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庄周到一处叫做雕陵的园林里游玩,看见一只奇异的鸟从南方飞来。该鸟展开的翅膀约七尺之广,眼睛直径足有一寸,它碰到庄周的额头,飞进栗林。

庄周奇怪,这是一只什么鸟?翅膀宽大而不翱翔,眼睛圆睁却无寸光。

于是他撩起衣裳赶上去用弹弓猎取。正当他选择方位的时候却又发现一只知了和一只螳螂。知了,流连一席美好树荫,忘掉自己的身体,全然未觉螳螂正在逼近它;

螳螂,看见了知了,一心以树叶为掩蔽捕捉知了,忘记自己的性命,不虑还有只异鸟在后面窥伺。

成语故事宁死不屈读后感悟(读成语故事螳螂捕蝉)(1)

同样异鸟只顾捕捉螳螂,忘掉了自己的性命,没有想到持弓拈弹要射击它的庄周。

彼此逐利忘身的局面使周庄休然惊心,猛然省悟:"物物皆知相互逐利,而不知道在利后面潜在的祸害,又不知道谋利于别人,别人也从中攒利,利与善始终互相对应。"想到这里,庄周弃弓拔腿就跑。

果然未走几步被管理园林的人看见,管理的人看见他仓皇奔跑的样子,怀疑他是偷栗子的贼,便追步上前责问他。

庄周回到家里,想到被人责问无限羞愧,一连三月足不出户。

他的弟子街旦问他为什么。庄周说:"人生活在世间常有平安和危险,但人往往只推测安危立足于世,而不考虑世上之人所在的环境适宜与否,这就是通常所言的守形而忘体。

在雕陵我只顾到形体同外物接触,忘掉了身体的环境,犹如看惯了混浊的河水,对清泉迷漾起来一样。

成语故事宁死不屈读后感悟(读成语故事螳螂捕蝉)(2)

我的老师老聘曾说,随乡问俗,到一个地方要弄清楚那里的习惯和所处的环境;异鸟碰到我的头颅,我随之人栗林,进了不该去的地方,犯了意在异鸟,而不知栗林有禁忌的错误。这便是我不悦、反省足不出户的原因。"

利与弊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是同时出现,只看见利的人,就会被弊所伤害。

成语故事宁死不屈读后感悟(读成语故事螳螂捕蝉)(3)

世上的事物总是相互制约的,一物制约着一物,使世界得以平静。但人为的因素,却破坏了世界的平静。他们利用智巧,激化了自身与生存环境的矛盾冲突,卷人这场冲突,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人受着社会和物质的制约,倘若他能遵循其变化规律,那他就能平安一世;他要是言动智巧,那他休想平安生活。世界是一个隐藏的机械,动用智巧,不过是将这利害机被引发,也就是说,谁动用智巧,谁就引发了这场危机。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获取物质的欲望,只是由于他们受生存环境的制约,而严格地控制着他的行为。动用智巧,最终将遭到别人的反击或是把自己投入到别人设置的陷阱。总之,动用智巧,就是引发潜藏在自己身边的危机。

#创作挑战赛#

,