,即使长期存在,一般也不会影响健康。有些人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或是日常体检很少做胸部CT,新冠疫情暴发后,大规模CT检查覆盖这部分人群,这才发现了原本就有的肺结节,这些肺结节与新冠并无关联,但要注意鉴别是否为肺癌。

肺癌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长期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记者从厦门市肿瘤中心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和胸部CT检查的普及,早期肺癌患者占比明显上升。作为厦门市肿瘤中心,第一医院多学科密切协作,针对不同时期的肺癌患者给予个性化治疗,提高了肺癌治愈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很多人第一次ct会查出肺结节吗(拍CT查出肺结节不用心慌慌)(1)

胸外科在闽西南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很多人第一次ct会查出肺结节吗(拍CT查出肺结节不用心慌慌)(2)

胸外科开展微创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出血少、恢复快。

胸外科

手术更微创 患者恢复快

40多岁的陈女士多年未做CT检查,今年初感染新冠后,她咳嗽一直没好利索,于是到医院拍了胸部CT,不料查出一个磨玻璃结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于修义分析,这个结节和新冠肺炎引起的磨玻璃阴影明显不一样,与新冠肺炎及咳嗽无关,高度怀疑癌变。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被及时发现。”于修义告诉记者,他十年前坐诊,10个肺癌患者有8个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现在情况反过来,90%的患者都能做手术。这是因为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以前体检大都拍普通的X光胸片,早期肺癌难以发现,近些年胸部CT广泛普及,很多1厘米甚至几毫米的早期肺癌被“揪出来”,如果是1期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几乎100%。

肺结节以良性居多,少数为肺癌,需要结合结节形态、大小、部位等进行鉴别诊断。于修义提醒,第一次查出几毫米的肺结节,不用太紧张,先让专业医生评估风险程度。可以3-6个月后随访,如果结节持续增大,再考虑手术治疗。

肺癌治疗,首选手术。于修义说,去年该科共开展2400多例手术,80%以上为肺癌手术,绝大部分都是胸腔镜微创手术。“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手术当天下地,一般第二天、第三天就能回家。”

机器人手术是第一医院的一大特色。胸外科副主任耿国军介绍,该院自从2019年在闽西南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已开展300多例肺癌机器人手术。和普通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图像放大10-20倍,呈现的是三维立体图像,医生看得更清楚;而且系统自带滤过功能,能滤除医生手抖动等细微误差;机械臂比人手灵活度高,多达7个维度,能胜任各种复杂操作。因此,在复杂高难度手术操作中,机器人手术就更加精准、微创。

很多人第一次ct会查出肺结节吗(拍CT查出肺结节不用心慌慌)(3)

肿瘤内科积极引入新药物、新疗法,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肿瘤内科

新药续命 肺癌不再是绝症

肺是新冠病毒主要攻击的器官之一,那么,接种新冠疫苗、感染新冠病毒,会不会导致肺结节患病率上升?对此,厦门市肿瘤中心开展了相关研究。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叶峰说:“3年来,我们对1000个人进行跟踪随访,发现接种疫苗、感染新冠病毒并不会增加肺结节的几率。”

叶峰介绍,这些年,肺癌的内科治疗技术进展很快,除了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32岁的小玲(化名)孕晚期查出晚期肺癌全身转移,一时陷入“保大还是保小”的艰难抉择。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为其做基因检测后,确定可以采取靶向治疗。小玲紧急剖腹产后开始使用靶向药物,这样一来,既保住了大人,也保住了孩子。转眼2年过去了,小玲全身转移病灶已经缩小了80%,小孩也很健康,她日常生活带小孩都不受影响。

叶峰介绍,对于一些疑难复杂的中晚期肺癌患者,第一医院引入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可为患者量身定制综合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治疗技术不断进步,许多晚期肺癌患者也能长期存活。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把肺癌视为一种慢性病,而非绝症。”

叶峰透露,接下来,部分基因检测项目以及更多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将纳入医保,肺癌患者花更少的钱就能得到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这必能帮助患者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在肺癌早期筛查方面,叶峰建议高危人群定期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至于频繁地做PET-CT、抽血查肿瘤标记物,他并不推荐。

很多人第一次ct会查出肺结节吗(拍CT查出肺结节不用心慌慌)(4)

闽西南首台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于去年初在肿瘤放疗科正式投用,可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准、安全的治疗。

肿瘤放疗科

精准击杀 安全又高效

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肺癌共分为4期,无论哪一期,放疗都有用武之地。

一位60多岁的患者查出早期肺癌,因心肺功能不好,担心外科手术风险高,遂到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治疗。“我们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整个治疗过程采取全程管理。”肿瘤放疗科主任李夷民说,该患者共放疗10次,治疗时躺在治疗床上,每次耗时约10分钟,治疗完毕就能回家休息,无需住院。

去年,第一医院引进闽西南首台托姆刀(TOMO Radixac),肺癌治疗更是如虎添翼。李夷民介绍,托姆刀即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是世界尖端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其独创性的设计以螺旋CT旋转扫描方式,结合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可以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安全的治疗。

托姆刀最大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杀伤肿瘤,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组织功能,通俗地说,就是既不“放过”,也不“错杀”。李夷民表示,托姆刀可以实现射线量身定做、副作用降到最低,适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让广大肿瘤患者获益,有些早期肺癌只需一次照射即可完全治愈。对于肺癌脑转移、骨转移等晚期患者的放射治疗,托姆刀也有出色表现。

来源: 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